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亚朵×简书 · 美食图书馆读书书单
美食图书馆+我于这世间追寻一食一饮

美食图书馆+我于这世间追寻一食一饮

作者: 梁光宇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7:03 被阅读487次
    图片源自网络

    很少有人能够抵挡美食的诱惑,即便有,也会在特定的时段,被食物的香气攻占至溃不成军。比如双目迷离的周一清晨,快餐店里的熏鸡汉堡配上大杯美式咖啡,新的一周便可以轻松挺过去;比如饥肠辘辘的中午,炸猪排咖喱足以填满所有缺失的勇气;比如归家的深夜,便利店中的一根烤肠、一份浇满烫头的滚烫关东煮,都市霓虹的孤独亦是荡然无存。记忆或许如此琐碎,食物却一贯宛若密码,开启属于自己的思想之国与精神疆土。

    于是,当我尝遍那么多食物,当我收集如许繁多的关乎食物的记忆。我便渴望看一看那些关于食物的记录,我想知晓那些记录、研究、描摹食物的人们,是不是亦将关于食物的美好,取之尽锱铢,再悉数呈现于众生眼前。我想,我需要关于美食的书籍,宛若期待一场志同道合的相遇。

    或许是一种追星与膜拜的情怀,我想知晓昔日与今时的大师名家们,在吃些什么,我想有一份书单满足“与大师共食的幻象”。

    我自然知晓这盛大城市的暮色与星光,以及踽踽独行于街头巷陌的追梦人,但孤独从不代表邋遢与粗糙。我想有一份关于美食的书单庄严宣告“其实我想对自己好一点”。

    我知道,饮食文化绵延数千年,神话时代便有酒神的盛宴,韩熙载宴图的绚丽清雅被临摹至今,是不是会有一份书单让我们渴望回到过去,一览关于饮食的历史。

    几乎每一天,锅碗瓢盆筷子刀叉都会是凡俗日常的组成部分,饮食的器具是不是一贯如此,它们历经怎样的变迁,成为今天的模样。或许也有一份书单告诉我们器具之美,告诉我们日常用具穿越时光的萤火与追忆。

    我问过许多人如何排遣不开心的事情,有三个答案总是高频率出现——美食、旅行与观影。我们终归需要一处避难所,让我们暂时逃离遮天蔽日的尘世与喧嚣。有没有一份书单成就我们“私人的美食公路电影”。人生很长,愿余生妥帖安放。

    美食需要与人分享,饭桌向来是社交与情感的风生水起之地,但如果只会指着一道菜喊着“不错,好吃,下次还点这个”,或许总是有些虚弱的尴尬。于是,我再度开始幻想一份书单,讲述饮食背后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它会让我们可以与朋友们不再只是沉溺于口腹的欲望,它可以让我们的宴饮成为更广阔、深刻与优雅的相谈甚欢。

    此时,我准备了六份书单,满足那些以美食为名的颂歌与渴慕。

    一、与大师们共食的幻象

    图片源自网络

    1、《随园食单》/作者:袁枚

    写出《随园诗话》的文学家哀枚,亦写过这本《随园食单》,那一年的随园(相传亦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大观园)本是“园倾且频,百个谢,被他以金肩购下,藏以他最爱的金陵灵秀之风,随园中天然之势取,甚为随性,故雨名为随园,衰枚为自己的园子写过一首《杂兴诗》,“屋小不迹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或许正因为这份随性与怡然,让他提出以真情、个性、诗才为核心的性灵说诗论,更有了这本《随园食单》,即便抛开这本“食单”的文学与哲学价值不读,其中的内容也可谓林林总总、详实丰满,乾隆年间江浙汉民的饮食与任皆有摇幕,我国十四至十八世纪风行的326种菜看亦是囊括其中,美酒与茶自然不会缺位于这份“菜单”,也许你会说,事无巨细的菜谱”于这世间太过平常,互联网动一动于指连视频教学都有。但哀枚先生自然是大家哀枚,他在正文的第一章便如斯写道,“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京,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之于美食,若然只是饕饕,必然脑满肠肥、满面油光,而这份《随园食单》总有清风霁月,疏阔情怀,智识与思辨遍酒文间。如果让美食拥有思想,《随园食单》总是被提及,却从未被超越。

    2、《雅舍谈吃》/作者:梁实秋

    很少有人没读过梁实秋先生的作品,论起杂文有《骂人的艺术》(这个名字当真特别有趣)评论集有《文学的纪律》,他亦翻译过莎士比亚、勃朗特,之于外文系的学生,他编写的《远东汉英大辞典》至今亦是出色的辞书。这本《雅舍谈吃》则是他关于“吃食”的美文合辑,共计68篇,仅仅只是浏览目录便已是令人神往一烧鸭、烤羊肉,芙蓉鸡片、狮子头,笋汤包,既然书名冠之以一个“雅”字,当然全然不见耽于口腹之欲的鄙薄与粗野。开篇的《烤鸭》便以《忆京都词》引出正文,文字灵动可爱。众人司空见惯的《烤羊肉》短短几百字不仅写美食,亦有关乎友情与离散时代的感怀,品读问便是常有动容。书中的几则读书笔记则更让后世读者一窥大家昔年品读的姿势。若爱过这世问的优雅与美好,这本《雅舍谈吃》便有于舌尖起舞的风情万种。

