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资格做父母

作者: 一木钉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10:58 被阅读2846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一木钉

1.

早上,在路边吃饭,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和他奶奶起了争执。男孩撕扯着奶奶的衣服,来回扭动。奶奶低声训着男孩,面带愠色。

男孩始终没有放弃,昂着头高声讲着什么。奶奶越来越不淡定,扯着男孩一会往东一会往西。她好像不知该如何摆脱或说服孙子。“这孩子真难缠。”开始有人小声嘟囔。

奶奶的训斥声逐渐加大,边上围拢过来四五个人。众目睽睽之下,奶奶愈发慌乱起来,她弯腰扬手,“啪啪啪”打了男孩的屁股几巴掌,看样子,力道不小。可男孩还是不服气的样子,他甚至都没有一丝要哭的意味,纠缠照旧。

这时,旁边已经围起了一堆人。多是开出租的司机和路边的生意人。十来个人都穿着深色的衣衫,让这个穿橙色半袖的孩子看起来格外显眼。

忽然,一个穿绿色汗衫的中年男子一把揪过男孩,训斥起他来,声如洪钟。小小的男孩在这个高高大大的男人跟前,仿佛比刚才矮了一头。看得出,这男孩胆子不小,在一个陌生人手里也毫不示弱,嘴里一直嗷嗷地讲着道理,身体还扭着,想要挣脱。

奶奶终于摆脱了孙子,掐腰在人群里,舒展着因为刚才的扭打而皱巴巴的上衣,四处张望。她长长地吁着气,好像脱离险境一般,脸上的皱纹渐渐平展下来,然后便立在人群里,与那些看热闹的人融为一体了。

男人两个有力的大手握着男孩的两只胳膊,把他推搡到一棵树底下,“站好!你给我站好!信不信我弄死你!那是你奶奶啊,怎么能那么对你奶奶!”

“我不站,我就不站!”男孩倔强地拧着脑袋。但是明显气势已经不如刚才。他抬头四处看,奶奶不知道去了哪里,不见了人影。

男孩劲不小,一直想挣脱。男人就和他周旋着,他的手使劲按着男孩的脖颈,试图把这孩子按趴在地上,男孩两腿撑地,脚不停挪动着,保持不倒下的姿势。他撅着屁股,但是脸马上要贴在了地上。

“我弄死你!”绿衣男人依旧喊着,这时,另一个黑衣男人对着男孩的屁股抬腿就是一脚。周围人依旧看着,笑着:“这孩子是真倔,也是活该……”我终于忍不住胸中怒火,冲上前去。

这时候,孩子奶奶来了,男孩使劲挣脱开男人的手,跟奶奶走了。

我心中升起巨大的愤怒。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大庭广众之下受此羞辱,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那两位“好汉”估计还陶醉着,觉得自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孩子奶奶于水火之中呢吧。他们或许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教育了一个熊孩子,为自己刚才的“见义勇为”拍手叫好呢。

我想问问二位好汉,那是你家孩子吗?你有什么资格出手管教!你有什么资格连打带骂!你不觉得自己一个成年人,强制一个孩子的模样比孩子的所谓“不孝”更欠揍吗?

我也想问问,这位奶奶,您怎么能容忍一个陌生人如此对待自己的孙子,还站在一边看热闹,那到底是您的孙子,还是您的仇敌!

那只是个孩子,他再错,也不该受此对待。而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长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是大人,是家长,是因为我们有比孩子更好的思考能力,更优的觉察能力。而不是仗着我们个头比孩子大,就强迫孩子,让他一切都要听我们的。

2.

回到办公室,与同事小微说起此事。小微提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儿时的小微与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要她手里的玩具。她不给,这时,妈妈就会跳出来,一边骂她小气,强迫她去分享,一边当着众人的面把她揍一顿。

揍得那叫一个痛快,好像这顿揍是揍给别人看的。好像揍这一顿,就表明她和她的孩子不一样,是孩子自己不懂事。好像揍这一顿,她就被普罗大众认可,属于三观正常了。

小微说,小时候这种事情太多了。她永远不会原谅妈妈,而妈妈现在总是要求她百依百顺,否则就骂她不孝。每当这时,她就会想起儿时妈妈与姥姥吵架,把姥姥赶出家门的样子,她觉得妈妈此时要求自己的女儿孝顺,特别可笑。

