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今日值得看“五鹰”孵化营
《小妇人》:从小女孩到大女主,一个女人,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小妇人》:从小女孩到大女主,一个女人,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作者: 巴黎夜玫瑰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22:33 被阅读0次

    一项国外调查显示,路易莎·奥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是6到60岁的女性,最喜爱的小说。

    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只是很朴实的塑造了4个年轻的姐妹,她们性格迥异,爱好和追求也截然不同。

    她们从童年开始,经历了就业,社会和婚姻的变迁,每个人在迷茫之后,纠结过后,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出路和归宿。

    但就是这么一本简单的书,让无数女性为之动容。

    因为作者没有教条的告诉女人,你该如何过好这一生,而是向所有女人展示了,你的生活和选择,具有多种可能性。

    你可以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可以选择事业,或者爱情;你可以叛逆而自由的活着,或选择成为淑女贵妇。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是什么类型的女人,你追求什么,渴望什么。

    当一位出版商,希望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写一篇关于女孩的故事时,路易莎没有想到,她的作品,会激起如此广泛的讨论,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在她的小说中,她讲述了19世纪60年代,一个生活在上流社会,却家境贫寒的四姐妹。

    她们中,最大的女孩16岁,叫梅格,她美丽善良,温和而充满母性。

    15岁的女孩,乔,是和姐姐截然不同的存在,她充满男孩子气,性格狂野又吵闹,她想象力丰富,情感充沛,精力充足,喜欢写作,举止不符合淑女规范,经常带领其他姐妹们,在客厅表演自己写的剧本。

    13岁的女孩贝丝,在家里排行老三,她敏感细腻,充满爱心,喜欢照顾废弃的洋娃娃,没有手臂的洋娃娃,她是如此善良,以至于显得有些纤弱,而加上喜欢谈钢琴的缘故,她充满了艺术家的敏触和神经质。

    12岁的艾米,自负又自私,美丽又充满虚荣心,她明明很漂亮,却对自己的鼻子非常不满意,致力于纠正自己的长相,以及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充满淑女气质,可以在社交场合,大放异彩。

    而劳里,是书中唯一的女主角,很多人想当然的觉得,这样完美的男主角,就是为女主角乔,量身定做的。

    毕竟,富有的劳里,就住在她们隔壁,当他从瑞士的寄宿学校,回家陪伴自己孤独的爷爷时,他悄悄观察马奇一家,对她们热闹幸福的生活充满了羡慕。

    而乔是第一个发现他的人,也是第一个和他交朋友,并将他带到姐妹们面前的人。

    但是,偏偏最后的结局是,劳里多次向乔表白,但是乔,屡屡拒绝。

    最后,劳里爱上了艾米,一个更适合成为自己妻子的女孩。

    在小说中,艾米喜欢画画,虽然想过成为画家,但显然,她缺少艺术家的纯粹,一技傍身,似乎只是让她的淑女气质,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而已。

    所以,在4个女孩的最终归宿中,艾米嫁给了帅气多金的劳里,就像那个时代的任何女孩一样,这是最体面,也最让人羡慕的传统出路。

    但是,作者没有批评她的选择,反而认为,这是艾米自身的性格决定的,对于一个有虚荣心,同时又长得漂亮的女孩来说,这种选择,是符合她们自身利益,以及符合她本心的,所以,艾米没有走错路,而是最终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至于乔·马奇,她大胆狂野,叛逆而自由,虽然劳里苦苦追求她,虽然所有读者都渴望她们在一起,但是作者,给了她完全不同的选择。

    劳里也许很好,但是乔需要的是,一个懂得她梦想,能够给她写作建议,能够精神上引导和同行的男人。

    所以,在小说里,即便劳里完美的不像话,但是自由的乔,选择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岁的教授。

    很多粉丝对此表示不满,但这其实,是她们自己的认知局限

    谁说,女人一定要嫁人,谁说,女人一定要嫁那个又帅,又有钱的男人?

