一曲母爱的赞歌

作者: 白头江南 | 来源:发表于2023-11-18 19:49 被阅读0次

    母爱是人类永远的主题,是人天性中无法磨灭的亲情。母亲这个比山还要重的称呼,这个比海还要深的恩情,这个让我们灵魂栖息的港湾。母亲这个词是生命中永远无法割舍的痴缠......

    邶国初夏的一个早晨,暖暖的南风习习而来。一个身着青衣的年轻男子,面容忧伤地行走在郊外的小路上。路边一棵棵枣树,嫩绿的叶子上开着朵朵小小的黄花,他仿佛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田间辛苦的劳作着,那滴滴的汗水打湿了衣服,她直起身子,用衣袖轻轻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那慈祥的笑容,仿佛正呼唤着孩儿,这久违的声音,他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南风正轻轻的吹过他的肌肤,宛如你温柔的手,轻轻地在我肌肤上写字。轻抚着我的长发,温柔地说:“我的孩儿长大了!”一棵棵枣树渐渐长大了,而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你的额头,你的白发,你的腰已随风弯下,没有谁体会你的辛劳与忧伤。没有人侍奉在你的左右。

    可如今,你从容地向这个世界告别,静静的躺在那里,一脸的安然,慈祥的面容没有一丝痛苦,就这么永久地沉睡着。望着这张沉睡的脸,他不敢相信母亲就这么走了,她没有留下任何叮嘱的遗言,她还没有来得及多看看她的孩子们几眼,就这么无声地走了?一垄青丘成了她最后的归宿。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悔恨,任泪水在脸上肆意的流淌,他抬起头看着这枣树,已经粗壮如薪。痛心疾首的忏悔让他不由情动于中而行于声,低低地吟唱起来: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凯风》是一首儿子怜母,念母亲辛劳和养育之恩,自责未能尽其孝道的诗。本诗以凯风比母亲慈爱与温暖,以“棘”比喻儿子。以枣树在南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起兴。南风的温暖象征母亲,南风的温润和煦,能促使动、植物等生长。也喻示着孩子们的长大离不开母亲的悉心呵护。以“多刺、难长”的酸枣喻子的难养,贴切的比喻,表现了诗人真切的体验。以旁衬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夭夭”之意则为母亲养育七子的任劳任怨。由于长年操劳,母亲的身躯如同酸枣枝条随风弯曲,腰已弯、背已驼。而且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各忙其事,无人侍奉左右。这种的境遇和悲剧的命运,不禁令人对母亲寄予无限的同情而对子女予以谴责。第二章仍以枣树在南风的吹拂下渐渐长大起兴。把酸枣“嫩枝条”吹变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第三章爰有寒泉起兴,寒泉地下水也,地下水色为黄色,也有黄泉一说,也隐喻着母亲的离逝。当难长而棘手的七子长大,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的善良,母亲却永远的沉睡在寒冷的地下。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无法补救的遗憾给人的谴责却是终生的。这种为人子未尽赡养责任的愧疚之情已以充溢在字里行间。第四章诗的末节以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来比喻、讽刺子女们嘴上说的比唱得好听,然而实际上言行不一或言而无信,或互相推诿而造成没有一人对母亲尽孝,如今母亲的黄泉,悔之晚矣。深刻的表述了诗人难以平复的追悔之情。

    《凯风》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诗经常见的反复重叠表现手法。“凯风自南”诗句的重复,着重强调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暖春风,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令人读后印象深刻、心灵震撼,更加感悟应该如何做人。常回家看看,那怕是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也足以安慰高堂的心。其实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并不多,一年半载的回家看望,隔三差五的问候及不时的陪伴,这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曲母爱的赞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rp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