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孩子,你慢慢来亲子教育
玩耍还是学知识?心理学家:儿童时期“会玩”比“会学”更重要

玩耍还是学知识?心理学家:儿童时期“会玩”比“会学”更重要

作者: 有料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07:02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 80后的游戏

    01.孩子说不喜欢上兴趣班

    一次,送孩子去上数学课的路上,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去上这个课,它不适合我。”
    我心里暗笑,这小小人还知道适合不适合,问道:“为什么呢?”
    “因为每节课时间太长了,很累,而且那些知识一点都不好玩,我不喜欢。”她嘟着小嘴抱怨。
    “你是觉得那些知识很难吗?”我想问问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嗯。我觉得我们幼儿园老师教的就挺好,就够了,不用去学这些了。”看来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
    “那你觉得什么好玩呢?”我本来想解释,幼儿园和小学不一样,试图说服她要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但我还是更想听一听孩子喜欢干什么。
    “我喜欢玩游戏,喜欢跳舞……这些多有意思呀”说起这些喜欢的事情孩子就眉飞色舞。

    想到孩子这半年被安排了各种学习任务,加上一些知识性的课外班,晚上已经没有什么时间玩游戏了。剥夺孩子玩耍时间去学我们想让她学的知识,让我感到一阵愧意。

    02.儿童时期的知识学习真的那么重要吗?

    孩子上大班后,周围铺天盖地的幼升小的信息逼迫我动摇了一直崇尚的自由教育,孩子爸也多番提醒我不能再放任孩子玩了。看着孩子的同学都报了各种知识性的课外班准备让孩子过渡,我做出了妥协,跟风报了两个班。

    但报这些班对孩子有哪些影响,还没细想过。

    想到我们这代人这个年龄时,完全还在无忧无虑的玩耍,那段日子至今回忆起来都是一辈子中最快乐的时光。难道现在的孩子就应该提前结束这样的时光,这样的“代价”值得吗?我仔细分析了:

    我回想自己听过的课,看了教材,虽然我们报名的这家机构在北京的名气数一数二,但我发现课程的设定和内容的设置都不太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比如一次上两小时课,中途休息10分钟,这对于只有2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的5、6岁孩子来说太长了。每次到课程最后,我看到孩子们都精疲力尽,几乎都趴在桌上;

    又比如内容上开始学立体图形和三视图(在我看来有点类似于行政能力测试题),需要孩子有很强的抽象理解能力。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更多的是具象思维,看问题基本“以自我为中心”,抽象能力有限,从他人的或自我意外的角度去看问题的能力还不具备。课上好几个题目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高高的举起小手回答,得到老师的回答都是“这不对”“还是不太对”。

    这些超过孩子的能力的课程,有何意义呢? 课程设计的依据何在呢?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带着这些疑问,我咨询了数学老师,他们说不出所以然,他们向研发中心反应,回复是下次会根据孩子发展特点进行调整。

    我终于醒悟,这些商业机构,他们的目的是赚钱,是否科学合理并不一定,是否适合你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甄别;对于孩子来说,无法真正理解的知识,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而且积极性还可能被挫伤,无异于拔苗助长。

    图片来自网络

    那一刻,我决定不再因为盲从而牺牲孩子的乐趣,不再续报那个班,我想让孩子有更多时间玩耍!

    03.为什么“玩耍”对儿童很重要?

    人格理论认为:

    孩子们所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他们自身人格的构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与有目的性的任务或规定的工作相比,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为了追求内在的完善,而并非为了获得外在奖励,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吸收外在世界的信息,以构建自己内在的观念世界。

    心理学家弗兰克(Frank,1982)认为: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到从别人的教育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他们通过游戏来探索并适应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概念——时空、事物、动物、结构以及人,学会理解成人象征性概念表达的含义和价值,以自己的方式来探索、验证和学习这个世界。

    我们看到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都不一样,这种行为上的差异性来源于孩子们对自身感受的不同。每一个孩子都对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存在一个独特的知觉,通过这种知觉,孩子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现实”,同时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

    独特的知觉与自身无限的潜能是儿童构建人格的基础,而游戏正是孩子发展这种知觉和潜能的载体。

    自由的游戏或玩耍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健康发展、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发展,可以帮助孩子从情感创伤中恢复,使孩子变得更自信和成熟……

    04.该如何玩耍?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儿童节目之父Fred Rogers说:

    为了能健康的成长,孩子不需要过早地知道怎样去学习,只要知道怎样去玩就好了。

    这里的“玩耍”,指的是没有限制,不设定特殊的功利性目的,由孩子主导的自由的玩耍或游戏。

    孩子小学前,孩子应该是以玩乐为主,强调社会和情绪发展的技巧。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陪伴或创造更大的空间玩游戏,通过游戏的陪伴能帮助孩子和父母建立紧密的联结和安全感,逐渐发展出“更健全的自我”。

    家庭中,游戏可以贯穿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方方面面:比如我用“小红母鸡”的故事帮助孩子愉快的起床,放学后听从孩子的安排玩“姐姐妹妹”角色游戏让她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用家庭角色扮演游戏来帮助孩子阅读英语故事……

    如果幼儿园期间要学习,那可以从游戏和与人的互动中,学到比如表达、文字、数学等基本技能。上小学后,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创造可以促进学习、培养孩子社交和情绪发展的环境,如果能让孩子从“玩中学”是最好的。

    对于怎么选择上课外班或兴趣班,我曾经请教了我的一位老师,北师大发展心理学教授,她表示,只要符合孩子发展心理特点,孩子感兴趣,可以去上。重点在于教学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否则很可能弊大于利。对于课外班的时间,儿童心理学家David Elkind表示,最好不超过孩子自己主导、可以尽情玩耍的时间。

    只要父母有心,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意义的游戏和玩耍其实可以无处不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玩耍还是学知识?心理学家:儿童时期“会玩”比“会学”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ps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