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期待效应

作者: 平和岛蹭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13:50 被阅读0次
这都只是我在日常生活的现象,或者是上课途中关于自己对心理学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

期待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搬自百度

简单来说,期待效应就是个体会不自觉地受自己在乎的人的想法暗示,从而影响到自身发展能力的趋向的一种心理现象

期待效应的正向应用在生活中可以很轻易地带来积极的良好效果,人际关系、养育孩子、伴侣关系等…均可小小的运用期待效应尝试关系的改善或进一步发展。

恋爱/伴侣关系中可做的小尝试

有的朋友对待另一半的态度总是喜欢绕圈子,明明很开心却又装出一副不喜欢的样子,最后还觉得另一半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你在表达情绪上太过于间接才让对方接收不到你的暗示,琢磨不透你的想法?

虽然神秘面纱的存在会让你富有吸引力,但是太过摸不清也是会让人很懵逼的啊…!Ta怎么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你的暗示,怎么发展才是你们之间舒适的相处模式??

到头来还可能会让对象怀疑你到底心里有没有Ta的位置,是不是在外面有狗了才总是在Ta面前嫌弃Ta,万一到了极端的思维想法上可能一言不合就跟你提出分手了(; ̄ェ ̄)

所以呀~现在可以做出尝试的一小步,把自己的套路都撤掉吧。

表达最直接的自己,甩出最合适的暗示,让Ta知道你期望Ta该怎么做,Ta才会渐渐往你期待的方面发展。

当达到你的期望后也不要忘了夸夸Ta哦,也可以向Ta表示Ta也可以这么做:直接地表达Ta对你的期待,经过沟通达到双方都感觉舒适的状态。正向强化可以增进你们的感情和在关系中的发展趋向。

不然怎么说“最美好的恋情,其实就是双方在共同陪伴中成长为对方所喜欢的样子。

这就是有期待效应的存在嘛!

双方在积极暗示中发展为彼此所期望的模样,磨合期过去后,留下的便是一辈子的长厢厮守,这大概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了吧。

育儿方面的应用

以前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认为孩子就应该严加管教,不能总是惯着夸,使劲儿宠;现在的家长有一部分可能就是儿时被父母太过于严厉教育,为了弥补自己儿时没有的宠爱而采用溺爱方式教育孩子。

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偏于极端,对孩子自信心的成长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歪曲影响。

在期待效应的验证中,教育孩子应是“适当夸奖,侧重鼓励,而非表扬”。

家长在孩子的世界里重要得我们无法想象,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密不可分。

当幼儿做错事时,我们可以鼓励:“宝宝其实你很棒的,不要被现在这暂时的困难所吓跑!”当宝宝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标时,我们可以表示:“宝贝你真棒!我们就知道你做得到的,你真的很努力!我期待着你下一次的努力可能还可以更棒哦!”

但是要注意,这种夸奖并不是表扬,在暗示上我们侧重的是“努力”和“鼓励”,若是一味单纯地表扬,孩子的自信便会飙升为自负,会更偏向于溺爱方式养育的孩子。

适当运用期待效应的良性暗示,宝宝自身日后的发展会趋向自信心充足的状态,对自己也会有较为清楚的认知。


人际关系方面也是大同小异,期待效应的正性暗示可以增进感情,带来良好的相处模式。

总结一句其实就是尝试直接地真诚表达自己的夸奖,把沟通方式上的套路和阻碍都清扫到一边儿去,扭扭捏捏地给自己的感受加了一层包装他人反而感受不到你的心意,接收不到你的暗示又怎么能在你们的关系中得到养分找到自身发展的趋向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期待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vz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