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f61963ecf72c2ec3.jpg)
“我的未来不是梦”
这首宣言歌曲,还记得吧?
张雨生那清澈、透亮、纯净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吧?
那明快的节奏,那充满诚挚、纯粹、热血、纯真、浪漫的情怀,不是整整感染了一个时代和一代人吗?
今天,重温这首歌曲,不是依然激发我们对梦想的追求,对理想的不懈努力?生活中又怎能少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倏忽间,歌声已漂过30年。
今天,如果我说,我们的未来不是梦,而是“休闲”,该会有许多诧异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9cff46bec1cb45cd.jpg)
休闲,是我们的真正未来!
在展开这个生活的必然逻辑之前,我还是先坦诚一语:温饱富裕后,人该是更多地“接受理性与说服力”,特别是“推理的艺术”,因为严复先生在近代中国开步之即就断言逻辑“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更何况,任何生活都是自有其逻辑且不能违背逻辑的,现代生活与未来的美好生活更要遵循其固有的逻辑,也唯有如此,现代生活与未来生活才会是真正的美好。
1995年,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美)杰里米 · 里夫金出版了他的著作《工作的终结》,这是其影响世界的代表作。
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评价《工作的终结》说:这本书是凯恩斯在1930年代“伟大预言在世纪末的回响和高扬。它雄辩地说明,自动化的机器正在取代工人,工作不是未来社会的主题。人们的闲暇将越来越多,因为每个人平均做很少的工作就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逻辑地看,“工作的终结”本身不就意味着“休闲的到来”吗?“工作的终结”与“休闲的到来”不恰是一体的两面吗?
我们有否“思想”过“工作的终结”与“休闲的到来”的辩证逻辑?有了这样一个“开明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深知“工作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更非生活本身”的哲理?由此我们该昂扬地说:勤奋地工作不是为了“苦巴日子”,而是为了胜赢“休闲时代”的到来!如此,每一天的勤奋工作不就是明媚的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d76da9be93566aee.jpg)
接下来,我们认真思读一下杰里米 · 里夫金在《工作的终结》中的重要论断与论证数据。
里夫金说,1870-1990年代的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就是科技逐渐取代人力的历史。对此,谁人能够否认这个历史的真实或真实的历史呢?
美国农业劳动力的数据显示:1870年代以前,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占比为四分之三,之后为二分之一,1900年占三分之一,1940年占五分之一,1995年占3%,2001年占2.4%。如果调看我国的数据,趋向则是同样的。这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进一步的农业科技化,更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里夫金得出了一个结论:“机械摘棉机被证明在把黑人从种植园中解放出来方面要比解放宣言更有效得多。”
这个“思想”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依此逻辑,我们可以联想:机械播种机与机械收割机,又把我国多少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中解放了出来呢?如果机械播种机与收割机再进一步智能化呢?这已经不是“如果”了,而是“正在进行时”。
科技与智能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我们该是好好想想它与“休闲时代”的关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d218e676057565e1.jpg)
里夫金在《工作的终结》中,同时为我们展示了科技迅猛发展趋势下美国工业劳动力的变迁数据:
1810年,美国在工厂工作的人数是7.5万人,1860年是50万人,1910年是800万人,1960年是1600万人,可谓直线增长。1990年代,发生转向:“生产增长,岗位减半。”何以会如此?原因简单而明了:“老板愿意用机器而非工人。”
数据会“说话”:一名熟练的卷烟工每天卷烟3000支,一台卷烟机每天卷烟12万支,胜过40位熟练工;一名取款员一天处理200件交易,一台取款机一天处理2000件交易,且可全天候工作,不要假期、福利和养老金。
结论则是:“工人从被压迫的历史境遇变成一无用途的状况。”而且,“自动化毁掉了工人们最重要的武器——罢工。”
如此,是否非常深彻地发人深省呢?我们现在可是比邻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而更需要于此深长思之。
在我们的现实而切身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刷卡”进而“刷脸”而被“解放”了呢?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指称的“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在今天及未来,又何止是“农民版”“工人版”,不是会有涉及更多人的“创新版本”吗?
日本计算机先驱者增田米治说:“工业革命主要是增加了物质产量,而信息革命的主要贡献是空闲时间的大量增加。”此言,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美国劳联前主席格林说:“空闲时光即将到来,唯一的选择是失业或休闲。”
休闲,是我们的真正未来!这该是必然的铁律了。
那么,如何看待“失业”呢?把凯恩斯在1930年代的“伟大预言”放在今天的语境下解释,则为:科技飞速发展所造成的失业速度,永远大于科技飞速发展所制造出的就业速度,且就业条件要求更高。这是什么?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社会之客观发展规律。
因而,我们应该“乐见失业”——失业,是“休闲时代”到来的前奏曲。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希望中国的“休闲时代”早日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b314367cf4ca048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