而现在她也会与妈妈吵架,小女儿就在一边看。她不知道女儿长大之后会不会也会如此对待自己,像是报应,又像是轮回。

与父母的关系,并非如书上的阳春白雪那样美好,越长大越是问题百出。我们不再是那个听话的乖孩子,当我们独立,当我们学会思考,矛盾就此产生。

3.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人是没有资格做父母的。父母这个职业总是带着许多的光环,也自带许多形容词。比如“无私”、“伟大”、“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又比如“百善孝为先”……等等。

我曾经也信奉着以上格言,奉为金科玉律。可是,在我自己也当了妈妈之后,我对于传统对父母的解读没有更赞同,反而更质疑了。

石头从小挨揍无数,倒不是因为石头做错了什么事,而是因为他把妈妈刚刷干净的白球鞋穿脏了,因为回家吃饭晚点了。

还有一点石头必挨揍无疑,就是跟小朋友打架了,不管是他打的别人还是别人欺负的他,回到家总免不了一顿胖揍。

石头如今已经成年,他与父母的关系日渐疏远,父母面对他永远居高临下,永远不理解。他们只关心这孩子是不是长成了我想要的模样。他们从未真正看见过石头,也从未走进过石头的内心。

4.

我想,一直生活在温暖家庭的孩子是无法体会这一点的。如果你真觉得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那么你很幸运,真的体验到了传说中的父母之爱。

也许我说的话看起来大逆不道,又违背常理。可是我想,看清楚真相比什么都重要。就算这话不怎么漂亮,就算这不符合大众价值观。

不可否认,有这样的父母。他们为了孩子无私奉献,对于孩子没有要求,只有支持。他们明白孩子因我而来,却不属于我。他终究要成为他们本来应该要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要他成为的样子。

他们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个大人去看待。这样的父母往往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唯父母命是从,也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怎样怎样孝顺。

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很好,像亲人又像是朋友,“孝顺”已经不足以表达孩子对父母的爱。孩子是自然而然,发自肺腑地对父母好。

5.

然而太多的父母并没有学习过要如何为人父母。他们的原生家庭并不完美,也许更糟。他们没有见过无条件的爱,于是当自己有了孩子,也给不出无条件的爱。

我们当认清一点:父母也不总是对的。

当我们作为孩子,觉得愤懑、委屈,却又被大众价值观啪啪打脸的时候。就离抑郁不远了。很多的抑郁症都是因为自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而来。

明明父母视你如草芥,明明他们控制着你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愿望。你还要劝自己: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是我想太多,一定是我想的太龌龊。你不痛苦谁痛苦。

你连自己的感受都不敢承认,因为你认为父母总是对的,人人都这么说。你整日纠结,整日自责,整日痛苦,永不得安宁。

6.

想要摆脱这种魔咒,第一步就是看清真相,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父母也是人,他们不是神。他们的年代能吃饱就已经算幸福。所以精神上的追求看起来那么不切实际,他们一定这样说过“你哪来这么多事,我亏待你什么了?”

在他们看来,给你衣食无忧已经是最大的恩惠了。你还要他们在精神上关注你,那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过分的无理取闹。他们本身亦缺乏精神世界,终日为了那口吃的劳碌。精神算什么,先活命。

这世上,唯有父母这个职业不需上岗证书。罕有人为了好好爱一个生命去生育,大多数人是为了繁衍,还有人是为了热闹,甚至有人并没思考过,只是意外孕育。

孩子三岁,父母也三岁,因为孩子出生那年,父母才真正成为了父母。这其中的难堪,这其中的笨拙,这其中的不会做,做不好显而易见。

7.

真的不喜欢一板一眼的陈词滥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感情上为什么还要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去规定我们应该怎样,不该怎样。

真正的爱是不因规则束缚,由心而发的。然而在去爱之前,我愿意先看清楚事实真相,不因为别人都这样而这样。不盲从,不随波逐流。

我不愿意再看到今天这一幕,几个彪形大汉合伙强制一个孩子,上升到道德高度,指责孩子不孝,羞辱孩子。

我不愿再看到,所谓伟大的父母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一个孩子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

我更不愿看到,多少孩子因为看不清真相,自我否定,自我质疑,把自己逼到抑郁的死角里。

一团浆糊能把人憋死,最好还是活明白,看清楚吧。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资格做父母,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当你接受了这个真相,痛苦就已经减半了。

相关文章

  • 事实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资格做父母

    文/一木钉 1. 早上,在路边吃饭,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和他奶奶起了争执。男孩撕扯着奶奶的衣服,来回扭...