    3、《四方食事》/作者:汪曾棋

    有人说,想不到汪曾棋先生也写过关于美食的种种往事。关于他的赞誉很多,比如“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写过小说《受戒》、《鸡鸭名家》,创作过剧本进中举》、《沙家滨》。这本《四方食事》则是他关于美食记忆的合集,不得不说方万卷公司的这版,添加了手稿、画稿,更是将文人意趣打静至极致,仿佛汪曾棋先生其他的散文,若眼于日常的温暖细小之事的美学从未变淡,优美、雍容却总有人间暖意,他写茶馆,写巷陌写寻常的果品,却总是惊喜连连,比如脱胎于昔年联大经历的《泡茶馆》,围鼓妮娓道来长茶桌的小店勾勒出女性的坚忍、吟唱曲艺的盲人劝诫鸦片之害、组织“学会”的茶社受盘查,联大学生的浩然正气亦与茶馆息息相连。他说,“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茶馆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着水浮莲的气味”,我想这疏离的言语正是“水浮莲”的气味。出色小说家与文人的出色美食随笔,总是别有意境。

    4、《吃主儿》/作者:王世襄

    《吃主儿》这本册子出自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他称老家的两位两人为“吃主儿”“吃主儿”是北京话不仅指此人喜爱美食,更是说此人“会吃”当然更是指此人“会做,会买”所以热爱、道理,实际操作缺一不可正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那些看似无用之物,比如肉皮。鸡鸭内脏楼子皮,都会成为“吃主儿”十根手指翻飞何创造的美食。所以诺大的北京城不仅仅只有御膳、烤鸭与国宴,如果胡同里的风物与地气亦曾令人沉醉,那么这本“接地气”的美食操作指南,一定是难得一遇的惊喜。

    5、《至味在人间》/作者:陈晓卿

    如果说有一档节目几乎从未遭受过质疑、嘲讽与冷水,那么《舌尖上的中国》一定是必选项之一,这本《至味在人间》便是节目总导演的作品,正如节目本身,这本合集同样散发着人间与亲情的暖意,熟得正如一位老友,坐在灯火迷离的小摊,与你谈笑风声。比如在一方朴素的面馆,你会读到这样的文字,“个人的饮食偏好,尽管像胎记一样私密,但至亲水远知道它在哪里”,即便门外凛冬已至,屑齿问依旧会有笑意,因为我们知晓温情水无消亡会随着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化作无以忘却的刺青与想念。

    6、《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作者:庄祖宣

    这位作家庄祖宣,本身就具备传奇色彩。本已取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又放弃即将到手的人类学博士学位,转入麻州剑桥厨艺学校修习厨艺。正因为源自科学的系统训练与人文素养,以及敢于追寻全新人生,重头再来的勇气。让这本书册洒脱、蓬勃,活力四射却又逻辑清晰资料详实。她记录自己学艺的经历、讲述与炉火、碗盆、饮食有关的种种奇遇。你当然可以把这本书当作菜谱手册,自然更可以看作一本从美食出发的博物志、心灵旅程以及我们都曾经历的学业札记。谁人不曾远赴异乡博得一技之长,谁人不曾写下万千笔记,又以一餐一饭慰劳长夜,黎明与又一个日出的勇敢与决意。

    7、《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作者:露丝雷克尔

    作者露丝雷克尔是美国最知名的美食评论家之一,担当大名鼎鼎的《美食家》杂志固边曾任号称最客观的《纽约时报》的餐厅评论员,当年这份报纸的评论既可以让一个餐馆火爆至排起长龙,亦可以让一家饭店门庭寥落。而露丝更是神出鬼没,她会乔装成金发美女,退休教师、蛮横老妪出现在各家餐厅,写出评论。可别以为地是纸上谈兵,8岁就开始厨艺调练的她,70年代成年后,又以嬉皮土的面目为合租整间大屋的所有朋友烹饪饮食。这本书既有她最客观的美食评论,又有她倾心制作的菜谱,更有她当年“间谍”般浮现于餐厅的趣事。“千万别被书名骗了。这不是一本谍战小说,却是一部美食特工的独家传记。”

    8、《文人饮食谭》

    好吧,我知道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或许你太想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阅读最多的风格,最有趣的故事,以及感知最深刻的食物气息。那么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文人饮食谭》绝对是居家必备,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着关于饮食文化的散文,合成一本,文化、历史地方菜系特色,经典小吃、诗酒茶可谓“一网打尽”太多我们熟识的名字一钱钟书、林语堂。周作人,丰子信、冰心,最熟悉的名字亲身尝试的美食以及最具文人气质的写作总是这粗砺世间的慰精与低语。仿佛钱钟书写下的句子。“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泥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诺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