    她难道就不能嫁给一个,懂她的,博学的,灵魂伴侣,哪怕一贫如洗。

    这是乔的叛逆,也是乔的必然。

    路易莎,看得比大多数人女人都清楚,乔的出路,不是普通女孩的出路,乔的出路,是一个女作家,应该有的完美出路。

    在小说中,没有任何冲突性事件,除了当贝丝去世的时候,所有人为之痛惜落泪以外,大多数时候,小说充满了各种细碎的生活日常。

    有人去滑冰,有人摔跤,有猫生小猫,以及乔·马奇在创作时,希望所有人都走开。

    在这里,角色不迷人,事件不惊悚,像极了所有家庭会出现的状况。

    爸爸不在家,妈妈仁慈充满爱,孩子各有各的习惯和生活。

    但是,越是简单的东西,也最复杂。

    因为没有任何故事,可以比一个女孩的史诗,一群女孩的人生选择,更能打动人。

    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是如何经历曲折,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这是所有女性最关注的事情,也最最困惑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致力于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一个女孩,从何成长为大人,如何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女人,被教育为孩子而活,为父母而活,为正确的事情而活,却没有被教导,为自己而活,为想做的事情而活。

    《小妇人》,做到了。

    当出版商也好,粉丝也好,都逼迫路易莎,乔·马奇,必须嫁给劳里,因为她们是如此郎才女貌,因为劳里是男主角,因为劳里满足了女孩全部的幻想,是如此温柔,善良,帅气,有钱,吸引一切女孩的目光时。

    路易莎让乔,遵从于内心的选择,或者遵从她叛逆的想法,爱上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德国老教授。

    他没有劳里年轻,没有劳里富有,甚至没有劳里帅气。

    但他有一个优点,他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他可以一眼看出,乔·马奇的小说,缺陷在那里。

    这就够了,他的睿智,理智,以及对乔的爱,足以打败一切。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乔的选择,让她突破了女性的局限性,时代的局限性。

    路易莎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乔应该继续做一个文学老处女,但是这么多热情的年轻女士写信给我,吵着要她嫁给劳里或某个人,我不敢拒绝,出于任性,我给她做了一对有趣的组合。

    但正如路易莎,一开始就试图暗示我们的一样:劳里是个傻瓜,虽然,他英俊、富有,满足一切女孩的幻想,但他不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不像乔那样,努力思考问题,并在黑暗中,寻求人生的意义。

    而巴尔完全不同。

    他是德国的一位杰出教授,现在是一位德语家庭教师,他四十岁了,很穷,穿着起皱的衣服。

    他和乔是好朋友,有着一样的经历,为了赚钱,而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梦想。

    那个时候,乔为了赚钱,而在报纸上写一些肤浅,俗气,耸人听闻的故事,巴尔看到后,没有笑话她,没有袖手旁观。

    他理解她,他告诉她,她写这样的垃圾是错误的,是在浪费自己的天赋,即便他自己为了生活,做了很多妥协,但他努力帮助乔,不让自己喜欢的女孩,去做这些妥协。

    而乔也非常尊重他,她听取他的意见,将那些糟糕的小说付之一炬,重新构思自己真正想要写得小说。

    在生活中,妈妈是所有人的智慧源泉,妈妈告诉梅格和乔,被一个好男人所爱,是女人能遇到的,最好的事情。

    但是,妈妈们以为的好男人,是劳里那样的男人。

    乔需要的好男人,不是那样的男人。

    如果,乔选择了劳里,将会生活在人间,衣食无忧,但是,乔如果选择了巴尔,这两个没有钱,没有美貌,没有运气的伴侣,打开的是爱情之门,是灵魂的理解和交融。

    乔可以选择不结婚,但是如果结婚,她最好选择这样的男人,才不会损耗自己的创作激情和天赋。

    伟大的女人,总是影响伟大的女人,而伟大的文学作品,则会影响几代女性。

    1857年,是路易莎人生中,最绝望无助的时刻。

    因为1856年,她最喜欢的妹妹,染上了猩红热,患病去世,她们住的房子,是爱默生资助购买的。

    这个家里,一贫如洗,而路易莎,也找不到工作,依靠救济生活。她可以选择嫁人,但是,她不愿意妥协。

    在阅读夏洛特·勃朗特的传记时,她被这位坚强的女性作家所鼓舞,她们的理想,生活,都有诸多相似之处,这让路易莎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