  • 疑问

    是否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不是所有的做法都有原因。 例如,为什么有的父母重男轻女,而有的父母又重女轻男,为什么突...

  • 养而不教,还怎么为人父母?

    这世上,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资格要孩子,更不是所有人都配为人父母。生而不养,父母之罪;养而不教,父母之祸;教而不善,父...

  • 丁克族——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父母

    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他们选择终生不婚,或者虽然结婚但是不生孩子,选择丁克!普通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些人的选择,觉...

  • 如果为人父母要考试,有多少人会挂科?

    很久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了,所有的孩子都有父母,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称职的父母。父母是伟大的,这句话也未必是...

  • 资格 不是谁都有的

    我想要的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资格而已。 恋人未满就是,退一步,舍不得,进一步,没结果! 明明知道没有如果,却傻傻的等如...

  • 成为父母必备的5个心理素质

    成为父母的门槛太低了,但不是人人都有资格。 最近,我身边有很多年轻朋友都成了父母。也有很多人准备成为父母。当中有人...

  • 不是人人都有为人父母的资格

    一件挺丧的事,曾经试图把它忘记。 可是有些东西越尝试忘记,它们越突兀,像是一个个小疙瘩。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回忆汹...

  • 不是人人都有为人父母的资格

    一件挺丧的事,曾经试图把它忘记。 可是有些东西越尝试忘记,它们越突兀,像是一个个小疙瘩。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回忆汹...

  •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当父母

    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起跳桥事故。跳桥者为一名17岁在校高二男生,经120确认当场死亡。根...