    其实我想对自己好一点

    图片源自网络

    1、《一人食》: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作者:蔡雅妮、张爱球

    曾经有系列短片《一人食》,累积播放突破1亿次。简直不亚于《舌尖上的中国》之战绩,短片制作人蔡雅妮与短片的忠实粉丝记者张爱球出版了这本《一人食》。立志于倡导“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理念的这本美食手册,汇聚了20位热爱生活与自由的主人公,讲述他们关于美食的记忆、理解、日常与光阴中的行走。麻婆豆腐、沙爹肉串、手冲咖啡、关东煮、咖喱拌面,看上去凡俗的每道食物都有自己的主人以及自己的故事,自然亦有详尽的制作教程。一个人,踏过俗世荆棘,蹚过理想的河流,看遍昼与暮的流光,渡过每一个光影晦暗的夜色与黎明,总有无可弃绝的期许与感怀。于是,更要善待自己,从一餐悉心准备的饮食做起,为自己烹调,为自己寻回这世间的营养。宛若书中《咖喱拌面》里的句子,“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那一刻,全世界都不重要”。

    2、《四季食鲜》/作者:薄灰

    极简主义与飞速前行的时代,总有相应的作品在书店活色生香。比如这本美食达人薄灰与插画家77联手打造的《四季食鲜》,以四季分隔而成的“咏春”、“沁夏”、“赏秋”、“煨冬”架构,带来春日时蔬翠色、夏日消暑美物、秋日金黄喜悦与寒冬的一锅暖物。简练与清晰的食谱陈述、关于日常的记叙,以及田园风格的明媚手绘,菜谱便是真实人间的另一种具象。若知晓节气之美,看遍四时风景,便一定愿意尝一尝这《四季食鲜》与生活的一处独白。

    3、《四季便当》/作者:吉井忍

    日式美学的清单与疏离从未自公众的视野中退却,《雪国》的安宁与物哀、《人间失格》的落拓、小津安二郎的忧伤与沉寂、是枝裕和的人间总是缠绕着永雾般的泪影、大型商场一隅的MUJI专卖店总是灯火柔黄冷气横陈。这本吉井忍的《四季便当》亦是如此,40道轻便的日式料理,配之以40篇体悟与追忆,食物贯穿四季,菜肴搭配直面健康,亦有关乎工作、时间与家人口味的考量。历经清晨拥挤的地铁、工作日最繁忙的早上,也许饥肠辘辘,也许任务依旧繁重,但依旧要爱自己,比如从一份肉质鲜嫩、酱汁浓郁的照烧鸡肉便当开始。

    4、《每天早上和你一起醒来》/作者:蔡要要与五十块

    你以为这是一本爱情小说或者散文?只答对了一半。书册的作者是一对恩爱夫妻,蔡要要与五十块。坐拥六位数粉丝的他们写成了这本主打早餐的书籍。他们说,“因为爱,我要给你做365顿不重样的早餐,毕竟爱情是那么重要的一件事,又有什么能难倒我们”。于是早餐再也不是路边摊随意买下的一枚包子、一杯豆浆,而是关于家人与爱的清早仪式。就像两位作者,他们从南国至都城,再回到南国安度时光,一路前行、奋斗与打拼,各地美食汇聚至他们相濡以沫的晨光餐桌——米粉、酸豆角、餐蛋面、重庆小面、炒面。随书附赠的《晚饭灵感手册》亦是为劳作一天的晚间时光充电赋能。我不知道你是否还相信爱情,但我相信这本书册,会让你相信人间的暖意。

    5、《田间四季:从园艺到美食》/作者:厨花君

    陶渊明先生写过家喻户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无数文人都曾渴望退出沸腾的江湖,退隐至悠然自得的山间与乡村。如果允许猜想,陶渊明先生自然也是“种植”高手吧,否则何以“悠然”呢?这本书册的作者“厨花君”或许可以算得上一位“退隐者”,他做过十年的杂志主编,却辞职入了农田,尝试过种植200多个品种的蔬菜与花卉。又写出这本《田间四季》,既有详实的种植指南,更有菜谱让你把自己的劳动果实充分转化成为餐桌美食。时代太过喧嚣,人生时而疲累至崖边,或许你会羡慕“”厨花君”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丰富地生活“,那么不如先读一读这本关于种植与烹饪的指南——《田间四季》,或许你也会有底气,走向灵魂所渴慕的生活。

    6、《四季滋补汤羹粥》

    如果你要问一位身在异乡的年轻人,TA渴慕过什么?TA一定会有这样的答案,感冒时想有一晚浓稠的白米粥,寒冷的冬夜归家我想喝一口茶树菇排骨汤,那些燥热漫长的夏日若有一碗家乡的荷叶汤消暑或是酸辣汤聊以开胃,自然是难以企及的渴望。如果可以自己动手,又何必用怀念与幻想将自己折磨至体无完肤?这本《四季滋补汤羹粥》亦是以四季作为全书架构,从一份春日的芥荠菜汤到一碗冬日的腊八粥,共计160种各式汤品粥类一网打尽。食材、用量、作法、图片一应俱全,甚至包括各种饮食禁忌与健康指南。若你是背井离乡的追梦人,自是不必在独居的公寓煮一碗泡面“慰劳”自己,煲出一碗靓汤的你,自会知晓再微弱的炉火亦是对自己梦想的承诺与关爱。

