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第98个故事职场人生产品运营的成长之路
初创公司能学到那么多,为什么我还是离职了

初创公司能学到那么多,为什么我还是离职了

作者: 刺桐小孩 | 来源:发表于2016-11-17 01:17 被阅读2492次
文/刺桐小孩

前天就想写完这篇回复大家的文章,我刚到新公司,这几天正加班熟悉业务流程,所以一直没有腾出时间回复,在此表示真诚歉意。

有几位朋友问到在此前的文章中写了在初创公司学到了那么多,为何还是那么短时间就离开了?

看到这些问题,我仔细思考了一番。当然,并不是我没有什么理由,胡乱离了职。而是我希望总结一些最根本的原因,以供大家参考。

回家路上,我大致有了一个答案。

其实我们常忽略一个事实:当我们选择一家公司时,其实我们已经在投资这家公司。理解了这个概念,你大概也就知道我为什么选择离职?

你也许没有用钱投资公司,不是名义上的股东。但你用了时间、花了精力、贴上了机会成本、甚至有时候还要顶上你的人脉,这些同样是资本投入。为什么大家会选择离职?是因为,你发现,投入产出比没有平衡、没有产生溢价,你从心里就会开始质疑你所选择的公司。

有人会认为,我所说的这些投入,公司不是已经用工资福利回馈你了吗?

的确是有工资福利,但是相信我,工资福利只是公司回馈你的很小的一部分。

如同买东西的成本,不只有标签上的价码一样,你需要算上你选择的时间、对比产品的精力等;所以除了每个月你获得的工资,你还希望获得的报酬其实包括:你在公司的成长性、你想要的项目经验、你看到的未来期望、甚至于你能获得的尊重和情感等。这些都要算成你的报酬和收益,也是你该得到的(当然这些也是需要你自己有意识去收获)。

尽管这些内容,并没有明码标价,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部分报酬是和那份工资同样重要,甚至从人生的角度看,甚至会更加重要。

首先,对我这样的应届生而言,成长性无法满足是我离开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我认为这部分报酬可比工资重要得多。前文我曾说了不少在公司所收获的内容,大体是关于个人综合素养,对这些内容我是感激的。不过,于我而言,专业素养在我未来的六七年之内会更重要。素养被启蒙了,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和积累;专业素养则很难,不专业则无所立足,我所在的公司里面,比较难收获这些内容,所以我选择换了一个环境。

其次,我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的判断看不到希望,不抱有太大的信心。接下来,我会同大家讨论下我的看法。我没办法告诉你说,什么样的公司会很伟大,但以下三点,能告诉你这样的初创公司百分九十会死掉,谨慎谨慎。

初创公司像一颗种子,有些病症、缺陷如果埋在种子里,那么就已注定了它没有破土拔根的机会,这种情况下,不去选择、选择离开都是明智的。

(一)如果一家公司没有专注的核心业务,而是追着钱跑,那么请谨慎选择。

很难相信,有些创业公司真的只是在做小生意,而不是真正的创业。我对把做生意和创业区分开的说法是嗤之以鼻的,我认为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不用那么冠冕堂皇,反正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利润,创业就是在做生意。

但是创业和做小生意是有必要区分的。

什么是小生意?此处小生意的内涵更倾向一种态度:没有专注、没有蓝图、没有主线、盲目逐利的经营态度。

村口小卖部算是一种小生意、校园周边小吃摆摊算是小生意,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轻,没什么投入也没什么太大的利润。做麻辣烫的,听说煎饼好卖,第二天立马上煎饼,后来听说奶茶不错,立马买奶茶粉。这种经营状态就是小生意。

一个初创公司如果以这种心态创业,滑铁卢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初创公司的资本,本身并不算多,比如我所在公司,用了业务拆分的手法,争取融资。但是撑破了天,也只获得了五六百万的天使轮。按理说,这是不错的开始。可问题是,领导层手握资金后,会觉得这也能做,那也能做。于是,我们公司从立足的传媒,分人马做起了软件,软件没做半年,开始招人做起电商,电商还不怎么起色,转而做起了餐饮(其实是创业咖啡厅,但我觉得就是餐饮,不要装)。

这种情况基本就是把公司往火坑里面推。

当项目拆分得比合伙人还要多的时候,其实领导层并没有办法供给到足够资源来发展。我认为公司管理层会如此运作,大概只有两种原因:

第一、无知者无畏。人是会狂妄到认为,互联网把一切行业都打碎了,任何行业都可以让新手快速学习,创出一片天地的。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年内想拉我做四个创业项目,主题从音乐到金融平台、从金融平台到社交软件、从社交软件到化妆品微商。多维度发觉固然有必要,但是看到什么火,就盲目计划做什么业务,这是……,难听点说,是有点神经病!!!

