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红薯

作者: 巴山夜雨i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9:13 被阅读27次
忆红薯

最近,老公在网上购买了两箱红薯。百里挑一的牌子,的确名符其实,不仅形状好看,更重要的是味道甘甜。

红薯,原产于南美洲等地,现中国各地都有种植。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对我们的健康非常好!

红薯的吃法也有好多种,可以蒸,可以煮,也可以熬稀饭时下锅,都非常好吃。

吃了几天红薯,勾起了我对它的无限回忆。

小时候,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那时候物资非常紧缺,好多地方粮食不够吃,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我们村地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粮食倒够吃。村子里有一块地,土质不太好,种细粮长势不行,但是很适合种红薯。

所以,村子里的人专门在那片地里种红薯。每年秋末冬初,收获红薯的时候,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

大人们在前面挖大的,孩子们在后面捡小的。红薯的叶子还可以喂牲口。

由于红薯怕冻,每家每户都会挖一个地窖,把红薯放进去,一个冬天都不会坏。

在每次蒸馍的时候,母亲就会下到地窖里拾出来一笼子红薯,让我洗干净。还记得洗红薯是最恐怖的事情,因为水太冰,手都冻得像红萝卜一样。但是,母命难违,弟弟妹妹们小,只好我来干了。

洗好之后,母亲便把红薯跟馒头一起蒸,大约一个小时后就出锅了。我们就可以吃上甘甜的红薯了。

那时候日子苦,红薯其实是很多人的主要食粮。因为红薯吃了耐饥顶饱,可以省下好多细粮。

记得母亲说过,她小的时候,真正经历过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真的没东西吃,饿得人直发晕。

姥爷家十几口人吃饭,实在没办法,母亲就和二姨晚上去邻村偷苜蓿,一人撅一大筐苜蓿回来。然后,姥姥用水煮了,撒一点包谷面糊糊,就已经让她们大饱口福了。

姥爷看着孩子们受饿,心里难受,狠下心拆了一间楼棚换了一袋玉米。

过去的苦日子让人刻骨铭心。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真是好,不缺吃穿,要什么有什么,却滋养了好多孩子铺张浪费,不懂得珍惜的坏习惯。

记得前几年有个笑话:老师在给孩子们讲红军长征时期,条件艰苦,没有东西吃,只好吃树皮、草根维持生命。

孩子们不解,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吃面包呢?让人不由得想到“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好在习主席上台后推行"光盘行动",全民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小时候日子虽然很苦,甚至吃不饱肚子,但是,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包括甘甜的红薯,留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和怀念。

忆红薯,心里甜如蜜。

惜当下,生活美如画。

忆红薯

相关文章

  • 忆红薯

    最近,老公在网上购买了两箱红薯。百里挑一的牌子,的确名符其实,不仅形状好看,更重要的是味道甘甜。 红薯,原产于南美...

  • 【忆童年21】红薯,红薯片

    红薯在小时候是家里的主要粮食之一,妈妈可以把红薯做好多种样式供我们一家人来吃,比如:红薯红薯茶,煮红薯稀饭,煮红薯...

  • 忆---烤红薯

    天气转凉吃烤红薯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能让匆匆步伐在寒冷的街头甘愿驻足,烤红薯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烤红薯的摊位往往是...

  • 家乡纪事‖故乡忆,最忆是红薯

    1 我的故乡在豫南农村。 我的少年时期,正赶上生产队解散、土地分包到户轰轰烈烈展开。在我的记忆中,村庄周围的田野里...

  • 忆山坡农事之红薯(八)

    地肥叶愚大, 土沙苕更甜。 待到重九后, 主粮靠边站。

  • 忆山坡农事之红薯(九)

    面着黄土背向天, 披星荷锄戴月还。 背弓腰驼豪不顾, 环坐把烟说苕甜。 (老家长辈多抽自种草叶烟,忙里偷闲时多相互...

  • 忆山坡农事之红薯(七)

    三节青藤着地生, 四五个月即长成。 一窝锄得六七个, 或烧或煮或清蒸。 (实一两月也可长成,有言“秋红苕”)

  • 忆山坡农事之红薯(十二)

    除尽泥巴磨成粉, 过滤浆水澄器皿。 明朝刨出晒干后, 自是人间一佳品。 (老家的红苕面粉最是正点)

  • 忆山坡农事之红薯(五)

    昨夜梦回挖红薯, 从头到脚皆泥土。 农时催人由不得, 惶论朝阳与迟暮。

  • 忆山坡农事之红薯(十一)

    洗净除皮切成条, 蒸煮晾干好味道。 若使入锅油炸后, 最是农家一美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红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xv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