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她带初一,班上有个小男生,门门课成绩名列前茅不说,还打的一手好篮球,那孩子少言寡语,也并不是那种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任性调皮捉弄人的脾气,这样的孩子,本应该是炙手可热的小明星,可他人缘却奇差,同学们不喜欢他,就连其他的代课老师,提起这个孩子也常摇头叹气。
这男孩不说话时还算聪明讨喜,一开口却是生冷硬倔,分分钟就让人没法儿接。
想让同桌让一让的时候,他总是冷着脸让对方“起来”,平时同学聊天不小心冒出一两个口误,他也会严肃的去纠正和争辩,就连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错了一个语法,他都会毫不留情的质疑“老师你昨天没备课吗?”常常弄得别人下不来台。
她眼睁睁的看着,他的生活像是陷入了一个向下的螺旋,因为总是得罪人,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跟他说话,又他因为孤僻,而变得越来越无趣尖刻。
同班同学在不远处的篮球架下玩的热火朝天时,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一个角落里练习投篮;
他试图跟同桌搭话时,对方却装着没听见似的把脸转向一边;
就连某几个被他当众怼过的老师,也时常不给他好脸色看。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抽了个空就去小男生家里家访,对男孩的成绩予以极大肯定的同时,挑了几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委婉的提出,孩子如果可以更友善温和一些,会获得更好的成长。
话音还未落,男孩的父亲瞬间就收起了一脸笑容,将男孩连推带搡的从书房拉出来,劈头盖脸一顿骂: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是不是?平时都跟老师同学怎么说话的,快,赶快给老师赔礼道歉。
她连忙摆手解释,而他犹自喋喋不休的训斥着儿子,直到那孩子低头认错才罢休。
还没等她一口气舒完,夫妻俩一言不合就开始争执,一个埋怨老婆天天加班没时间教育孩子,一个指责老公太大男子主义,没给孩子好的言传身教。
她手足无措的看着夫妻俩吵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而就在那个尴尬的要命的瞬间,她看见那个男孩站在沙发旁边的样子。
没有怒火,没有不满,没有恐惧,甚至没有因为父母当着外人争吵而生出的一丝嫌弃或羞耻。
他就只是站在那儿,不看她,也不看自己的父母,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好像只是在耐心的等待这一场争吵的结束。
无动于衷,习以为常。
她回去之后,不惜违反学校男女分坐的规定,硬是将全班情商最高的那个女孩安排给了他坐同桌,跟我感慨说:
他就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长大,要是会好好说话才是见了鬼呢。我没办法改变他的父母,只能安排一个会沟通会表达的同龄人跟他同桌,看看能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一点。
这孩子的爸妈还是企业高管呢,却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来埋怨指责互相捅刀子,一家子人,好好说句话怎么就那么难?
他大概没见过平心静气有商有量的沟通是什么样的吧。
他大概不知道带着笑容伸出触角也不会受伤的吧。
他大概从没有被温柔的倾听和理解过吧。
我想象着这个小孩的样子,忽然有点心疼。
2.
有个闺蜜跟我讲过自己毕业第一年的母亲节,给她妈妈买了一束花的事。
她那时才实习,一个月到手只有一千多块钱,过的捉襟见肘的,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吃了一周的泡面,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大束花兴冲冲的赶回家,一进门,却被她母亲劈头指责:
你倒是挣了多少钱啊?还买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玩意儿,本事没学到,花样儿倒学的不少,能不能节省着点,让我跟你爸少为你操点心。
她委屈的冲进自己的房间,闷在被子里大哭一场,越想越憋屈,正准备推开门对母亲嚷嚷“你既然这么不稀罕我就拿下楼扔了”的时候,却看到母亲正喜滋滋的捧着那束花,小心翼翼的插进家里最漂亮的花瓶,脸上带着她从未见过的满足笑意。
她不是不喜欢,也不是不感念女儿的心意,不过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而本能的诉诸于讽刺和抱怨。
闺蜜这样跟我感慨:
我不是缺那一声谢谢,也不是一定要她说喜欢,不过就是想把美好的东西拿来跟她分享,怎么就这么难?
可是她啊,她说着不介意,却再也没有送过花。
3.
美剧《This Is Us》中,有个很让人动容的情节:
夫妻俩带着亲生儿女Kevin、Kate和领养的孩子Randal去泳池玩耍,Kevin因为调皮,脱离了父母的视线险些溺水,他挣扎着爬上岸之后朝着父母发火:
你们只关心Kate是不是又在暴饮暴食,只关心Randal是不是受到了排挤。我差点就溺死了,叫了你们好多声,你们却不搭理,你们一点都不关心我!
我闭着眼睛都更替Kevin的爸妈找到许多证明自己没错,同时捍卫家长权威的理由:
我们带着三个孩子本来就已经很忙很累了,你还要乱跑给父母捣乱,真是不懂事...
你现在不也是好好的吗?别在这瞎喊叫添乱...
我们就算是错了也是你父母,居然敢跟我们这样说话,看我怎么收拾你...
可是他们没有。
他们只是跑过来,蹲在他身边,安慰他,拥抱他,一遍又一遍的说着对不起,并承诺一定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当着那么多围观的人,低声下气的给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赔礼道歉,一定很没面子吧。
可他们不在乎。
我至今记得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在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候,因为被表妹诬陷抢她的玩具还把她推倒而被我爸妈惩罚打了手心。
后来表妹自己说漏了嘴,他们才知道真的是冤枉了我,特意请了一天假带我去游乐场,平时许多不让我去玩的设施,那天都慷慨的放行,我至今记得那纵容中藏不住的内疚和抱歉,可是从始至终,他们对那天发生的事,都绝口不提。
我也是过去很多年之后,当自己对着幼小的子侄辈,出于莫名其妙的情愫而无法开口解释或者道歉时,才理解了这一切。
可在这之前的十年中,我虽然假装着也忘记了从未提起,可到底意难平。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写道:
我们习惯于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学不会道谢,也不懂得道歉,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
而家庭关系又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石,一个人在家庭中养成的沟通模式和说话方式,会渗透进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有强大的外力来影响或改变,这样的习惯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我们或许已经无法无从左右父母的习惯,但却可以从这一天起调整自己的态度。
好好说话,认真倾听,冷静但不冷漠,温和但不懦弱,坚定但不强硬。
那才是你能够给孩子创造的,最好的家风。
网友评论
当时眼泪就憋回去了。。
好文,好观点。
受益匪浅!!!👍👍👍
从小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家,
慢慢的变的很冷漠,什么都不在乎,还自卑,不相信自己,很无助
精辟独到,很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