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拆书帮赵周先生讲如何拆解碎片化信息的方法,拿二毛《终于等到网易这条广告片》牛刀小试一番。
图自二毛拆解之前
拿到一篇微信推文,首先问自己,这条内容对自己有什么用?没用就直接关掉。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能节省你50%以上的碎片阅读时间。对你有用,再谈怎么拆解。
拆法分横纵:
衡拆“前因后果”,拆观点的本身;
纵拆“适用边界”,拆观点的衍生。
衡拆
①前:怎么引出这个观点?对你为什么重要?
二毛是怎么引出网易“各有态度”?
因为网易态度日、丧茶等营销活动,让网易近来看起来玩得很嗨,“各有态度”海报直接点出网易定位调整,而TVC是二毛对定位改变的确认。
@网易王三三对我而言,这条内容为什么重要?
前有微信拳打(百度)脚踢(头条),后有网易带头搞事,热点频频,互联网人岂能不知?
②因:作者提出有关观点的什么假设?他如何论证假设?是否有其他假设?
二毛提出哪些关于“各有态度”定位的假设呢?
提到网易正把自己变成一个信息容器,包容下网易、不同行业、不同圈层激荡的观点和态度,呈现多元观点,而这恰是当下用户自我追求的真实写照。
他是怎么论证这个观点的呢?
态度日活动包括联合毒舌电影躲进电影院、丧茶,通过近期网易新闻平面海报的事实罗列得出信息容器的结论,再结合年轻人无定式、不固化的心理,得出网易放弃原有“有态度”的定位,“各”提供更多元的内容以供消费。
其他关于这个观点的假设呢?
1.微信号上线后颠覆了内容生产和消费的生态;
2.竞争失利,头条以算法占得资讯头把交椅,一点以兴趣精准切入细分市场,网易新闻打不过;
3.切入圈层文化市场,不同圈层文化已经形成规模,通过二次元、游戏等细分兴趣点切入垂直领域;
4.新政影响,《互联网新闻服务管理规定》(后文简称《规定》)出台,6月实行;(而早在2016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就《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了,网易或许在此时就已经开始准备修改定位了)
5.对网易跟帖文化的放大。
③后:按作者的建议做会怎样?
二毛的建议是什么,按他的建议来做什么好处?
再多读两遍,加深对宣传片的解读和理解。(应还有对定位调整的理解)
④果:不按作者说的做会有什么后果?
不按二毛说的做会有什么损失?
对TVC了解不足,缺少谈资;对网易调整定位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
纵拆
①有没有相反的观点?
和二毛不一样的观点有什么?
1.不是目标人群,对TVC无感;
2.引入机器算法之后,网易新闻到处标题党,娱乐至上,“有态度”沦为“没态度”;
3.跟帖文化+“各有态度”=屌丝说话,网易放大。
②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个观点会失效?
要做到二毛认为的“信息容器”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渠道分发(七大主题各有特定渠道)、互动参与、自发传播,以及团队的后期执行。
什么情况下“信息容器”的定位会失效?
后期执行能否符合用户期待会是campaign成败的关键。
③有没有相似的观点?其他行业怎么看这个事件?
有没有和二毛相似的观点,或者其他行业的看法?
财经猫认为,网易求变是内容消费升级的趋势。
记者站认为,网易求变,是因为首先要抓住年轻人,放大有网易评论区发展起来的跟帖文化;其次,新媒体崛起之后内容生产到消费的生态改变,传统新闻分发者势弱;以及,新闻分发现状混乱,如蹭热点报导失实、报道不够深度等。
知乎网友认为,在内容分发上打不过头条;6月生效的互联网新闻政策影响;放大跟帖文化,呼应网友“混不吝”(刷存在感)心理;老四大门户不被新生代care的尴尬等。
④作者观点和其他观点核心的不同是什么?
二毛观点的核心不同是什么?
认为网易新闻从资讯分发者变成了信息容器,由主导者变为参与者(同谋者),以玩家的身份和不同行业、不同圈层相互激荡产生新的想法、共同推进事件、产品的发生,进而落地等。
小结
网易“各有态度”campaign的拆解到此,为什么网易新闻要调整定位?
1.内容消费升级,网易新闻面向的用户群体发生改变,由关注社会变化的70后、80后转而调整为关注自我追求的90后、95后;
2.内容消费模式改变,生产→分发→消费转变为生产←→消费,消费端的意愿对生产者产生更具决定性的影响,而分发端的作用越来越弱;
3.16年1月,《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网易应政策而动,主动调整产品定位;
4.在新闻分发的竞争中失利,头条和一点后来居上,网易新闻势弱;
5.将网易“跟帖文化”“神评论”等UGC内容产品化。
拆解碎片化信息,就是思维拆解,把别人没说的上下文补足,不断接近复原事件的原貌。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