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99524/8536ccd34708b6c7.jpg)
妹妹从网上购买了一纸箱长条年糕。包装精美好看,可吃起来并不怎么样,有点生硬,没有糯米的香味,没有妈妈去年邮寄过来的年糕好吃。妈妈做的年糕色质晶莹剔透,口感好,有嚼劲。吃在嘴里,滑嫩爽口,绵软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眼见又近年尾了,估计爸妈在家里差不多又要开始蒸年糕了吧?
蒸年糕是我们苏北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每年的腊月初八往后,家乡的乡亲们就开始忙开了,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年糕年糕,吃了年糕,步步登高。家乡也有人把年糕叫团子,团,代表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所以,条件再差的人家也会在年未蒸上几笼年糕团子,巴望在新的一年里讨个好彩头。
在我的童年时代,蒸年糕团子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时候奶奶还健在,一进入了腊月,奶奶就吩咐爸爸把秋后收藏的糯稻拿出来,挑到碾米加工厂去碾米。爸爸挑着竹箩打着号子在前面走,我扛着一把扫帚,头顶着簸箕,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我们村三百多户人家,就河东一个碾米厂,一到年关的时候特别的繁忙。我跟爸一走进碾米厂一看,场子里早就等了好多家,箩筐,笆斗,横七坚八停放的到处都是。
爸爸搁下了肩上的担子,掏出了大前门香烟,边抽边等。我也随手放下了手中的扫帚和簸箕,放眼四看,三五个头扎红绿方巾的妇女在东家长西家短的拉着家常等待着碾米,七八个邻居小孩在笆斗和箩筐之间来回戏耍着,已经碾好米的人家,挑着米担,满面笑容的向那些等候的人群招呼一声先走了。
我和爸爸米碾好后,回到家天马上快黑了,奶奶和妈妈赶紧把碾好的糯米又抬到河边码头上去淘一下。做年糕的糯米很讲究,首先要放河里淘干净了米,然后把它倒进木桶里面,放上冷水泡上二天二夜才行。二天后,泡胖的糯米出水沥干,再抬到加工厂碾粉机上去加工成糯米粉。
在泡米的空档里,妈妈先准备起包年糕的馅料来。自家种收的红小豆,冼净放铁锅里大火烧煮,再闷上半天,捞到盆子里用赶面杖捶打,直至粘稠变成红豆泥。妈妈把红豆泥搓成一个个小球状放那由待用。又让我到田野里找一些野蔴菜回来给她。妈妈说再给我们姐妹们做一些蔴菜馅的年糕吃。
在寒冬腊月里,家乡田野里的野蔴菜可多了,特别是经过了霜打后的野蔴菜更香。这种野蔴菜跟白菜不一样,平时人家不吃它,只有在腊月包年糕的时候才用得到它。野蔴菜每年自生自灭,色质深绿,叶面带刺。冬天,它一般生长在朝南的土洼里,靠水的河边上。妈妈把它用开水过滤后沥干,拌上生姜,葱丝,五香豆干,肉沫,浇上芝麻油,撒少许盐和味精,那味香的真是无法形容。
馅料,糯米粉都准备好后,第二天清晨,天才蒙蒙亮,全家总动员,一起挽着袖子干起来。爸爸拿了一个特大的不锈钢盆,把糯米粉倒进去,拿起刚刚烧滚的开水浇在盆子里,双手像铁打的似的一点也不怕烫,来回地在盆子里不停的搅拌着糯米粉,一会儿工功,糯米粉变成了一大块雪白的面团,被爸爸扔到了我们面前的桌子上。
妈妈揪下一小块雪白的面团,用双手团成圆形,再压扁,拿上一个搓好的红豆丸安放在中间,左手掌合拢,右手飞快的把粉面捏紧再搓圆,眨眼间,一个包好的年糕团子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粉面粘合的看不出一点儿缝隙,里面的馅料一点儿也不外露。妈妈教我学着她的样子包,我包来包去总是露馅,没办法,妈妈打发我上厨房去帮奶奶烧火,换奶奶过来做。
小时候的家中厨房,砌着一个泥巴砖头的大土灶,高大的烟囱穿过了茅草屋面,耸立在蓝天白云下。灰白色的炊烟从烟囱口袅袅升起,又伴随着那清清的微风飘散的无影无踪。 灶台的左边,配制了一台一米多长的木头风箱。奶奶左手抽拉着风箱,右手不时地往灶膛里放上一二根木材,跳跃的火焰印红了奶奶的脸庞。
爸爸把妈妈包好的粉团排放在蒸笼里,然后端上灶台,按放在滚开水的铁锅上,盖上了蒸笼盖,再用两条旧毛巾把铁锅边围好,以防漏气。一切摆放妥当后,爸爸又端来家神柜上的香炉放在灶台上,点燃了一支香插上。我很好奇,问爸爸,蒸年糕干嘛敬香呢爸?爸爸解释了一下我才明白,燃香代表时间,香燃尽后,蒸笼里的年糕团子就能出笼了。
蒸年糕的火也是很讲究,奶奶说必须要硬火烧,软火没劲。硬火就是竹棒棍类的柴火,平常家里煮饭的时候,这些坏木棒奶奶都会留着舍不得的烧,专门由腊月蒸年糕时才拖出来烧。放上三两根木头棒在灶膛里,省时省力,火又大,只要拉拉风箱看着就行,偶尔抓些麦壳子撒进去,增加增加火势。我边烧边注意着燃香,当燃香燃到大半时,厨房里开始弥漫着一股糯米的香气,红豆沙的甘甜,杂带着野蔴菜奇特的清香味来。
香终于燃尽,年糕团子熟透了能出笼了。当爸爸揭开笼盖时,哇,整个厨房被白色的雾气所笼罩着,一股股扑鼻的糯香味弥漫着整个空间。爸爸手脚飞快,把蒸好的笼子一个个分开端放在院子里,在地上铺放上一大块塑料布,又让我洒一些冷水塑料布上,以防沾粘。然后一笼一笼的,小心翼翼地把蒸熟的年糕团子倒在了上面。
闻着年糕的香味,我垂涎欲滴,也顾不上用筷子夹,伸手飞快的抓起一个团子就咬。那香喷喷,软绵绵的年糕充满着野蔴菜的清香,嚼在牙上劲道十足,软滑爽嫩,口齿留香。爸爸瞧见我这馋样,嘴上说:“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烫着了。”脸上却荡漾着幸福甜蜜的微笑。
现在奶奶已经不在了,可祖辈们的风俗习惯爸妈传承了下来。虽然我们姐妹们都不在父母的身边,也没空再回去帮父母做年糕,蒸年糕了。可每一年的腊月,爸妈还是会蒸上一些年糕,给我们这些在外面的儿女们寄上一份故乡的年味,捎带上妈妈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99524/84910809b016033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