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小和尚道一坐禅坐得很认真很恭敬,师傅南岳怀让见状,就问:
“坐禅坐得如此用心,图什么?"
道一快人快语:“求佛!"
怀让禅师移步捡来一块砖,在石子上霍霍磨了起来。
道一起身,疑惑道:“师傅,您磨砖做什么?"
怀让含眉微笑,“磨砖做镜子啊!"
“磨砖怎能做镜子呢?"
“既然磨砖不能做镜,坐禅岂可成佛!"
听君一席话,胜坐十年禅。
从此以后,道一野蛮生长,成为了禅的黄金时代的集大成者。成了“踏破天下的神驹",后人尊称“马祖道一",被胡适称为“中国最伟大的禅师"。
而道一的师祖便是禅的黄金时代的开创者。
这个开创者一一惠能一一便是“扫地僧"一样的人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876/1aa1a027be45a42a.jpg)
惠能生于岒南,父亲早逝,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未曾读书,却善根深种。一次,在街上卖柴,听到有人讲《金刚经》,被其中一句“无所住,而生其心"吸引,而心慕佛法。悉心安置好寡母后,去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处求法。
弘忍试其机锋,几番对答下来,觉得此人非同一般。为挫其锐气,也为保护他,便安排做些劈柴舂米扫地的杂活,也未被削发,就像当个志愿者。
弘忍年迈力衰,自知在世不久。要众人作偈呈心,谁的偈做得好便将祖位传给谁。
神秀等苦修经年的人所作之偈,终不得究竟要领,却被惠能这个“扫地僧"给“夺标"了,可气的是还是俗家弟子,更可气的是还很“石破天":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应了那句“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侠客行》中,为破解神功密码,龙木二岛主费尽心思,邀了众多学识高深的侠客去侠客岛,“独解其中味"的却是一字不识的石破天这个“狗杂种"。
你说,气不气人?
太气人了!
于是,神秀派人兵分多路追杀,欲夺衣钵。
惠能从湖北逃到了广东,在四会和怀集交界的山区躲藏了15年之后,才敢显山露水。
广州法性寺一出场,便一鸣惊人。
微风习习,幡旗迎风摇曳,两个僧人辩论:一个说风动,一个说是幡动。谁也不服谁。
惠能却说:不是风动,亦非幡动,是心动。
大家极诧异。
却又不得不心服口服:高,实在是高啊!
惠能多年传经授法,禅宗终于“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来到了禅的黄金时代。
女皇武则天很是尊崇惠能,想拜为国师。无奈,三下圣旨,惠能都婉拒不曾北上神都。
到了黄金时代的禅,可以和“逍遥派"的道并驾齐驱了。于是,“庄禅"便应运而生。中国的哲学美丽了起来,如美丽的姑娘女汉子范了,既颜值高,又能力强。
韩寒说,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早在千年之前,惠能就给出了答案:
经书十二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翻译从今天的白话文:
我们道理懂得太多了,所以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我们不明了一句顶一万句的真理,围困在生活的井里,跳脱不出坐井观天的格局,也不能把自我狭隘拔升到超我博大,怎能不活得累呢?
有个段子,挺有趣:年轻人,不要悲观,不要以为你已经到了人生的低谷;放心吧!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人生是苦,人间不值得!
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说:人面合眉眼鼻口(两眉为艹,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你看,每个人脸上不是天生写了个大写的“苦"字。可是,那又何妨呢?
试想,上帝都不能举起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我们人类又何苦自苦呢?
所以,年轻人,乐观点,别做个苦样,给爷笑一个!
网友评论
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
佛法 八万四千法门,谁又能都懂了去。
“所以,年轻人,乐观点,别做个苦样,给爷笑一个!”这个结尾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