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11897013657e1862.png)
选择这本书是被介绍吸引了,“关于权谋、情欲、历史、悬疑的精妙寓言”。
后来被冯唐自己的序言所吸引。在此之前我并不了解冯唐,更不了解他的文字。可以说是带着好奇打开这本书。
《天下卵》是首篇,也融合了宣传的所有的元素。但看到刘瑾要向太监曷刺借一样东西的时候,瞬间想到的就是曹操借粮草官王垕人头的故事。果真,刘瑾借的就是人头。关于权谋的宫斗又是精妙的悬疑。快刀刘下了二十多年的一盘大棋,俪妃和刘瑾的刀光剑影实数精彩,尽情裸露着人性的黑暗。
第一篇内容和形式上均冲破我的一些底线和概念,仿佛在嘲笑我往日“纯洁”的存在。我以为是自己知识面太窄,过于大惊小怪了。可是,后来几乎每篇都会有些过火的文字。忍耐不住去看了豆瓣,果真,大家对此也都评论不一。王小波的文字我还从来没有看过,看到大家将其二者放在一起评论,我就更没有发言权了。
继续读完所有,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大开想象丰富,但也有因自己局限不能理解和接受的部分。
与此同时,我脑海里想到的是《皮囊》那本书。这两本书出现在我眼前的方式很相似,我对内容的未知和期待也很相似。但读后的感觉完全不同。
当然,不能武断的评论作者写的不好,毕竟火的程度在现实中摆着。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除了借东西桥段的收获,还有杀手中的一个问题。
老者问:人能长生不老吗?
能和不能都不是正确答案。
一少年答:人类能,一个人不能。
老者问:为什么?
少年答:人为血肉之身,都是要腐朽的。人阴阳相合,子孙相续,就能长生。
有着脑筋急转弯特色又充满哲学味道的问题,可以让人思考一二。
为什么我们读童话故事觉得很好理解。一方面原因是童话原本就是创作给孩童听的,浅显易懂;另一方面是童话流传之后大家给的解读版本已经很多,完全可以拿来主义。而借鉴现实书写出来的寓言故事则不是如此。对于通透者来说,可能是信手拈来,可对于不谙世事的人来说,则必定是晦涩难懂。
读书就如同认识不一样的人,遇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同时更有着不同的经历。读书的过程是见识作者思想的过程,也是解构的过程。“杀死作者”是解构的“功劳”,也是阅读的勋章。但这需要读者有着广泛的知识面和强大的逻辑。大部分读者只能或者未必能接收到作者想要传递给大众的信息。比如这本书中这么多篇短篇小说。
不管如何,还是要向冯唐对待写作的态度致敬、学习。
“呼吸不止,写作不止,老老实实地放开写,能写多少算多少,看看还能写出多少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缓解自己和他人内心的苦。”
阿淼写于2022年3月2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