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我实现’是一种人类内在固有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激发我们不断挖掘、发展天赋的能力与才华,将自身潜力发挥到极致,并将最终引导我们找到人生的道路。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做他自己最适合,且有能力做的事情的状态,即是“自我实现”。
2. “心无力”,多见于25~35岁、处于心理学上“成年早期”的人们。心无力的表现:
3. 自洽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最基础的根基。如果一个人无法和自己和解,和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好,那么他会陷入无止境的负能量循环中,摧毁自我所有的信心、骄傲和希望。
4. 长期缺乏积极回应,安全感过低的人,内心容易产生两种情绪。第一,绝望。他们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人会爱自己,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不断地自我攻击。第二,仇恨。他们觉得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让自己痛苦,想毁了整个世界。所以,严重缺爱的人,有两个极端倾向,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世界。
5.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真正爱别人。一个不认可自己的人,也很难发自内心认可他人,总是只看得到别人不好的地方。
6. 很多情况下,别人对你的评价和指责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全部的你,只是他内心的一部分投射而已。人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对自己的偏见。人大部分的痛苦,都是来自求而不得。一个人的内心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游移不定,是一切痛苦的源泉。
7. 当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无法应对生活中的矛盾引发的负面情绪,想逃避自己的过错和责任时,就会选择把内心的压力转移到较为弱势的人身上。例如亲子关系。
8. 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树立边界,不管对于谁,都是一个极为漫长和艰辛的过程,不要着急。即使很多成年人,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好的觉察力跟自我边界感。而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走出过去被疯狂攻击的影响,但千万不要放弃。一旦你开始靠近自己,慢慢喜欢上自己,你就会越来越有力量。
9. 如果只有在你人生巅峰,顺风顺水的时候喜欢自己,这不是自爱,谁都可以做到。爱自己,恰恰是在你不顺的时候,你还能站在自己身边,你能够不放弃自己。它是世界上最拥有包容性的存在。
爱的核心是,不管发生什么,不管这些爱你的人有没有变化,他们对你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你都会爱你自己,这才是自我认同的核心。
10. 人面对伤害的最高境界,是死磕它,研究它,最后踩着它,让它为自己所用,为自己而生。最终,我们都会站在自己的伤口之上,反向创造出更好的人生。
11. 找到属于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东西,发现和创造自己的这条路,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任务。
12. 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坚定的人,是很容易迷茫的。因为你并不知道你做的事是为了什么,一旦面对诱惑或困难,就会产生动摇。即使有目标,这个目标也不是来自你自己的信念,不足以让你去克服万难,逆境前行,坚持到底。
13. 期望我所期望的东西,我愿意成为我希望成为的人。这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一个人最美好的状态,那一定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什么,知道怎么做,最后全力以赴。
14.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15.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里,弗兰克尔提到了三种找到人生意义的方式:(1)从事某项事业,并取得成功;(2)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3)去爱某个人,并帮助对方实现潜能。
16. 平衡点或许在于,我们需要把“微笑面具”看成一个现实需要的工具和技能,你可以戴上它,适应现实,也需要适时脱掉它,不能让压抑形成一种惯性,融为你个性和内在的一部分。
17. 疗愈的本质:我爱白天的你,也爱黑夜的你。
18. 正常来说,如果一个人在相对包容和开放的环境长大,身边的人尊重他与生俱来的渴望,正确引导他做想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自然生长,他的自我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并日渐成熟。
这样的人能全面理解自己,接纳完整的自己,能坦然诚实地面对,而不是压抑和回避自己的负面感受,所以他们对现实的抗压力也更强,更有包容力。即使面对复杂残酷的现实,他们的“心理弹性”也更大,内心更灵活有力量,会想出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这一类孩子发自内心地温柔乐观,坚定而充满善意。不管正面还是负面的,他们不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但表达的方式又不让人感到不适和有攻击性。
19. 只有尽可能在合理的期待中不断努力,在成长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感,内心才可能生出平静的喜悦。这才是最稳定,最持久的深层次快乐。
20. 爱不是控制争斗,彼此消耗,而是一种长时间打磨出来的默契,是一种日渐积累的自然的相互欣赏和懂得,互相成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