    后来,她创作了《小妇人》。

    没想到这本书,影响和鼓舞了更多女性,去坚持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人生。

    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小时候经常和姐姐玩《小妇人》的游戏,波伏娃总是扮演乔,她后来说:我告诉自己,我也像她一样,我也会更优秀,找到自己的位置。

    后来,她和萨特相互扶持的开放式婚姻,让世人为之震惊。

    苏珊·桑塔格,在采访中声称:如果没有乔·马奇的榜样,她永远不会成为一名作家。

    辛西娅·奥齐克,更是写道:我读了一千遍《小妇人》,它让我做自己。

    你可能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本简单的小说,影响力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加拿大最著名的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以及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暮光之城》的作家,斯蒂芬妮·梅尔,都曾表示,这本书给她们带来了鼓舞和方向。

    这个名人清单很长,影响力从上流社会到中产阶级,到下层社会。

    但所有被影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女性

    她们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她们不太敢坚持,因为当时的社会,因为她们身边,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情。

    她们不太确定,自己想要走的路,是否是对的,她们不想成为异类,也没有别的参照物。

    《小妇人》也好,乔·马奇也好,路易莎本人也好,在那个传统的社会,就像一个领头羊,她们不专注于眼前的草,而看到了更远的方向。

    她们渴望栅栏以外的世界,然后,她们这样做了,让那些犹豫的女性,有一种感觉:或许我也可以试试。

    于是,她们突破了局限,让女人,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也让所有女人明白一个道理,原来从小女孩,成长为大女主,女人只需要遵从本心就够了。

    早在她写《小妇人》之前,路易莎就发誓永不结婚,这一决定无疑源于她对父母结合的观察。

    路易莎的父亲,布朗森·奥尔科特,是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是新英格兰先验主义俱乐部的成员。

    这个俱乐部的其他成员,还包括爱默生,梭罗。

    这些人,既是作家,又是哲学家,他们是进步教育的先驱,相信新鲜空气,和实现自我价值,胜过现代人无意义的忙碌。

    虽然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对的,比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通过自力更生,亲近自然,来思考生存问题,和生活的意义,并创作了代表作《瓦尔登湖》,成为超验主义的经典作品。

    但是,梭罗没有结婚,没有经济顾虑,至于爱默生,地位和名气摆在那里,他们,可以不为金钱担忧,可是,布朗森·奥尔科特不一样,他没有错,但是他有家庭。

    他首先是父亲,丈夫,其次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是,布朗森先生,终其一生,都为自己的理想主义而生活。

    他最著名的项目是1843年,他和一个朋友,在马萨诸塞州哈佛镇,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社区,水果地。

    他将这里视为伊甸园,让人类远离罪恶的地方。

    在这里,人们不吃动物,只吃蔬菜,不接触酒精和牛奶,不依赖剥削动物和劳动力而生活,他们致力于,过着一种自然,而原始的生活,以帮助他们体味生命的纯粹。

    如果说,这个项目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以及浮躁的互联网时代,拥有着吸引人的特质,那么,在那个时代,就是异想天开。

    太过理想主义的项目,最终只能归于理想。

    没有人愿意加入,这个团队七个月后,宣布解散。

    就连他最忠实的朋友,为他提供资金和生活支持的朋友,爱默生,也觉得布朗森太过理想主义。

    而布朗森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基本放弃了谋生的努力,他不工作,只思考,这就意味着,他庞大的家庭,妻子和四个女儿,只能依靠自己,努力生存下去。

    他们非常贫困,很多时候,面包和白开水,是最主要的食物。

    他们接受亲戚朋友的施舍,主要是爱默生的资助,来生存下去。

    路易莎二十多岁时,发现写恐怖故事,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所以,她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靠写作低俗小说,来获得经济收益。

    这让她在心理上,有两个转变。

    首先,她看不起自己的父亲,因为他很少照顾家人,所以,在小说中,尤其是《小妇人》中,父亲的角色,完全是缺失的。

    一定程度上,路易莎抹去了父亲,既是因为报复,也是因为,她内心深处觉得,父亲也好,丈夫也好,完全无关紧要。

    但是同时,她崇拜爱默生,这个比自己大很多岁,但是给自己家庭提供帮助和扶持的哲学家。

    她曾经在日记里表示,她给爱默生写过很多信,但是最终一封也没有寄出去。

    而爱默生,给予路易莎的帮助,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他出于对女性的关怀,对于后辈的关爱,非常照顾这个朋友家的小女孩,但是对于路易莎而言,这个形象,代替了父亲的角色。