    7、《做面食轻松就上手》

    人人都说面食养胃,自然也很少有人能拒绝葱油饼、麻酱面、小笼汤包、鸡肉煎饺的诱惑。但更多人会说,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和面,也不知道如何发面,不知道如何调制馅料,更不知道各种面粉有什么区别。这本着力“面食”领域的书册,自然可以解决一切难题。从选购面粉到造型制作到入锅蒸煮一应俱全。全书分为饺子、面饼、包子馒头、面条四大类型,400种面食点心悉数呈现。若是冬夜漫漫,你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虾仁水饺,便是足以抵御这世间风寒。

    8、《美味炸物》

    很少有人能抗拒炸物的诱惑,童年的校门外总有推车售卖炸年糕、炸香肠、炸素鸡、炸蘑菇;大学考试季的晚自习后,再也没有什么比一份炸鸡排更能慰藉发昏的头脑;加班的深夜,总有连锁快餐店的炸物让你不再累得想哭。那些酥脆、油脂与芬芳总是能唤醒体内快乐的细胞。于是,当你拥有闲暇,你会渴望在自家最干净的厨房,用最清洁的油品作出自己最爱的炸物。这本《美味炸物》便是令人惊喜的指南,它会告诉你,何为基本炸法,如何选购淀粉,如何确保自己不做出黑乎乎的一团。400种流行炸物制作流程,充分掌握油温、炸粉配方、炸制方法、食材特性,这一本已经足够。

    三、我依旧想回到过去

    图片源自网络

    1、《布尔乔亚饮食史》/作者:图珊-萨玛

    布尔乔亚Bourgeoisie 并不是一个容易记住的单词,翻译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市民、中产阶级、有产阶层、小资,但无论如何,布尔乔亚四个字总是指向那些拥有一定时间拥有一定金钱的群体。于是,共鸣来了,布尔乔亚一点都不高冷,其实就是都市中奋力前行的芸芸众生。法国作家图珊.萨玛所写的这本《布尔乔亚饮食史》从中世纪开始记叙法国布尔乔亚们的饮食历史,附加大量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菜谱、轶事与图片。如今风靡的各类法餐其实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发现影子。就像书中所写的那般,“布尔乔亚饮食是享乐,更是品味,法国布尔乔亚的饮食作为一种社会反映,文化表现,已经成为法国最具价值的民族文化之一……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然像布尔乔亚一样饮食,在布尔乔亚浇铸的模式里品味生活”。或许你身居的城市与法国相隔千里,但都市的熙熙攘攘与热烈鲜活总是如此相像,那些美食穿越横亘的时间与空间,让霓虹灯掩映的路人得见一方温情的餐桌。

    2、《中国饮食思想史》/作者:徐兴海、胡付照

    食物并不仅仅只是食物,各个时代的食物其实与彼时的历史、经济、政治息息相关,正因为这种关联,饮食亦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发生连接。徐兴海教授的这本《中国饮食思想史》便是从饮食入手,从神话时代开始分析饮食,探讨中华饮食思想的发展,饮食思想又如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会发现一向严肃高冷的法家韩非子亦对饮食颇有兴趣,不仅进行研究,还形成了法家独特的饮食思想。写出“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也完整的饮食文化思想。当饮食与历史与思想发生碰撞,千万别再以为食物仅仅只是用来果腹即可,否则当真是辜负了那些稻米、面粉、肉类与蔬菜。

    3、《中国饮食文化史》

    如果希望挑战大部头的著作,这套《中国饮食文化史》当然无法错过。长达10卷的内容含量,涵盖中国十个区域的“物产、气候、土地、饮食结构及形成的原因;食物原料种类、分布、加工利用;烹饪技术、器具、文献典籍”。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饭稻羹鱼”,河姆渡饮食文化、茶酒文化、六朝金粉中的宴饮风情。一次了解中华饮食的源远流长,十本书,十个区域,自有炊烟、万民与关乎饮食的生生不息的祈望。

    4、《中华美食》

    如果长达10卷的学术著作惊吓。不如试试这本《中华美食》,同样介绍中国饮食的起源、发展历程、菜系、节日食品,包含中华饮食之道,传统食俗、经典名菜名食。且有精美照片、手绘以及中英文对照介绍。异国小伙伴若是来访,知晓有关食物的英文,亦不至于只会对着满桌色香味说一句delicious。

    5、《葡萄酒的自然史》/作者:伊恩·塔特索尔、罗布·德萨勒

    美酒与音乐是曾经十里洋场上流社会的标配,哪怕风云变幻,也没有什么能影响那些衣香鬓影与轻歌曼舞。时至今日,品评红酒,依旧是风雅之事。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在讨论年份、产地、木桶材质、单宁以及酿酒师的名头,如何才能让话题更加脱颖而出?这本《葡萄酒的自然史》便是意外的惊喜,书册的作者并非品酒师,而是两位科学家科学家伊恩·塔特索尔和罗布·德萨勒,他们在书中探讨了微生物学和生态学(了解这种复杂的饮料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葡萄酒会对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产生什么影响),谈到了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进化和气候学,甚至进一步将话题扩大至人类学、灵长类动物学、昆虫学、新石器时代考古,乃至古典历史。于是你会知道有没有一只虫子差点毁掉了葡萄酒产业,葡萄酒又会带来怎样的生理变化,与气候变化。书中这般写道,“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中,自由饮酒是与信仰狄俄尼索斯和巴克斯诸神相关的,他们普遍被认为是享乐主义者”,那么也与两位科学家共舞吧,理性、逻辑与美酒,除却享乐,亦有智慧为伴。

