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论语》学习
善读「论语」6.26:可欺可逝因仁勇,难罔难陷由明智

善读「论语」6.26:可欺可逝因仁勇,难罔难陷由明智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12:19 被阅读54次

    雍也篇第26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道:“假设告诉仁者井中有可行仁道之事,仁者会入井中去行仁吗?”孔子说:“为何要如此问呢?君子会去行仁,但不会加剧困境;君子可被欺骗,却不会受到蒙蔽。”

    【注释】 

    “宰我”,即“宰予”,字子我,故亦称“宰我”。小孔子二十九岁。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宰我在前文中已有出现。

    “虽”,假令也。

    “井有仁焉”,意指井里有可行仁道之事。

    “从”,随行、跟随、参与其事。“从之”,意指入井取仁、行仁。

    “何为其然”,为何如此。意指宰我何以会有此问。

    “逝”,往也,行也。意指行仁。

    “陷”,此处指陷入井中。人在井外,尚可设法施救,而自陷入井非但无益于救人,反而会使已有的困境复杂和扩大,故引申为“加剧困境”。

    “罔”,迷惑,蒙蔽。 

    【评析】 

    一直以来都有人把本章看作是宰我对孔子权威的“挑战”,把宰我的问题当作是宰我为孔子所设的逻辑陷阱。因为“从之”则自陷困境,不从则有违仁义。这种解读似乎更像是一厢情愿。其实不似宰我要“挑战”孔子,而似解读者自己想要“挑战”孔子。

    子曰:“义者,宜也”。一个人跳进井里去救人,真的是“合宜”之举吗?了解水井构造的人都知道,井内的水面距离井沿通常都有数米,且井口上细下粗,井壁湿滑,人一旦落入井内,几乎没可能从井内自行出来。因此,要救落入井中的人,通常只能在井外设法施援。古时没有自来水,古人天天要跟水井打交道,这种基本的生活经验不可能没有。因此,宰我不太可能会用这种粗浅的问题难为老师,而孔子也不太可能会被这种粗浅的问题难住。

    更何况,如果真是道义所在,“生”与“义”对于儒家而言也根本就不是什么两难选择。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舍生”真能“取义”,那儒家会选择“舍生”;如果“舍生”无益于“取义”,那儒家也不会作无畏的牺牲。这就是儒家对于“生”与“义”的一贯态度。

    因此,我认为本章并非宰我故设难题以刁难孔子,而是真的有困惑求教于孔子。

    因为孔子时代“天下无道也久矣”,故宰我以“井”来比喻当时水深火热的社会,以“井有仁焉”来比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救渡的民众,以“仁者”来比喻有志于行仁道者。

    乱世确实亟需行仁道者,如同“井有仁焉”亟需救渡。而行仁道于乱世也确实大有风险,孔子周游列国也曾厄于陈、蔡之间。这就如同入井救人,难保不自陷其中。盖宰我虽欲行仁于乱世,却又担心自陷于危厄;不知应效仁者入世渡人,还是当仿隐士出世逍遥。心中疑惑难解,故有“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一问。

    宰我列于孔门“言语科”之首,他既然言语机变,自然不乏聪明伶俐,不料却问出这样的问题,让孔老夫子略感意外。故孔子曰:“何为其然也?”

    世人多以为儒者迂腐,但接下来孔子的回答则将彻底击碎这种诋毁。子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所谓“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是说君子在“井有仁焉”时,一定会设法营救、努力行仁。孔子身当乱世,不仅办学传道,而且携众弟子周游列国,历尽艰险推行仁道主张,此即“君子可逝也”。但君子行仁又是理性的、智慧的,不会贸然入“井”,使已有的困境复杂化、扩大化,此所以君子“不可陷也”。

    所谓“可欺也,不可罔也”,是说欺诳者若以仁义责于君子,则君子必信而从之。尽管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欺诳者得逞,但君子乃从于义,非从于欺诳也。君子之“可欺也”,是由君子之仁也,而非不识欺诳之诈也。若欺诳者以非仁道之事责于君子,则以君子之智,必不受其蒙蔽迷惑。孟子曰:“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即此之谓也。

    比如,若有人以“中国的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德先生)主”责于君子,则君子必甘受其“责”而致力于德先生的事业,因德先生乃仁道,故君子为此不惜舍生取义。但若有人以“只有专(恶先生)制才能救中国”责于君子,则君子必不受其蒙蔽迷惑。是故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所谓君子者,有仁德者也。德者,得也。仁德者,内有仁心而行之于外,行之于外而必有所得,故成仁德。欲有所行,先择其方;欲择其方,需用其智。故仁德之成,不离于智。其方既定,则需力行;若欲力行,需仗其勇。故仁德之成,亦不离勇。是故,仁智勇俱备,方成仁德;备于仁德,方为君子。故君子者,仁智勇兼备者也。

    君子以其勇,故“可逝也”;以其仁,故“可欺也”;以其智,故“不可陷也”,亦“不可罔也”。

    世上庸人常以“愚忠”、“愚孝”责于孔子之道。然则“愚”者不智,“未知,焉得仁?”孔子尚仁,何为以不仁责之于孔子?此非滑天下之大稽而何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6.26:可欺可逝因仁勇,难罔难陷由明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v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