    以至于在《小妇人》中,路易莎为乔·马奇,最终选择的伴侣,充满了爱默生的影子。

    一个严肃的男人,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一个懂她的男人,一个给与指引和帮助,同时让她可以信赖,依靠,而又比自己大很多岁的男人。

    所以,人们说,《小妇人》,其实就是作者,路易莎·奥尔科特的自传体小说。

    事实上,《小妇人》和路易莎本人的生活,确实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虽然,路易莎很讨厌父亲的理想主义,但是父亲的教育,也给她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路易莎的父亲,坚持认为,财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孩子,应该充分的享受知识和智慧,所以,路易莎小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父亲让她读了很多书。

    在小说《小妇人》中,路易莎也无意识的传达了这种观念。

    富有的劳里,在乔·马奇看来,就是傻瓜,她更喜欢,严肃思考的巴尔。

    还比如,小说里的乔,为了生存,不得不写自己不喜欢的故事,为了生活,不得不做一定程度上的妥协。

    现实生活中,路易莎为了生活下去,不得不靠缝补衣服,为别人洗衣服,照顾小孩,从事家庭教师,以及家庭佣工,甚至写低俗小说,来获得收入。

    《小妇人》中,父亲出于缺席状态,但是,母亲坚强,博爱,令人钦佩。

    现实中,路易莎的母亲,也是一个可敬的人物,而路易莎本人,之所以如此努力工作,也是希望母亲生活的轻松一点。

    路易莎的母亲,是女权主义者,父亲主张废奴和平民教育,所以,虽然路易莎吃过很多物质匮乏的苦,但是精神上,父母给与的教育,非常前卫和正确,这为她能够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奠定了精神基础。

    虽然,路易莎对困苦的童年,非常介怀,以至于她在成人后表示:金钱是我唯利是图的手段和目的。

    并曾经说过:她写《小女人》,是因为她相信它会卖得很好。

    但是,路易莎出生于,一个有着强烈原则的家庭,优先考虑的是智力和精神追求,而不是物质享受。

    所以,在大是大非,或者重要环节,你就能看到,路易莎的选择,非常清楚。

    可以挨饿,但不能违背初心。

    路易莎的母亲,是一个显赫家族的后裔,是有史以来,第一批有报酬的女性工作者。

    她的母亲了解女性的生存困境,对世界上的不公平现象痛心疾首。

    所以,母亲是女权主义者,长期为妇女权利和选举权而奔波,甚至为马萨诸塞州的宪法中,关于妇女争取平等的政治权利,付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路易莎,毫无疑问的传承了父母的衣钵。

    在小说中,圣诞节的早晨,女孩们向贫困的家庭捐赠早餐。

    而在现实生活中,女儿们,曾经因为母亲的教导,将早餐送给一个饥饿的家庭,以至于自己饿肚子。

    路易莎的原生家庭,奉行极端自由主义,自我牺牲,以及博爱原则。

    所以,路易莎长大后,毫无意外的,成为了一个废奴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

    她一生未婚,但乐于为社会奉献全部力量。

    19世纪70年代,路易莎为一家妇女权利期刊撰稿,并在马萨诸塞州挨家挨户鼓励妇女投票。

    1879年,该州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妇女在地方选举中,就涉及教育和儿童的任何事情投票,路易莎注册,成为第一个在康科德注册投票的妇女。

