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写西安往事是狂妄的,毕竟她的历史如此悠长,地位如此崇高,以至于很难用几件事、几栋建筑,或者几个人、几件物件来概括西安。
这里只斗胆地回忆一下我去西安时的一些见闻。
我第一次去西安的时候,十七岁,妥妥的“小鲜肉”。由于预先做了一些功课,当我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迎面高大的城楼和城墙并没有给我很强烈的冲击。
反而是一个二十来岁,打扮鲜艳的女人让我吃了一惊。她径直向我走来,用略带诱惑的音调说,“小伙子,要住宿吗?”
我的脑海瞬间闪过十几部有关地下斗争的电影画面,以及几十部港片的情节。嗯,其中一部叫《猛龙过江》。
但大概十秒钟后,我断定可以跟着她去找住宿的地方。
一来我只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生,人穷胆子大;二来,她的诱惑声线听起来并不暧昧,相反有一种希望拉到更多住宿客人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当时南风窗打开后飞进来的苍蝇蚊子,还没有大量地飞到内地,西安的社会风气还是比较清朗的。
我还记得,跟着那位靓装女人走进城门洞,向东拐进曲里拐弯的小巷,来到一家“七姐妹招待所”。接着的几天,我一直住在这家私人院子改造的民营招待所,那应该属于初始形态的民宿吧。住的是大通铺,记不得多少人一个屋了。
以“七姐妹招待所”为基地,我游览了西安的一些地方,年代久远,只留下一些印象碎片。
首先是每天早上必吃的羊肉泡馍,走出巷子,拐角处就有一家店,不大,摆着五六张小桌子。吃泡馍的时候,客人自己动手把馍馍掰成小块,再让老板加上羊肉汤。泡馍味道鲜美自然是不用说的;更记得的是,就着自己剥开的生蒜吃完走出店门,这时候呵出一口热气,那羊膻混合着蒜的味道重新钻进鼻孔,直达心肺,就觉得自己也是地道的西安人了,然后满足地说一声,“羊肉泡,好吃得很。”
然后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和碑林博物馆。当我独自一人走在纪念馆的院子里的时候,天飘起了些许小雪,也或者是雨夹雪,落到地上悄无声息,无影无踪。我忽然感到每一个历史事件就像这渺小的雪片,终究会融入时光的长河,成为一体。到了碑林,走进去的时候天是阴着的,一石又一石的碑刻阴郁地立着,仿佛那里是历史文字的坟场。不知道这种低落的情绪是怎么从某个角落爬上来并占据了我的整个内心,大概是因为历史的沧桑在无声地诉说吧。
再接着,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场面确实非常宏大,震撼人心。当时半路莫名其妙地和一位外国小哥聊上了,他拿着一本厚厚的旅游导览对着看,我则用蹩脚的英语把我记得的一些秦朝人物和事件讲给他听。他其实都知道,但仍然很有礼貌地点头表示感谢,不时帮我补充一些心急说不出来的单词。我们绕着一号坑转了一圈,边走边聊。在最后走出大门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和那位小哥其实差不多,都是来秦国觐见的“外国人”,我不过是对秦国略微熟悉而已。
在逗留西安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还参观了其它不少景点,也溜达了不少的小巷子,但印象最深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后来也曾再去过几次西安,有一次还受到老同学的热情款待,被他带着几乎吃遍了西安各种主流面食,以至于离开的时候,有赘肉上身的刘备之叹。说到赘肉,这个词在唐朝时可能不太流行。据说唐朝以胖为美,至少不觉得丑。从唐代的陶俑和画像来看,男女的确都比较丰腴,但肉而不赘,体态并不臃肿。这让我想起一位广州同事,她喜欢用优质五花肉来比喻“啱啱好”的事物。
是的,如果你不是一个急匆匆的人生过客,那么,西安就像一罐精心烹制的红烧肉,层次丰富,不肥不瘦刚刚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59699/8f81a20c60179e6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