    6、《宋宴》

    宋朝必然是一个旖旎的时代,无人会忘却“杨柳岸,晓风残月”、“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忧伤凭栏,至今依旧无数名家与爱好者因“瘦金体”的锋芒、优雅与自恋而深深迷醉,从北至南的迁徙自是血泪斑斑,但依旧不减这个朝代的风流与雅韵。诗词、画作、花艺、香道汇至一处,而这本《宋宴》从饮食出发,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19部史料书籍,还原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种,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600余张图片让你彻底了解制法步骤,还原1000多年的宋朝住民宴饮全貌,经由美食走进那个有金粉装饰有血泪暗含亦有雅俗共赏的时代。不必羡慕那些词人、文士与画者,因为有了《宋宴》,你的自家厨房便也有了宋时风雨宋时梧桐宋时狻猊至天明。

    7、《我们曾吃过一切》/作者:伊恩·克罗夫顿

    只看书名,甚至会以为是食人族或者异食癖之类的恐怖小说。实际上却是历史学家伊恩·克罗夫顿的静心著作。他从史前时代的最早厨师与“河马汤”(这道菜你敢于想象吗)开始考察,一直写到21世纪“全世界最贵的沙拉”,其中包括种种未曾听说的菜肴,比如来自坟墓的三文鱼、天鹅血煮天鹅肉、论食用美人鱼、鸵鸟的胃。还记叙了各种真实的或者虚构的、离奇的宴席,从《萨蒂里孔》中特立马乔家的筵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炖锅聚会上的大餐。 伟大的法国美食家让·安泰尔姆·布里亚-萨瓦兰曾经说过,“一道新菜的发现比一颗新星的发现给予人类更多的快乐”,这本书正是献给那些渴望新奇、追求这世间新鲜之物的美食迷们。

    8、《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作者:王利华

    历史学者王利华的著作,专注于考察我国华北地区3-9世纪饮食生活的变化。书籍以一个有趣的话题开始关于学术的探讨——“为什么宋代以后国人(特别是北方汉人)不再像汉唐时代那么剽悍?为什么宋代以后国人的体质日显文弱而性情日显舒缓?也正是打那以后,国人肉食生食明显减少,蔬食熟食日渐增多,烹饪方法也愈益精细。在饮食文化与体质性情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探求?”

    于是我们可以读到中古华北的自然环境、食材生产结构的变化、加工技术的发展、茶酒饮料的革命、饮食文化的嬗变。流传至今的家常饮食,也有自己的旧日故事,这本关于“变迁”的著作,便是它们的传记。

    9、《历史食味》/作者:贤之

    其实这是一本故事书,每道菜其实都有自己的传说。比如我们时常光顾的“米线店”,总有大幅匾额介绍妻子为苦读的丈夫送饭,意外中做出了“过桥米线”。这本书自然有更多关于美食的故事,比如腊八节里的救世传说、诸葛亮制蔓菁、唐太宗醋芹待魏徵、袁枚为豆腐三折腰、一贫如洗成就珍珠翡翠白玉汤。历史不再高冷,民间传说自是妙趣横生,那些耳熟能详的美食也有无数传说与轶闻。

    10、《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作者:徐静波

    没有人会不知道天妇罗、关东煮、刺生、铜锣烧与章鱼小丸子,上班族的便当盒色泽各异,新干线的铁路便当被无数影视剧重现,电车车站外总有人头攒动的拉面馆。日式风情料理早已遍布我国的每个城市,这本《日本饮食文化》从数千年前的日本绳文时代,写至当今的日本社会,对于诸种日本饮食,包括酒和茶,都有严谨叙述。按照历史时期分隔编排的体例亦是十分方便查阅,比如你想一探和食的完成时期,那么请直接打开第五章,读一读太多动漫描摹过的“江户时代”。

    四、超越日常的饮食器具

    图片源自网络

    1、《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作者:张景明、王雁卿

    曾经去博物馆总是需要带一本字典,后来有了智能手机,因为总有些生僻的汉字。比如仅仅是酒器便夹杂着数个不友好的拦路虎——“尊、壶、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这本《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不仅可以让读者不再惧怕这些不友好,更会知晓这些汉字背后的含义。以各个朝代作为界限展开叙述,不仅可以知晓饮食器具的变化,更会理解金银、陶瓷等等质地的器具如何加以运用。昔年的旧物于时光中泛出微光,它们与我们相遇,它们至今日亦有变体,若是沿着脉络一路追寻,谁知会有何种惊喜。

    2、《中国古代饮食器具设计考略:10-13世纪》/作者:韩荣、张力丽、朱喆

    一本着眼于专门时段的历史研究著作,综合了民族学、文化学、设计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关乎10-13世纪生活中饮食器具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考。如果想要彻底了解10-13世纪的中国饮食器具,这本书册具备最详细与严谨的文本。