    尽管遇到了阻力,她和其他19名妇女一起,在1880年的一次城镇会议上投票。1920年,在路易莎去世几十年后,第十九修正案最终被批准。

    当美国内战爆发时,路易莎在一家联合医院,担当护士,以至于她中途感染伤害,病入膏肓,险些去世。

    在她的一生中,她始终为废除奴隶,以及女性权益而奋斗。这是她的父亲,她的朋友,多年来一直希望的事情。

    但是,伤寒让路易莎不得不回家,并且因为接受氯化亚汞治疗,而导致汞中毒,最终英年早逝。

    1882年,路易莎的父亲中风后,路易莎最终选择了原谅。

    那一年,她55岁,去医院看望自己的父亲。

    她对父亲说:爸爸,我是你的路易莎,你躺在这里,这么开心,你在想什么。

    他们聊了三天,最后父亲去世了。

    2天后,路易莎也离世了。

    和乔·马奇不同,路易莎终生未婚,只收养了自己侄女,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

    她曾在日记里说,她一直跑步,直至去世,她说,她会一直鼓励女性读者,通过竞选,来挑战有关性别的社会规范,对抗一切社会不平等。

    但是,她最终英年早逝了,可是她的作品《小妇人》,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女性。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路易莎原谅了父亲,也明白了,人的一生,有所追求,就注定有所失去。

    失去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值不值得。

    若是为了内心深处的追求而失去,失去就不是失去,而是代价。

    1888年,路易莎去世后,被葬在康科德的一个山谷墓地中,这里靠近爱默生、霍桑和梭罗,被称为是作家坡。

    这个一生,在普通人看来有缺憾的作家,却最终,达成了理想中的生活。

    有缺憾吗?

    难免有。

    但是,若是为了心中所追求的,那么缺憾,就是一种必然,一个代价。

    因为有得有失,而不那么难以接受。

    自我发展,可是说是,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也是众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认同的一种观点,就是有目的地生活的重要性。

    找到一个目标,并围绕其追求构建自己的生活,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赋予人生以意义。

    弗里德里希·尼采,在著作里说:渐渐地,人类变成了一种神奇的动物,它必须比其他动物多满足一个生存条件:人类必须相信,并不时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

    一个有目的地生活的人,就是找到了尼采所说的,他们存在的「为什么」。

    所以,有目的的生活,非常重要。

    对于女性来说,搞清楚你为什么而活,就是搞清楚,你应该怎么活。

    正如理查德·泰勒在《重塑自尊》里,所表达的那样:你今天所做的,正是你多年来所做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就停滞不前了,不管你做了多少年,这并不意味着你会做得很好。你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每一天都和其他日子一样,除了一天一天的积累之外,没有一天给你增加任何东西。

    重要的,不是每天都在做,而是每天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是因为那些内心深处的渴望,赋予了生活的激情,是因为那些内心深处想做的事情,赋予了人生的意义。

    许多人坚持虚幻的信念,认为通过达到某种理想化的最终状态,就能找到充实的生活。

    比如,如果我们能赚到一定数量的钱,达到一定的社会地位,住到一定漂亮的豪宅,找到一定合适的配偶,我们的人生,就充满了价值。

    但是,我们的生活,好与不好,值不值得,不取决于这些外在条件,不取决于这些普世标准,而取决于,我们真正想要什么。

    有目的地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有些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但是有些,并不知道,我们生而为人的使命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穷尽毕生的追求是什么。

    我们浑浑噩噩,走了很多弯路。

    就像《小妇人》里的艾米,她不像乔·马奇那样,对于自己坚定的生活,拥有坚定的信念。

    她有梦想,喜欢画画,但本质上,她又渴望目光,渴望羡慕,渴望世俗的认可和荣誉。

    所以,最终,她在欧洲求学的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无用的努力之后,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路。

    对于女人来说,任何道路之间,没有优劣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是否适合你自己。

    而艾米的历程告诉我们,你必须走向世界,你必须尝试不同的东西,就像古希腊诗人品达写的那样:你必须,通过学习,来成为你自己。

    你可以走弯路,重要的是,你最终找到了值得自己奉献一生的出路。

    理查德·泰勒,在他的《重塑自尊》说:你的任务,只是找到一件或几件你擅长的事情,然后,把以这些方式取得成功,作为你人生中的首要任务。

    找到一个目标,并不复杂,但对自己诚实,保持勇气,却很难。

    幸运的是,有无数伟大的女性,伟大的作品,告诉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你的努力,是所有人的努力。

    你可以懂的有点晚,但你不能一直不懂;你可以行动的比较慢,但你不能散漫无知。

    因为,唯有知道你的目标,你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并且,度过不虚此行的人生。

    这或许是《小妇人》,教会所有女人的,最重要的道理:结不结婚不重要,过什么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过什么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什么而努力。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妇人》:从小女孩到大女主,一个女人,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vf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