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原本在网络视频平台独占鳌头的优酷土豆也慢慢被其他的视频平台迎头赶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逐渐成为三足鼎立。其中,腾讯视频更是后起之秀,接下来将从产品角度分析腾讯视频APP。
市场分析
自2011年4月腾讯视频APP上线起,网络视频平台在移动端开辟新战场,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市场后入者凭借内容抢占、用户体验优化、新盈利模式、产业链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探索积极,市场地位提升迅速,腾讯视频在猎豹全球智库的2017年上半年视频类APP排行榜中,以略微的优势领先于爱奇艺,夺得第一的宝座。然而Analysys易观分析预测中国移动视频广告市场规模会不断增长,其中最重要的的因素如下:
1、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2、视频平台生态化建设
3、网络视频内容数量和质量提升
4、视频付费市场进一步成长
5、用户体验重要性提升
6、新兴科技变革发展
2017-2019年中国视频广告市场规模预测 2017年上半年视频类APP排行榜因此,对于如此一大块的蛋糕,三大巨头最终是谁坚持到最后,还未见分晓。而六年来腾讯视频为何如此迅速的崛起?我认为主要归于两点,渠道与内容。
1.依托于腾讯的产品矩阵,在渠道方面能够带给腾讯视频可观的流量,2012年起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兴起,而微信文章中插入视频必须为腾讯视频,公众号提供的社交网络流量是一笔极大的输入。
不仅如此,手机QQ、腾讯新闻的联合推广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并且腾讯针对移动端产品还推出流量大王卡,这样一来观看腾讯视频免流量,更加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看视频的需求。
2.然而腾讯的产品矩阵推广并不是万能的,光有渠道完全带不起一个产品,因此在版权制约之后,腾讯视频在内容方面更是下了大手笔。
首先是引进,砸钱买版权,买独播,在国内版权限制的越来越紧的情况下,腾讯视频在版权内容方面实现规模化覆盖,联手HBO引进热门美剧,并且争取到国内热门内容的网上独播权如《中国好声音》与NBA直播。
其次是自制,腾讯视频以IP剧为核心,推出包括《诛仙》、《幻城》为首的自制剧,并且整合资源,出品了一批优质网络自制综艺。
无论是引进还是自制,主打的都是内容上的创新与整合,针对年轻群体的口味制定内容,增强了腾讯视频与其他平台的差异化,然而资源是有限的,用户也是可变的,能够真正留住用户,提高用户观看时长的,还是在于用户体验。
产品定位:
以原创内容为核心,辅助原创节目、自制网剧、微电影、短片大赛/扶持计划四大引擎保驾护航的战略。腾讯视频坚持为用户打造优质内容,将大力推进原创战略,让用户对腾讯视频的产品更加满意
用户需求:
让用户不再以单一渠道观看电视剧,并且移动场景日益增长,移动端的出现更满足了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打开移动端观看视频。
用户画像:
腾讯视频用户画像(来自易观)可以看出腾讯视频用户整体趋近于年轻化,以男性用户居多,并且中层消费者以上占了五成。其中年轻化与男性用户居多的原因主要由于腾讯视频主打推出的IP剧类型主要以玄幻,悬疑为主,如《鬼吹灯》系列、《暗黑者》系列,迎合年轻受众。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统计上图是艾媒对视频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视频设备情况的研究结果:
在交通工具上,用户使用手机观看移动视频的比例达到80.7%,其次是户外公共场所和餐饮娱乐场所,甚至在工作场所和私人场所,有PC端存在的情况下,用户还是较多地选择手机(移动端)来观看视频,这说明,移动视频的使用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它的便携方便,观看体验都满足了用户需求,尤其是便携性,符合当下外出时填充空闲时间的娱乐需求。
功能分析:
该产品除了例如频道分类、观看历史、搜索等基础功能外,还赋有许多特色有趣的功能,接下来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分析分析。
热点热点(短视频):腾讯视频专门拿出一个模块将热门视频放到最高优先级,且视频大多数为五分钟以下的短视频,并且这一板块并没有设置分类,而是随机看看的形式,这种形式适合手机用户在零碎时间进行一些目的性不强的浏览,这些设定都是为了用户能够满足在碎片化时间观看视频打发时间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在用4G打开热点的时候,播放界面上会显示你用数据浏览这个视频大概需要多少流量,这一点新浪微博同样可以借鉴。
视频截取
播放界面:播放界面有着比较注重用户体验的几项基本功能,例如截图,分享,缓存,亮度音量调节,多倍速播放,弹幕及其设置等,比较有特色的是视频与动图截取功能,并且可以在评论中添加。因为在评论的时候大多数是对于视频中某个片段进行讨论,甚至可能分享到社交平台上与朋友探讨,所以这一功能可以让用户更充分参与讨论。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截取完视频后,跳出来的分享并没有评论这一渠道。而评论中只有推荐的视频片段,否则需要重新截取视频,并且无法从本地上传。
而事实上,腾讯视频中影视圈是评论的衍生体,也就是说你在评论区域发表了观点,同样也会出现在你的影视圈中,影视圈相当于评论,但是多了朋友圈的属性,然而在截取视频后的分享渠道并没有说明这一点,造成用户认知度困难。至于绑定的原因,应该是想要增加影视圈的使用率,增强用户粘性。