    3、《调鼎集:中国古代饮食器具文化》/作者:周新华

    “鼎”既是关乎权力与身份的象征,亦是古代的饮食器具。这本《调鼎集》便是关于饮食器具文化的主题书,讲述灶台、古代的火锅、青铜食具、漆木、酒器以及美食与精美食器如何搭配。昔日的荣光从未消退,莫若从无可探知的饕餮纹路寻访旧日器具的轮廓微光。

    4、《烹饪器具》/作者:单守庆

    锅碗瓢盆碟刀叉铲勺壶罐筷,日日使用,却常常不知背后奥妙。仿佛是用了很久的包包,藏了一张搜寻很久却不得的旧日票据。出自餐饮、药膳名家单守庆笔下的《烹饪器具》便是告诉大家各类器具背后的文化、常识与使用攻略。比如碗到底应该如何洗,又如何消毒,出色的厨师会怎样选锅。日常的智慧从来不是无用的琐碎,而是与我们相连的生命芳华。

    5、《有容乃大:辽金宋元时期饮食器具研究》/作者:韩荣

    专注于辽金宋元时代的饮食器具研究,作者韩荣是设计艺术方面的学者。书册以辽金宋元时期饮食器具发生发展的流变过程为线索,分析各个民族群体在移动生活区域之间的传播现象。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之间相互影响交融的问题,是对中国饮食器具集大成的解释。如果你依旧记得那些政权对峙、攻伐、和谈、屈服、迁徙以及毁灭的历史,间杂于其中的饮食器具自然也有自己的江湖与战场。

    五、我私人的美食公路电影

    图片源自网络

    1、《托斯卡纳艳阳下》/作者:弗朗西斯·梅斯

    弗朗西斯·梅斯,于文艺青年的世界,这个名字应该归于传奇之一。大学教师、诗人、作家,遭逢情感变故,只身前往意大利古镇托斯卡纳。是不是会想起梭罗与他的瓦尔登湖?她于优美景致中辛勤劳作,收获温情,她写下如何自酿葡萄酒,如何制作果酱,如何烹饪地道的意大利菜式。写作、体悟、漫步、回望与省思。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勇气,方可离弃喧嚣与荣耀,回返安宁的灵魂,煮一碗属于自己的食物。

    2、《味觉森林》/作者:葵儿多丽

    葵儿多丽,专注于旅行、美食、写作与文艺之事的达人。行走过这世间太多地方,因为亲临现场,所以比一般的西餐菜谱更要细致与实用。汇聚文学、哲学与诗意的欧罗巴有蓝莓色拉、柠檬橄榄鸡、飞鱼籽丘比酱蘸明虾、法式功封鸭、鱼籽豆腐松露油。拥有一切繁华之物的纽约,有红汤、极简时代的牛排、熏鲑鱼牛油果潮饭。再向北便是加拿大,连续风行了两年的《使女的故事》将加拿大描绘成自由的城邦,那里有话梅粉草莓紫苏烤鸡肉、松枝茶香烤鸭、鸡肉红莓卷饼。并非所有人都能换下职业套装、高跟鞋与Prada的包包,去看一看雪山、篝火与远方的天空,但异域的味道依旧存在,足以唤醒每个疲惫的夜归人。

    3、《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作者:张佳玮

    这本书中既写中国的节日与吃食、遍布大街小巷的川菜,也写巴黎的菜市场、冬日的酒庄、异国人面对火锅的有趣反应。其中亦包含文化述评,比如加缪与巴黎的种种际遇。既是美食指南,也是文化记忆,即便历经“整个世界”,依旧渴望寻得最爱的“一盘菜”。

    4、《日本美食之旅》

    LP出版的旅行书籍总是能够确保最令人心安的质量。就像老一辈的人们,依旧记得当年上海一剪梅香皂的幽香。这本《日本美食之旅》从日本北部开始讲述,直至东京及中部、关西、西部、南部,以低于划分美食范围,炖菜、汤羹、皇家风味、鱼类、稻米、肉类料理,只要愿意,完全可以循着文字的脉络,走遍所有店铺,一一品评。附录部分更附赠食谱、术语表,旅途归来,自家厨房也可以成为和食风情飞舞的方寸之地。

    5、《电影食堂》/作者:饭岛奈美

    你一定记得那些经典日剧或者电影,比如《深夜食堂》《海鸥食堂》《东京塔》《南极料理人》《眼镜》,这本《电影食堂》的作者饭岛奈美便是这些经典日剧与电影的食物造型师。这本书中,她再现了电影中的美食,比如寿司饭、炸鸡块、饭团、肉桂卷。而后她的步履遍及韩国、越南、欧洲、北美以及中国,你会看到《王的男人》中的韩式鸡粥、《早安、越南》中的鸡肉丸米粉汤、《青木瓜之味》中的炒空心菜、《碧海蓝天》中的蛤蜊意大利面、《天使爱美丽》中的焦糖布丁、《我的父亲母亲》中的菌菇饺子。现实总有太多艰涩,电影、美食永远宛如一处城堡,得以成为暂且隐藏悲喜的居所,影像与食物混合一处,从来都是令人欣喜。

