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师范大学今天如何做教师安徽师范大学
是不是面对每个孩子每个问题都需要分析一番?(王晓春)

是不是面对每个孩子每个问题都需要分析一番?(王晓春)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6:01 被阅读42次

我上次说道黄老师跟学生赛跑,奖励9只铅笔转化学生的事,我当时就在想:这个孩子胃泌素上课会捣乱?他的教育经历和家庭教育如何?他是什么性格的孩子?如果按照王老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教育思路教育这个孩子是否可行?这些问题黄老师都没有解决,却把一个孩子给转化好了,这种转化是否持久?

我现在碰到问题就总会想这些东西,这是受了王老师的影响,我认为这是好事。但是有时候我又会想:是不是面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这么分析一番呢?

  点评:

雨薇老师:

采用很多常规的教育方式或者新招数,常常不需要具体问题分析也能解决问题,其实这是“碰上了”或者只是“暂时控制住了”。正是这类表面的成功蒙住了很多教师的眼睛。他们想,把事办成了,难道还不内行吗?于是他们就不再追问,于是他们的专业水平就会长期停滞在某种水平。

  但这并不是说遇到事情,每个学生都要很详细的分析,谁也没有那样的精力。实际上需要分析的问题和学生总是少数,然而分析的结果却能指导大面上的工作,所谓“解剖麻雀”就是这个意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一个麻雀,对于其他麻雀也就知道个大概了。

愚以为,需要详细分析的一般是以下几种学生:

1、典型生,他是某一类学生的典型代表,通过他可以了解某一类学生。

2、当务之急的“问题生”

3、在班里影响较大的小群体的领袖人物。

4、教师从未见过的新型学生。

教师精力有限,在某一段时间,最好几种研究一两个学生,不要贪多。

以上建议供您参考

                    2013.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不是面对每个孩子每个问题都需要分析一番?(王晓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i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