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晋楚相争:鄢陵之战(上)

晋楚相争:鄢陵之战(上)

作者: 已阅君 | 来源:发表于2024-06-21 08:44 被阅读0次

春秋战国故事168

郑成公得知晋军来袭,畏惧对方人多势众,打算出城投降。大夫姚钩耳说:“郑国地域狭小,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应当只选择归顺实力强悍的一方,怎么能朝楚暮晋,落得年年遭受兵灾呢?”

郑成公问:“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办?”

姚钩耳说:“依我之见,不如向楚国求救。楚国一到,我们和楚军首尾夹攻,就可大破晋兵,以保数年安定。”郑成公便派姚钩耳去楚国求救。

楚共王考虑再三,顾忌西门之盟,不愿率先与晋国撕破脸,不想出兵,便与令尹公子婴齐商量。

公子婴齐说:“刚与晋国结盟就背弃盟约,楚国缺乏信义,以致晋军攻打郑国。如果要庇护郑国而与晋国相争,就会让百姓劳苦不堪,还未必能得胜,不如等待时机。”

公子侧进言说:“郑国人不忍背弃楚国,所以向我们告急。过去不救齐国,现在又不救郑国,这是断绝归附者的希望。我虽不才,愿带领一支军队,护驾前往,一定要再立‘邲之战’的掬指之功。”

楚共王听得心花怒放,便任命司马公子侧为中军元帅,令尹公子婴齐为左军元帅,右尹公子壬夫为右军元帅,亲自带领东西两广的亲兵,向北进发,来救郑国。楚军日行百里,迅疾如风,早有哨马向晋军报告。

士燮暗中对栾书说:“国君年幼,不懂国事,我们假装因害怕楚国而躲避,以警诫国君,让他心存畏惧,就可以稍保安宁。”

栾书说:“畏惧逃避楚国之名,我不敢当。”

士燮退出来,感叹说:“此行兵败是幸事,万一得胜,对外虽然安宁,对内必生祸患,我很担心啊!”

此时,楚兵已过鄢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晋兵不能前进,留守彭祖冈,两边各自安营下寨。第二天是六月甲午月末,名叫晦日。晦日不动兵,晋军未做准备。五更时分,天还没亮,忽然寨外喊声大作。

守营军士匆忙过来报告:“楚军直逼营寨,布下阵势。”

栾书大惊失色,说:“对方迫近我军,我军没有空间排兵布阵,交战恐怕不利。先坚守营垒,待我慢慢谋划,再来破敌。”诸将议论纷纷,有的建议选精锐部队突破敌阵,有的建议移兵退后。

这时,士燮十六岁的儿子士匄,听说众人七嘴八舌,无法决断,便闯入中军,禀告栾书说:“元帅担心没有可供作战之地吗?这件事简单。”

栾书问:“你有什么办法?”

士匄说:“传令士兵牢牢把守营门,在寨内将灶台全部削平,水井用木板掩盖,不出半个时辰就可完成,列阵就有余地了。既然可在军中摆开阵势,使行列间的道路疏阔,还用怕楚国吗?”

栾书说:“水井和灶台是军中当务之急。填平灶台,掩盖水井,士兵们怎么吃饭?”

士匄说:“先命令各军预备干粮净水,足可支撑一两天。等布阵结束,再分拨老弱士兵去营后另外准备井灶。”

士燮本不想交战,看见儿子进来献计,十分生气,骂道:“兵家胜负,这是上天注定的。你一个小孩有什么见识,敢在这里胡说八道?”便拔出戈来,把他驱赶出去。众将忙把士燮抱住,好言劝解,士匄才得以逃走。

栾书笑着说:“这孩子的智谋,胜过父亲。”便采纳了士匄的办法,下令各寨多准备干粮,然后填平灶台,掩盖水井,排列阵势,准备来日交兵。

楚共王直逼晋营列阵,自认为出其不意,晋军必然受到困扰,结果发现对方很镇定,没有异常动静,便问太宰伯州犁:“晋兵守住营垒,安然不动。你是晋国人,一定知道他们的情况。”

伯州犁说:“请君王登上战车,观望晋军。”楚王于是登车,让伯州犁站在自己身旁。

楚共王问:“晋兵驰骋,忽左忽右,这是干什么?”