网友评论

  • 平沙催晓:是的,刚刚高中毕业,最近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我的家人是都对我很好,但他们关心的不过是我的吃、穿、住、学习。有时候我真的很难受,也从以前的温顺变为了会对他们发脾气,而他们却总是只会说我脾气越来越差,从来不会问我为什么会生气,难过。表面上说有什么事可以和他们交谈,可是只要我说到他们哪里做得不好,他们就变得十分激动,从不愿意承认他们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我渐渐的发现,他们是爱我,却从来没有真的理解我,而且我发现跟他们也真是交流不下去的,所以我索性不说了。反正我也要去别的地方上大学了。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大人就是不愿意在小孩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过这也的确是因为我慢慢的思考的更多了,而我们思考的角度、方式都不一样。
    一木钉: @池阅 有时候不再温顺正是你在成长的表现。尊重自己的意志,有时候我们永远无法说服我们的父母,唯有好好成长自己,温和而坚定。
  • 0338d330580c:讲得在理。不过写这样的文章也需要勇气啊:smile:
    一木钉: @朴素珍 网络让人敢于说真话。
  • 独步天下_ae78:这世上,唯有父母这个职业不需上岗证书。罕有人为了好好爱一个生命去生育,大多数人是为了繁衍,还有人是为了热闹,甚至有人并没思考过,只是意外孕育。
  • 柠檬水不能停:教育孩子这种事谁能说得清,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因为现在一代比一代受教育的程度高了,"自我"应该是矛盾的最大冲突。以前那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依然遗留在很多人的心中。父母对子女的爱也都是从自己出发,觉得我是真心对孩子好,他却不接受,觉得很伤心,孩子呢,小小的时候会乐呵呵的接受,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价值观后,自然会选择自己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父母的爱就像是苹果,我明明喜欢香蕉讨厌吃苹果,他们却一直把苹果往我手里塞。
    上面说的例子呢,很难界定那是不是那个奶奶真的不爱她的孙子,可以用的她以为自己正确的方法来教育自己孙子。感情很难有一个标准来界定来衡量。我很喜欢你说的那句父母也是人,他们不是神,他们的说法做法很多真的不适合我们,但就是因为他们不是神,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家庭注重磨合沟通吧,但是好难啊,思想交流的起点好高
  • 东海的鱼:以后生孩子之前我得考虑清楚,有没有能力教育好,如果没有那就不生了,闹得谁也不开心不说还危害社会
  • bc1256a0ae42: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教育我的孩子。
  • 谢君笑:就我我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
  • 星光夏的等待:从上小学开始就盼望着赶紧升到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升学都会离家越来越远。那时候我就觉得只有那样我就会更开心,然而,自升中学以来性格就开始越来越内向,在人群中不敢大声说话,越来越不自信。好在还有几个玩得要好的同学,高一的时候一个睡我旁边的舍友彻底改变了我,使我慢慢开始融入人群。然而即使如此,到现今出来工作为止,就在前两天夜晚还会梦到与我妈有关的噩梦。我梦到过年回家好像因为什么原因,模糊的记得是好像是因为工作一年到头都没钱剩下然后我们就吵起来了,于是我立马离家出走了。在梦里我真的很害怕,相关这样的梦还有很多。我都毕业一年二十多岁了,童年的一些不美好的经历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很害怕,这样的梦还是会继续有的。梦里的感觉,那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我只希望以后我的还是不要像我那样,我一定会给他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
  • 亲爱的小鱼老师:有时候,需要学习的是父母
  • 蓝天77520: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状态,因着不是男儿,受着百般的冷落和轻视,我无法和他们亲近,却又被指责。他们不知道给予我的痛苦和影响是多么巨大,直到现在才慢慢原谅,慢慢成长!
    一木钉: @azuresky_11f9 抱抱,所有伤痛都会过去。只要我们成长起来。
  • 9be3e9545a9c:很多父母,都打着父母的幌子,随意侮辱打骂孩子,孩子没有在外面被人骂过,在家里倒是别父母欺负了。多少父母没素质,开口就是侮辱性的话呢,对小孩子的成长带去了无法磨灭的阴影
  • 霹雳帅:我觉得无条件的爱反而不可能,要是真的无条件了,孩子就真的无法无天了。我弟弟就是一个典例。十岁以下的小孩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也不懂得感恩,你对他好,他只会变本加厉。你打他他记得,你给他好处他从来好像失忆了一样。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只会做利己的事,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孩子的教育的确重要,不能胡乱地教育,也确实不能随便动手动脚,但也不能一昧纵容。当父母严厉的时候,就说父母怎么这样,当父母溺爱孩子,孩子一事无成,有错的又变成了父母。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是会懂得疼爱父母的,也会主动沟通,而不是把这种怨恨不服的情绪积攒起来,然后在某一天爆发
    三生局: @霹雳帅 赞同
  • 白雪公主与猎人:我的妈妈是对我付出了她的一生,甚至她的存在就是为了我而存在。她爱我如生命却也绑架着我,从小就有很多很多东西不能吃,不能玩。到现在吃个凉粉我妈都会说天天我就吃化学物品。不给吃,我才吃那么一次。唉~~~太多太多的这样事了,她为她的威严震慑到我而感到自豪,而我却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格分裂。一旦有什么不顺从她,她便说我不孝,她要和爸爸自杀去,说什么孩子长大不听话我们还活着干嘛。唉~我很反感,但是她又非常的爱我,要是只有一碗饭她肯定会全都留给我。好矛盾~
    柠檬水不能停: @一个烟火女孩 唉,过犹不及吧,明知道他们很爱孩子,明知道他们说的不对,明知道自己心里很难受,但看到他们为家庭操劳为生活奔波,总抑制自己跟他们反抗的欲望。这种爱很难消受,我反正只能用距离来稍微摆脱,一两个月回家一次,在家待着几天就走,这种互相还挺融洽。
    白雪公主与猎人: @刘文丽520不能说她不好但又不顺我心
    bc1256a0ae42: @一个烟火女孩 你妈妈太极端了
