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麦太在给麦兜讲故事时,总是寓教于乐的。她的故事大体是这样: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撒谎,第二天呢,他死了;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乖,第二天呢,他扭伤了脚;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孝敬父母,第二天,他发达了。
如果麦兜这个时候打哈欠要睡觉,麦太一般会勃然大怒: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于是,他死了!!!
无独有偶,《老友记》中Rachel教育试图跟她抢男友的妹妹Jill,也用了同一套说辞:
Rachel: I mean, you do remember what happened to the little girl that tried too much too fast, don’t you?
Jill: What?
Rachel: She-she died, Jill.
小孩子呢,你用“他死了”或者“狼来了”吓唬吓唬,还可以管管用的。而“说谎”这个“恶习”,或者说“绝招”,又真的是从小朋友到大朋友,都牢牢掌握的,近似于人性的一部分,或者说生存的本能,只不过水平高低各有不同罢了。
比如我儿子四岁时,下班问他,“宝宝,你今天吃青菜了吗?”他会想一秒钟,然后说,“吃了!”不过紧接着他会眨眨眼睛补充道:“爸爸,你别去问奶奶啊。”你如果答应他“不去问奶奶”,他过一会儿不放心,还会跟在后面继续叮嘱你,“爸爸,你千万别去问奶奶啊。”
大人的谎言明显要比孩子高明,不论恶意还是善意,目标都是不想让你知道真相,试图蒙混过关,并且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在陌陌上玩过一个“游戏”。事情是这样的:我注册了一个账户,随便浏览了周边的人群。过了几天登陆时,发现有个叫“温暖小手”的妹子访问过我的网页,于是我就加了她。过了一会儿,她就发信息说,“加我微信吧,号码是:。。。”
我加了微信,然后她很快发来了语音,说,“干嘛呢?”
我回复说,“上班!你呢?”
她又语音道,“我在学校关着呢,出不去,手机停机了!”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有趣的事情要发生了,于是不接茬儿,只是问,“为何在学校关着出不去呢?”
她回答说,“哥,我在军校,你看我照片。学校管理严格,今天不让出校的,去不了银行啊。你能帮我充个值吗?等我出了学校见面还你呗。”
然后发了手机号码过来。声音呢,是越来越嗲了。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下充值的骗局,发现基本上就是这个路数:在社交网站上浏览你,但等你主动加她,照片一般看上去很真实,童叟无欺的样子,良家女。你上钩后,她陪你随便聊几句,一般是语音,让你觉得更真实。然后就开始找借口要求充值。你如果打电话过去,会发现手机真的停机了。而且骗子的手机可以屡次充值进去,但依然显示停机。
我闲着也是闲着,打算充100块进去试试看。过一会儿,她就发来语音,说,“哥,谢谢你帮我充值,但不够啊,还停着呢。”然后就是一段转发的中国联通的短信,大概是,“充值100元,目前欠费160元。。。。”
我觉得骗子这个金额的设定应该是经过认真严谨考量的:160这个数字,再冲100还不够,得200,而一般人确实一共给充个300算极限了,骗子的利益可以最大化。
后来我继续跟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想看看她到底是干啥的,不过她明显几句话就转回来,继续让你帮忙充值,翻来覆去几句谎话,“学校不让出去,没有网银,手机停机”,说的很顺口,但其实很容易识破的,我猜上当的几率不会太高。
还有些谎言不太着痕迹,细究起来,你还真不能说什么。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记得大四找工作时,一日出宿舍吃饭,路上碰到同班的一个女生X,她一般不理我的,那日不知为何主动叫住我,轻声问道,“A公司来招人吧?你晓得吗?”声音含糊又轻巧,以至于我不太听得清。于是我答道,不知道。然后她就没说啥,点点头走掉了。第二天,班主任问我,你去应聘了吗?我说啥应聘?她说,我让X通知你了啊。我说,哦。我没去。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X蜻蜓点水、模模糊糊的说了一句话,既可以对班主任说已经通知我了,又可以让我感觉漫不经心、无足轻重,以至于我不会走脑,更不会去应聘,这样她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可真是一个高水平的“谎言”啊。
然而谎言还有更高级别的,即,睁着眼说瞎话,比如某社论:
朝鲜劳动党领导国家发展70年回顾: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千里马速度”,到现如今的“朝鲜速度”,劳动党领导朝鲜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取得了诸多新成就。在劳动党的领导下,朝鲜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平壤街头,市民的衣着款式和颜色更为丰富多彩,表情也更为自信、从容。
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谎言重复上一百遍,就可以变成真理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