    6、《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

    或许你不会想到,这是一位英国女士所写的关于中国菜尤其是川菜的书籍。扶霞·邓洛普曾在剑桥大学修习文学,在伦敦亚飞学院,后来至中国旅行。进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系统学习川菜手艺。这本书中,她记叙川菜、湘菜、闽菜以及扬州的菜肴。在这本书里会看到兔头、鸭舌、豆瓣酱、脑花,当然还有花椒。《观察家报》盛赞这本书“会成为旅行写作的经典作品”。想象一下,昏昏沉沉的工作日一整天,逼仄的川菜馆子,桌椅在白炽灯下泛出一层柔软的暖黄,大盆水煮鱼端上饭桌,油花尚且沸腾,花椒在嫩白鱼肉上起舞,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让人心生笃定。

    7、《美食、祈祷、恋爱》/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这本书在美国畅销榜上已经占据十年之久,用美食、信念与爱疗愈人生一直是相当不错的主义。出自美国知名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笔下的这本书,被改变成同名电影,茱莉亚.罗伯兹倾情出演。全书讲述一位遭遇婚变、抑郁与落魄的34岁女子,一路前行,疗愈己身,寻找自我的故事。从意大利到印度再到巴厘岛,她享受美食、静坐冥想、再遇真爱,一切正是最好的结局。伍尔芙写过《一间自己的房间》,用迷醉、繁复的英文阐释着女性的觉醒与独立之路。这本《美食、祈祷、恋爱》亦是“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时代在变,但关于自立与自强的宣言从来不曾黯淡。

    8、《花间提壶方大厨》/作者:耳雅

    这是一本关于美食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也是取得可观的收视率。官方简介是,“女主代嫁后,先是厨艺拴住男主的嘴,然后一点点的感化男主,把他带回正途,然后相亲相爱,结果,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知道女主居然是个公主”。听上去便是妙趣横生,更何况整部小说记叙一众美食,“瑶柱花生猪手煲,黑鱼红枣南瓜汤。蚝油香菇炒菜心,塌锅茄子醋里脊。鲅鱼肝、生煎翅,黄鱼豆腐爆腰花。绿豆酥、香薯球,腊肠煲仔茄汁饭”。

    9、《杯酒人生:葡萄酒的365天》/作者:约翰逊.艾尔索普

    这本专注于葡萄酒知识普及的书籍,当然是一部对新手十分友好的宝典。作者约翰逊.艾尔索普是美酒专栏作家,也是波士顿葡萄酒学校的创始人和执行董事。全书以专业、通俗的笔触讲述了葡萄酒的常识、葡萄的种类、葡萄酒如何与美食搭配、关于葡萄的地理学、知名的葡萄酒酒庄、酒窖、酿酒人。了解热爱之物,必然需要首先具备常识,正因为有了普及版的知识读本,才让热爱愈发茂盛。

    10、《幸福的饱嗝:餐桌上的旅行》/作者:陈奕文

    作者陈奕文,1986年创立香港葡萄酒会,主持过300多期美食旅行节目。这本书便是从潮州到香港,从北京到东京,从高级餐厅到街头排挡,从家庭旅馆到手工作坊的美食记录, 各国美味,各地经典美味尽数在案,更有深探知名美食的前世今生。云吞面、蚝烙、炸鱼薯条、炸酱面、驴肉火烧,经典美食从来不会令人失望,恰如被吟诵千遍的风景,总有它的柔美面孔。

    11、《旅行食记》/作者:蔡澜

    蔡澜的美食书早已就是品牌与品质的代名词。这本《旅行食记》自然亦是精彩。书籍收录蔡澜先生近两年的新文章,涵盖以美食为主题的旅行游记和杂感随笔。莫斯科、布宜诺斯艾利斯、辽宁、香港,民俗各异,美食多样,杯面、冷食、酱料、酱菜、荔枝、咖喱,走遍一众美景,美食江山激昂评点。一本轻松的游记,一本轻快的食谱,如果阅读是一种相遇,关于美食与旅行的记录,总是令人惊叹相知的愉悦。

    六、与朋友们聊聊理论科学与方法

    图片源自网络

    1、《中国美食哲学》/作者:白玮

    你或许以为哲学是指老庄,是指黑格尔,是指纯粹理性批判,总之是多么晦涩的存在啊!但是美食也可以与哲学碰撞。这本《中国美食哲学》出自知名学者白玮之手,从哲学的角度,对中华饮食文明中的“时令饮食理念”“本味理论”“阴阳平衡学说”“五味调和思想”和“食疗养生体系”等核心主题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梳理。如果希望多一些关于食物的谈资,在饭局中脱颖而出,讲述一道佳肴背后的哲理,这本书册当然无可错过。

    2、《面点工艺学》

    我们所熟知的拉面、馒头、馄饨、包子、年糕、饺子、汤圆,其实都有着自己严格的流程与工艺。这是一本大学教材,也是一本讲述面点背后历史、工艺理论与操作指南的佳作。毕竟如果想要入门一种专业学科,大学教材永远是最好的推荐书籍。就像书中所写,“中国面点的制作都是从原料的选择开始,再到面团的调制,馅心的制备,包捏成形为生坯定型,再通过熟制而成为供人们食用的可口面点”。理解“可口的面点”便从一笼包子背后的“工艺学”开始吧。

    3、《烹调工艺学》

    又一本冠名为“工艺学”的教材,内容当然亦是实用与详尽。从翻开书页的那一刻,就会了解如何选择原料,如何鉴别原料,干制品与腌制品如何鉴别品质质量、调料应当如何选择。碎片阅读的时代,也许应当读一读教材,因为那是精心编著的建立知识体系的读本。

    4、《艺术面点》/作者:李鸿荣

    这本书当然可以当作高阶教程,全彩印刷,将80道招牌中式特色面点悉数囊括——不仅好吃,并且好看。或许根本无人可以抗拒那些做成香菇、金鱼、天鹅、刺猬、海棠花、六角风轮模样的面点。假如一时失败也算不上羞耻,毕竟哪位高阶玩家,不曾付出过几千个小时呢?