  • 眸美:父母是唯一不用拿证便上岗的。曾经在孩子小时候,自己同样缺乏耐心与陪伴,还好,我有爱我的母亲,慢慢地自己也在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大多数父母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而少去想这种方式是孩子需要的吗,或者是否会伤害孩子。
    只能说,爱孩子也是要学习的,任何关系都需要经营。不能用为你好,爱你等固化思想要捆绑自己和孩子。
    开放,接纳,尊重,信任,欣赏以及适度距离,可能有些帮助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一木钉: @眸美 很有见解呢
  • 婆罗花开:裹着美丽外衣的爱最可怕,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大人以教育和爱为名让孩子一次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长大后面对很多问题不知所措!
  • 野语噫嘻: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上一辈和上上一辈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做了父母以后不懂得教育孩子,也不懂得跟孩子沟通,他们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很多都是腐朽的歪道理,而他们看现在年轻人的做法也很不理解。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代沟真的很难去填平。即使是我们自己现在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也在时时更新,有了宝宝以后,了解了各种育儿知识以后,才明白什么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做父母真的是要下功夫并且要有思想的去实践的。
    一木钉: @野语噫嘻 说得真好,我也是有孩子 以后才明白了这些。
  • 述而不作:的确如此,这世界不是人人都是好人,也不会是人人都是好父母。
  • 书叔舒:这个世界上最缺的是真爱,父母也许爱孩子,但他们的方式不对,那不是真爱,一味的纵容,或者过度的严厉都是两个极端,真正的爱需要学习
    一木钉: @书叔舒 爱需要学习。😊
  • 12959b8d3b10:打工是钱和穷逼的,谁愿意不管老人孩子背井离乡呢?这是面带来了好多情感和社会问题。是畸形的生活方式!
    一木钉: @王玉_8b5a 说得好,这背后其实也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 YurikoOmica:写的不错,我是留守儿童,现在虽然长大了,说实话那份爱始终很缺,不过我对我的家庭表示很满意,父母爷爷奶奶包括我的叔叔没有对我打骂过,我父母也很爱我,即使这爱比较少!
    一木钉: @YurikoOmica 别人的爱再好都代替不了父母。还好我们以后的路可以自己选择,好好活。
  • 夕颜月:我觉得写的挺好的,现在很多这样事情发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像那些留守儿童,以后可能长大了都会或多或少有心理阴影。
    海步多: @夕颜如月 我也有同感。孩子的教育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孩子教育的成功与否与一个和睦幸福的环境有很直接的关系。父母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公婆关系,婆媳关系,为乡里邻里的谦让和合等等。孩子的性格往往从细小的生活开始。环境是造成孩子性格的土壤。这个环境充满温暖,充满关爱,充满热情,充满和睦,孩子的性格绝不会孤寂,冷漠,蛮横,糊闹,不解人事。上楼作者的故事,只是现实生活的折影,是现实世界值得深思和反省的大事。像这类事太多了,今天的留守儿童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家照顾孙子孙女。隔代教育,孩子失去应有的父爱母爱,心里自然生存的怨恨和无话诉说的痛,以及在外遇到事情的压抑,是养成问题孩子性格的关键。现实很无耐,N多的父母不得不选择孩子留守。只有部分父母,再苦再累,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挣钱重要,但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他们选择又能很好的工作,也能让孩子很好的得到教育的环境。国家的政策也好,只要是在省内,基本上孩子都会享受和本地人悬殊不大的待遇。营养餐,住校补助,奖学金等。只有少部分的老师和主管人员对外来务工孩子有偏见。但这不是重点,对于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孩子能有就近的学校很好的接受教育也都谢天谢地了。上楼故事中的男子,他们只站在成人的视角观看孩子,而未能理解孩子性格的成因。说实话,这种现象和行为也是令人心寒的。这个社会,人性就这么复杂。也许他们看来是见义勇为,但他们已经错了。也许在孩子心里,已经成了一辈子难以磨灭的记忆。我们作为成人,面对身边的类似的人和事,是值得反省和深思的。一件,两件,三件此类事例不足为怪,但事实多了,就不是个例了,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一定出了问题。我们就不只是象鲁迅小说里的看着自己的敌人枪杀自己的同胞那样麻木了。
    一木钉: @慈妈fanny 谢谢肯定。
  • 谁说我是小小云:那只是个孩子?侧面说明现在教育还来得及,自己家长不教育以后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一木钉: @谁说我是小小云 是啊,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家长之所以为家长,是要会教,而不是野蛮压迫呀。
    谁说我是小小云:@冯口口 嗯。孩子的内心可能更难过了……
    一木钉: @谁说我是小小云 只是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你这么说也是有道理,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些大人好过分。
  • 九月的二狗子:我同意。我家猫就不适合当妈妈,孩子出生都不喂,活活饿死。。。伤心
    一木钉: @二丶狗丶子 啊哦。。毒舌小可爱😅
    九月的二狗子: @冯口口 是吗?我大部分时间可是毒舌的很。。
    一木钉: @二丶狗丶子 好可爱啊你😊😊
  • 帝天宇:我从另外个角度看的,女孩变成妈妈,变成奶奶或者姥姥都是需要学习的,之所以会变坏是某个阶段学错方向了。
    一木钉: @帝天宇 嗯 也有可能是因为不会学习吧。我觉得这篇写的啰嗦,但不知道怎么改,就先发布了但是没投稿。来拍拍砖吧。你看完这篇文章是什么感受?

本文标题:事实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资格做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zc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