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庐
火影忍者,作为日本连载十五年之久的国民级漫画,风靡海内外,在我国也有相当基数的受众。
看过火影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漫画中曾有一个以“爆炸”为大招的人物:晓组织的迪达拉。
这个哥们以big bang为爱好,致力于研究各种形式的炸弹,每次放完大招还要很中二的感慨爆炸极具艺术美……

对于混迹二次元的人,在日漫中感受各色人物的中二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并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除了半路死亡的迪达拉,火影忍者中的另一个角色宇智波鼬就没这么中二了,这是一个背负着黑暗的双面间谍,忍辱负重只为保护看不到的和平和弟弟,身心俱损临死之际都不肯说出“我是好人”。

那这和我说的“物哀”有什么关系呢?
要说清楚“物哀”究竟是什么意思,恐怕要写一篇小论文。
简单而言,“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一种文学理念,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
它暗含同情、哀伤、悲叹、赞颂、爱怜、怜惜等多种情绪。
在时代变化中逐渐渗入日本人的精神观念,不仅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思潮,更形成一种生死观。
川端康成就曾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
是不是很像热爱爆炸、执迷美之一瞬的迪达拉?
这或许是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结束生命时的某种隐喻,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物哀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感受,更一种美学形式。
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在暧昧的日语语境中,“物哀”的出现显得恰逢其时,给那无以定义的、空寂而如薄雾一般的感情提供了完满的容身之地。
热爱日漫的我,在了解到“物哀”的含义后,回过头来看,似乎明白了日漫为何如此执着打造如宇智波鼬这样的角色。
物哀不是哀物,它的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已经不再只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还有人与人的关系。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清泉绿茶,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同二三人共饮,
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喝茶》
这是周作人的物哀之情。
还有一个中国的词语可以很好的解释物哀之情,那便是“处静知微”。
物哀在极浅,极淡,极静,极深,极浓之处,幽微的展示着它不可言传的意义。
这一种发端于日本的文化,我时常感同身受。
我突然理解了无数个难以描摹的瞬间,我的情绪该走向何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