伯州犁答:“召集将士。”

“现在又聚集到中军了。”

“集合起来商量对策。”

“忽然张开帷幕,这是做什么?”

“向先君虔诚祷告。”

“现在又撤除帐幕了。”

“将要颁布军令了。”

“军中为什么嘈杂喧哗,尘土滚滚?”

“晋军因不能布阵,正填平灶台,掩盖水井,腾出作战空地。”

“战车都驾上马了,将士们上车了。”

“将要列阵了。”

“上车后为什么又下来了?”

“作战之前要祷告神灵。”

“中军气势看来很盛,国君在其中吗?”

“栾、范两大家族,挟晋君而列阵,不可轻敌。”

楚王对晋军的情况全盘掌握后,便训诫楚军,打点明日交战事宜。

楚国降将斗越椒之子苗贲皇也侍奉在晋侯身旁,献策说:“自从令尹孙叔敖死后,楚国军政变化不定。两广精兵,久不遴选更换,年老力衰不能作战者居多。且左军、右军两名元帅,意见相左,矛盾重重。这一战,楚国定会失败。”


本故事基于《东周列国志》《左传》等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

形同儿戏:晋楚西门之盟

一语成谶:晋景公离奇死亡

赵氏孤儿(下)

赵氏孤儿(上)

冲冠一怒为红颜:申公巫臣叛国

相关文章

  • #红书房#《国语集解》148:展望未来

    依然是鄢陵之战。 晋语六·第8则 鄢陵之战,楚国趁晋军不备,展开战阵,步步紧逼。晋军将士都很担忧,谋划如何应战。范...

  • 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发生于春秋中叶,为晋、楚争霸中原而进行的一次战役。公元前575年春,楚诱使郑国叛晋。同年五月,晋厉公伐郑,...

  • 甚嚣尘上

    6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两国时有战争。 甚嚣尘上这个成语,就出自晋楚鄢陵之战中的一段闲话。 中原国家打战前,很有一套...

  • 国史闲谈|先秦七三•晋楚鄢陵之战(上)

    周简王十一年(楚共王十六年,晋厉公六年,郑成公十年,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晋楚两国为了争夺对郑国的控制,开始...

  • 复卦筮例二十四/抄录李守力《周易诠释》

    【《左传》晋败楚鄢陵筮例与秦简《归藏》复卦的关系】 《左传·成公十六年》(前575年):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

  • 好整以暇

    这个成语,还是出自晋楚的鄢陵之战。 战场上,晋国国君的戎右栾鍼,见到了楚国令尹公子婴齐的旌旗,就想起了当初他出使楚...

  • #红书房#《国语集解》147:晋厉公的大败局

    继续鄢陵之战中的晋国故事。 时间刻度: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 晋语六·第5则 鄢陵之战,起于晋国与楚国争夺...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晋楚鄢陵之战

    晋楚争霸战争中,晋国受到秦国和白狄的袭击,而楚国发生内乱,也无力与晋国争夺霸权。楚国和晋国在宋国的西门结盟,双方约...

  • 国史闲谈|先秦七四•晋楚鄢陵之战(下)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这句话妥妥的是不想跟楚军开仗了,且不说苗贲皇想不想报灭族之仇,单说他想不想让自己显得不如...

  • #红书房#《国语集解》146:晋楚鄢陵之战

    晋语六·第二则 出场人物:晋厉公(生年不详―前573年),姬姓,名寿曼(《左传》作名州蒲),晋景公之子,公元前58...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晋楚相争:鄢陵之战(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vh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