明星:满足用户追星需求,并通过影视剧话题让用户之间形成讨论互动。而且榜单不是永久的,每周为一期,分为最具影响力、最具突破影星、最佳新人三个榜单。不仅仅是榜单,还能看到他的微博动态,行程以及最新作品,粉丝围绕着这些可以抱团讨论,以利用粉丝的集群效应增加用户活跃度和用户黏性的功能。
而短视频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往往关于某位明星的短视频,会引起粉丝们的关注与讨论,因此虽然不能与那些垂直短视频平台正面对抗,但是开辟一块专门属于粉丝群体的短视频社区,也是极好的。
此处插个题外话,在我体验产品过程中,第四模块明星突然变成了直播,并且内容变成了第二张的样式,正常为第一张。而且已经是第二次了- - 按理来说作为一个最高优先级的模块,应该是不可能说变就变的,并且好像没有发现任何功能入口,是别有心意,还是暗藏的第六个Tag? 哈哈,猜测一下,有可能只是我手机坏了。
正常情况 偶然发生影视圈:第一眼看到影视圈的反应,就是太像QQ空间的说说功能了,于是条件性的认为腾讯视频一定是想满足相同影片爱好者的社交需求,然而仔细体验,发现连基本的好友功能都没有,只能通过QQ本身加好友。
因此影视圈在我认为,应该是类似于影片推荐。当用户出现剧荒的时候,可以打开影视圈,观看热门评论正在讨论哪些影视或者好友在讨论哪些影视,当用户使用零碎的时间去阅读影视圈的时候,就有可能因为某个热门评论对这部剧感兴趣,挖掘了用户潜在的观影需求,又用碎片化时间换来了长时间观影。
腾讯视频产品结构图结构分析:
腾讯视频的功能分类是很明确的,五个模块的入口分别放置在底部的标签导航中,方便切换。每个模块中的功能也紧紧围绕模块内容展开,按列表或是标签的形式排列,一目了然。五个模块也代表这产品最主要的五个功能,而搜索作为高频刚需的一项功能在每个模块都能看到。
播放流程播放视频作为最核心的功能,流程方面也处理的非常好,搜索,分类,历史记录这三个最主要的播放视频的路径入口,都被放在了首页,确保用户操作路径最短。
不足的是当用户搜索到本站没有视频源的视频,需要跳到别站网页播放时,系统没有给出任何的提示,并且打开站外的网页响应时间远远比播放本站视频要长,而没有给用户一个心理准备。
搜索显示界面并且在搜索后呈现出的列表中,缺少了基本的电视剧简介,一开始认为是一个不足,但是仔细思考后觉得可能是为了增加进一步的转化率,当用户想了解详情时,就会进行下一步,当看完简介与评论后觉得有兴趣时,此时广告也快加载完了,正好观看。
首页框架分析:
首页频道列表是可以滑动的,为的是用户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频道,高热度的频道都放在了前面,并且在尾部弄成渐变透明的样式,目的就是提醒用户频道导航可滑动。
紧接着搜索栏被放在了频道导航的下面,实际上跟下面的Banner对比起来,没有那么的突出。旁边放了三个小icon,分别为游戏入口,离线缓存,历史记录。实际上离线缓存与历史记录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功能,而却以如此小巧的形式,侧放在搜索栏旁边,唯一的解释就是想带动游戏入口的使用率。
然而这三个icon
第一,而且没有任何的标识,增加了用户学习成本,违反了用户体验三要素之别让我想。
第二,过小,不利于用户点击。第三,按下时没有任何的状态变化即操作反馈,入口已经那么小了,点击入口时没有任何状态变化,容易给用户造成困扰。
而且由于搜索功能在于视频平台类APP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搜索栏与频道导航一起固定在最顶部跟随上下滑动。
Banner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分为六个热门视频推荐与一个广告。并且不同于寻常的Banner,特意在两边各留白框,显示出另外两个方向的轮廓,引导用户滑动观看。
中间是联系当前热播剧的一个营销广告,紧接着就是根据用户观看数据推荐的当前热播的几款视频。
热点
此页面相对比较简单,搜索变成了图标放在了左上角,再加上几部随机视频、订阅号名称、评论与更多选项,削弱了用户浏览时的目的性,整体显得比较干净直爽。
在更多选项中,分别为分享、不感兴趣、加入看单、举报四个功能,并且当你将某视频加入看单后,系统立即反馈显示:已加入看单,会为您增加类似推荐。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个收藏功能,更是个能更好的分析用户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却被放在了较深入口。
所以我建议再评论旁加入点赞功能,有两点理由:
第一可以将点赞与促进个性化推荐的功能相结合,提高用户与视频的低成本互动,更够定制更个性化的推荐,增加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使用该模块的频率。
第二,一般来说,收藏是利己的操作,而点赞是利他的互动,增加点赞功能可以鼓励订阅号进行更为丰富的创作。
明星模块
明星模块顶部是二级菜单,当你关注某位明星的时候,明星的头像也会出现在顶部成为一个类二级菜单,供随时切换,不得不说这是个巧妙的设计,但是对于初次使用的用户需要给予基本的引导。
而顶部右边的+号图标,乍一看会被认为是添加关注,实际上功能却是《我关注的明星》,此功能在第五模块个人中心也会出现,并且添加关注只是其中一个小功能,整体感觉其实更像是一个 我关注的+消息提醒 拼搭起来的功能。
我关注的明星并且明明跟第五个模块中<我关注的明星>是一样的功能入口,而图标却完全不一样,图标的不统一或不符合常识,必定会造成用户的困扰。
再往下是推荐明星视频版块,这里的视频版块反而有了点赞功能,而且可以看到点赞比评论多了几十倍,很明显点赞是个低成本并能够换来互动的微操作。
明星视频版块而再看视频版块的右上角,很明显一个关注按钮,引导用户通过视频去关注明星,可以看出来腾讯视频也是很希望用户能够多多关注明星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当用户关注多达二十几个明星时,该用户明星版块的顶部二级菜单还有实用性吗?