    5、《烹饪调味学》

    再一本大学教材,出自毛羽扬教授之手,作者从事烹饪化学教学多年。书中写道,“把多种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在一起的过程称作调味。烹饪调味学,则是研究各种基本味和调味料的特征、特性以及不同的味与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且如何使调配出的味道达到很好口感的一门科学”,书中自然有关于调味原理与实际操作的论述,理论结合实践,早已是公认的智慧。

    6、《食物与厨艺》/作者:哈洛德·马基

    全三册的套装,早已被推上神坛的一套美食主题书,作者哈洛德·马基是世界知名的食物化学和烹饪巨头。有评论家认为这本书“会张口吃饭的人都用得上这本书”。三册书籍分别指向奶蛋肉鱼、蔬果香料谷物、面食酱料甜点饮料,将美食与科学联系起来,通过科学方法探究食物的滋味、香气、质地、颜色和营养。有读者说,常去餐馆的老板做了一辈子菜,看了这三本书,惊呼毕生经验居然全在这套书里。还有读者说全书科学地分析食物,作为理工男,看着那些化学方程式就心生愉快。海量图片涵盖烹饪的物理、化学变化,精确文字总括科学、历史与美学知识。因为强大,所以无所不能。

    7、《厨艺之钥》/作者:哈洛德.马基

    书籍作者哈洛德.马基是知名美食家,也是食物科学家。如果你已经读过太多菜谱,或许你会发现食谱很少說明食物、烹饪的基本特性,烹调时该留意哪些食物安全及营养问题?应该如何依据手边材料来调整食谱。这本《厨艺之钥》便是讲述从厨房器具到食材与烹调技术的运用,同时给予科学的解释,让烹饪者彻底了解因何如此烹饪。烹调安全、加热设备、用具原理,各类食材的处理方法,悉数放进这把关于厨艺“钥匙”。若有门扉遮掩一切,你所要做的,不过是找到一把正确的钥匙。

    8、《料理的科学:50个图解核心》/作者:盖.克罗斯比

    又一本被称为美食家专属百科全书的神作,作者盖.克罗斯比是美国实验厨房的首席科学顾问,也是哈佛大学公卫生学系的教授。他为本书翻查了300篇以上的论文。50篇图解十分契合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深入浅出,科学也可以通俗易懂。作者一定会向你阐述并且让你理解,为什么小苏打可以让烘烤料理更加美味,煎肉前为什么要先擦干,无需浸泡如何让米饭更加蓬松,千层糕点的奥妙到底何在?太多时候,我们的料理“成果”惨不忍睹,其实不过是因为我们未曾习得料理的科学与道理。我相信,我听过很多道理,我学过料理的科学,我一定可以烹饪手中的食物,美味相伴一生。

    9、《厨艺的常识:理论、方法与实践》/作者:迈克尔·鲁尔曼

    书名已经揭示一切,常识说明本书服务于普罗大众,理论、方法与实践自然是一条从认知到操作的正确之路。作者迈克尔·鲁尔曼是美国知名美食作家,他将烹饪的基础整理成20个要点,再通过全书的120道经典食谱和300张精美图片详尽展示。他说,“一切烹饪之事都基于一套基本技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技巧,就少有在厨房里做不出的菜肴”。于是你可以读到盐、水、洋葱、黄油、面团、煎炒、炖烤等20个关于厨艺的基本点,每一个点其实都是相应菜肴的成败关键。分解式教学总是备受青睐,因为技艺娴熟的传授者已然做好步骤,做出分割,你只需记住要点,便不会再惧怕任何一场考试铃声的响起。

    10、《餐桌上的香料百科》

    或许我们总是会忽视餐桌上这个最强大的配角——香料。毕竟我们得见的是鸡鱼肉蛋、四季时蔬、米面主食,很少有人会去想一想那些将味道提升至全新境界的香料应当如何使用。这本关于香料的百科全书以地域作为编排体例,详细介绍了在欧美、东南亚、印度常用60多种香料,并附有上百种可供实践的经典菜谱。全书详细记叙了每种香料的别名、产地、利用部位、应用、保存等细节知识,并附有实物图解来帮助分辨类似香料,同时给出香料与食材搭配上的好建议。于是,终于可以知晓那些常常出现于影视剧中的迷迭香、鼠尾草、海盐、马玉兰、莳萝、欧芹到底如何使用,咖喱中的孜然、大茴香、肉豆蔻到底是些什么?当配角跃然纸上,料理的风味飞速提升,或许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并非仅仅只由头戴冠冕者登台高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食图书馆+我于这世间追寻一食一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e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