一点都不尊重行业,那么行业也不会尊重你,各行业可都是有深水区的主儿。

第二、无头苍蝇乱飞。这是年轻的大学生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情况,大体是因为主业没有头绪,领导层束手无策,员工都是嫩雏,也提不出建设性的东西。所以就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求死般的尝试。

我所在的公司属于第一种,而是领导层比较固执却没有蓝图,因此很多精英都流失了,渐渐连我这种不算精英的,也出走了。你很难想象,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在我几次建议下,公司都没有开过项目会议,方向感全无。而我也是嫩雏,凭借我的个人力量,很难贡献出什么来,情景也自然就每况愈下。

(二)不关注用户的(初创)公司,都是愚蠢的傻叉

民间有句老话:“你追着钱,越追不到钱;钱追着你,躲都躲不掉”。这话听着很气人,但背后是有道理的。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类比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也可以解释初创公司为什么不关注用户就是傻叉。

请问各位,如果一个锁头上有一把钥匙,那么这个锁头对你来说,还会是个问题吗?所以,当你打不开一个锁头的时候,关注点绝对不是在锁上面,一定是多维度地去锁头以外的地方寻找钥匙。比如,因为你偶尔的习惯,常落在车里、揣在屁股兜里,总之钥匙不会在锁上。

初创公司的运作也是如此。你想要赚钱,就越不能把注意力放在钱上,否则很容易出现第一点那种找死的情景。而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而言,用户是打开这把锁的关键钥匙之一。

初创公司本身钱少、资源少、名声小、行业关系也弱,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和这帮信任你的用户。假设公司不认真对待用户,不针对业务跟进用户的需求,那么相当于在最孱弱的时候,自断臂膀。

我在的公司就是如此,拆分业务太多,领导层基本是以甩手掌柜的姿态进行所谓管理,各种看不懂的忙碌。原本每两个星期就应该认真探讨业务情况、用户反馈,以求精进,各个项目却好像汪洋弃子,自生自灭。你很难想象,一家创业公司,连续半年没有领导层主持或者参与过哪怕一场用户需求的讨论。

所以,不关注用户的(初创)公司,都是傻叉,这句话并不无道理。

不知道会不会得罪人,不过我所知道的,可以不关注用户的公司只有两种:一种是不上进的国有公司,这种今天我们假装不知道,这样得罪了,就用无知者无罪开脱;另一种就是傻叉公司了,得罪傻叉,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吧。

反正没人会认自己是傻叉公司。

(三)前员工是初创公司的照妖镜,不会处理前员工关系的公司,基本不会是伟大公司

这是我从《联盟》这本书学到的一个概念。此处联盟的含义,是指公司能处理好公司与优秀前员工的关系,争取与前员工们达成经济协同和合作。

为什么如此强调前员工?

无论是否创业公司,我认为前员工都是公司的一块宝藏,所以无论是华为、腾讯、阿里、宝洁一系列的伟大公司都对前员工联盟十分看重。因为公司知道这些优秀的前员工,他们的工作状态、所思所想。很难说,谁知道未来这些前员工中,会不会也有人做出一个华为、一个腾讯、一个中兴。

退一步说,优秀的前员工在行业里,在社会上都会慢慢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一个前员工提到老东家,满脸愤恨,甚至提都不愿提。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的老东家是有问题的。

所以,处理好前员工关系,一者可能达成经济同盟,就像中兴和一家叫航天691的军用国企一样。中兴的创始人侯为贵原先在一家专门生产军用设备的国企叫航天691工作。侯为贵提出离职时,当时的公司处理很好,该有了补贴、薪资全部齐全,甚至后来侯为贵创立中兴时,航天691还提供了第一笔资金,作为入股资金帮助其创业。现在的中兴如日中天,而航天691每年都坐等分红。谁能说这不是一种人情、一种度量,也是一种度量呢。

处理好前员工关系,还能帮公司做口碑宣传、人才引入等等,宝洁就是很好的例证。众多宝洁人即使离职了,还很可劲儿逮住机会就推荐宝洁产品,可想而知宝洁公司的前员工联盟有多成功。

最近的热点“18周年的腾讯大肆发福利”,报道中一笔带过了一个细节:“腾讯发红包和股票,离职员工也是有份的”,所以你看,但凡情商高的公司都知道要如何处理前员工关系,但是很多初创公司为了省几百块钱,总是把这种关系弄很不愉快,我们公司是这样,而最典型的就是前阵子那个很神奇的“神X电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成功有不同的成功,失败的原因却大体相去不远。对于应届生来说,如果你有机会选择一家创业公司,最好先体验一下这家公司如何运作。那怕是先入职两三天,且不签约,觉得风头不对,就是一时坏了信誉,也要跑开,毕竟离了学校才知道时间有多么的宝贵。

嘿嘿,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创公司能学到那么多,为什么我还是离职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cd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