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每天写1000字简书电影
《红海行动》---爱国不是套路

《红海行动》---爱国不是套路

作者: 龙之语007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4:25 被阅读356次

    《红海行动》是根据也门撤侨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完全不亚于《血战钢锯岭》这样的好莱坞大片,让人相信中国也可以拍出好的现代战争片。

    《红海行动》是属于节奏很燃的电影,从头爆到尾,全程打了鸡血一般,甚至很多时候让人想暂停一下,休息一会儿再看,否则来不及欣赏回味。当然,比起一些烂片。让人无聊得想玩手机好。感谢林超贤导演,是他用精湛的导演功力,拍出了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的佳片。

    在观影前,我留意了下豆瓣评分8.5,好于97%的国产片。《红海行动》是春节档评价最高的一部电影,我都有点惊讶。毕竟以大家对国产片审美的严苛,很少有能够达到如此高分的片子。

    1、真实的战争

    看惯了好莱坞式的孤单英雄,主角出马,摆平千军万马。《红海行动》抹去了“超级英雄”主角光环不死模式,改成了团队作战,有受伤有牺牲,这样更能让观众信服。我个人比较喜欢《红海行动》中的刻画描述,显得更真实些。

    比如汽车爆炸后,把战友从沙土中拖出来,无比震撼;

    比如狙击枪发射子弹、坦克发射炮弹的慢镜头,完释暴力美学;

    比如恐怖分子让胁迫百姓充当人肉炸弹、直播割喉,恐惧席卷全身;

    英雄们也是人,会哭会笑会愤怒也会害怕,不完美,却更可亲可爱。比如观测员李懂是狙击手的“眼睛”,在战斗中观测敌情与方位,即时反馈给狙击手。但李懂却害怕横飞的子弹,看到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会吓得瘫倒在地,怀疑自己不配拥有与队友并肩作战的资格。

    不以贬低反派能力的方法来突出主角们的优秀,狭路相逢勇者胜。《红海行动》没有为了突出正面主角,大幅弱化反面角色。恐怖分子中有一个爱吃干果的少年狙击手,他正面硬怼蛟龙突击队的狙击手小组,不落下风。准确说,他几乎以一敌二,没有台词,靠肢体语言和眼神来变现人物角色,满满都是干货。

    2、国家的温度

    有人说《红海行动》是个爱国主义洗脑片,向大家灌输国家至上的概念。但我想说,爱国并不是口号,它是我们值得我们相信的。网络上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深刻。图片的背景是叙利亚边境难民营中,摄影师的镜头对准小女孩时,女孩以为镜头是把枪,举起双手,表示投降,请求放过。国破家亡,没人能保护她,令人心酸。

    国家并不只是冰冷的机器,它也会有尽责尽心的一面。尽管政府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关键时刻,把我们当亲人的还是自己的祖国,不是美国大叔,更不是韩国欧巴。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小时候我不理解那些军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甚至一度怀疑是过度渲染。为什么要让家人承担失去自己的风险?难道军人真的不怕死?随着阅历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有些事情,有些人,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电影中的主角们也怕疼怕死,但他们宁愿牺牲,只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

    《红海行动》中影片要诉诸的主题——无论何时何地何处,祖国是永远的后盾。倾尽特种部队的全力去营救一个中国人质,更多时候是在建立对国家的责任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会被祖国抛弃,哪怕你只有一个人。而赤裸裸的战争惨烈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在一个安稳的社会、和平的国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03  小结

    《红海行动》是一部优秀的国产枪战电影,虽然距离经典还差一些深度。《拯救大兵瑞恩》是对人性的追问;《血战钢锯岭》是对信仰的坚守。总之一句话,它们都引发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对自己的审视。但比起艺术上的表现,国产电影更加需要务实。先抓住观众的眼球,再去激发观众的同理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海行动》---爱国不是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i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