腾讯视频不像新浪微博,有专门的动态广场供用户翻阅,也没有特别关心或者明星分组。用户关注的明星一旦多了起来,原本便利的二级菜单反而少了实用性,并且可以发现的是,自己关注的明星排序默认按照用户关注的顺序,而没有办法重新安排,因此在顶部二级菜单中导致靠近前列的只是最先开始关注的明星,但不一定是用户最喜爱查看频率最高的明星。
那么就会出现如下场景,若某用户在使用中期关注并热粉某位明星,他想经常性的看有关于该明星的版面,那么他有三种选择:
1.每次想看的时候滑动顶部二级菜单到最右端,点击该明星头像
2.每次看的时候点击“+”,打开列表点击该明星栏目。
3.重新取消该明星之前的所有关注,再加上关注,重新排列顺序。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算上一种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应该在关注的明星里,再由用户自由甄别,将用户自己喜爱的放到顶部二级菜单供随时切换,或者仿照首页模块频道排序功能,让用户自由编辑排序。
VIP模块
VIP模块按照常规的套路走,类似于首页,频道导航,Banner,视频推荐,不同的就是把搜索按钮放到了右上角。比较有新意的是底部导航的VIP会员,在有某IP热剧播放时,此处就会变成该剧专属Icon,引导用户观看。会员体系作为腾讯视频盈利主要方式之一,VIP会员模块也被放在了最中间的地方。
个人中心模块
个人中心模块框架分明,搜索与热点模块不同,放在了右上角,这一点不大理解,毕竟不同于VIP会员模块,该页面左上角是有位置的。
而整个页面分为个人,突出功能,基本功能,附加功能与设置。点击头像显示弹框是否退出登录,个人觉得注销登录可以按照常规,放在设置里面,而不用单独作为点击头像的反馈。突出功能也理所应当的把开通VIP与影视圈两个功能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基本功能排布的也合情合理,还贴心的把视频列表放在了外面,减少用户操作路径,方便用户查看。而附加功能比较倾向于运营方面的功能,而流量又是用户非常在意的一点,我建议可以放在首页的Banner下作为推广。
而影视圈界面中,主要三个功能,【热门】,【好友(好友动态)】,【发表】。其中实际上还有个隐藏功能,点击头像能进入另一层界面,与上层界面样式一致,功能却变成了【好友】,【消息】,【我发表过的影视圈】,【发表】。这一层的界面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第一,因为入口算是有点深了,第二,同样的好友标识同时出现在上下层界面,而且两个界面样式是一样的,难免引起困扰。
影视圈第一层界面 影视圈第二层界面如果我是PM
1、可考虑将搜索栏与三个icon放在最顶部固定,毕竟搜索功能作为一个视频平台最高频的功能之一。
2、虽然热点视频主打的是随机观看,还是可以按照大概的分类给用户选择。
3、热点视频中评论旁加入点赞功能,有两点理由:
第一可以将点赞与促进个性化推荐的功能相结合,提高用户与视频的低成本互动,更够定制更个性化的推荐,增加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使用该模块的频率。
第二,一般来说,收藏是利己的操作,而点赞是利他的互动,增加点赞功能可以鼓励订阅号进行更为丰富的创作。
4、明星模块中顶部菜单右端的加号图标换成个人中心【我关注的明星】的图标,保持图标的一致性。
5、所关注的明星中可选择三到五个添加为顶部二级菜单,或者仿照首页模块频道排序功能,让用户自由编辑排序。
6、将视频截取后分享渠道中的影视圈改成评论,并在下一步流程中告知用户,评论将同步到影视圈。
7、将影视圈中,第二层界面的【消息提醒】,【好友列表】,【我发表过的影视圈】与【发表】一起整合成【更多】按钮,置于第一层界面的右上角。
-1到0岁的产品人,初次写产品分析报告,希望能给出建议,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