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津津有味的追剧,总会收到先生的一堆吐槽。“哎呀,这剧情太无脑了,好白痴啊,我一看就知道结果了,就骗骗你们这些小姑娘,全是套路,你又是迷上哪位帅哥了吧?”说完继续打他的游戏。
其实,他的打游戏和我的看剧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寻求一种精神寄托。他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那么痛快的撕杀,打死一个又一个巨怪;我也不可能完美的处于影视剧中的环境,总是拥有逢凶化吉的大女主光环。
所以告别无脑追剧的前提是自己需要有清醒的头脑,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有正确的价值观。然后才能不带脑子的随剧情去放松,在精神世界里徜徉,去弥补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虚幻的那一部分。
我喜欢看励志成长类的,若是偶像剧会更好。因为男帅女美,养眼,哪个小女生一开始的愿望不是找个高富帅?若是真的高帅,不富也行。
也没有必要羞于承认,说这就是没有正确的三观,那我只能说你是个喷子。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向往美好,难道不对吗?只是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理想,你自己能够做到平衡就行。
他可能不高不富又不帅,但是他真诚、体贴、是一支潜力股;她可能不白不富不美,但是她温柔、善良,能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偶像剧中的女主除了傻白甜,也并非一无是处。不知你是否有仔细观察,她们要么原本就很强大,只是未开窍,要么有坚韧善良的特质,要么是有某项特殊的技能,否则,怎么可能与动辄就数亿的豪门相匹配呢?
不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吗?所以如果你存在嫁入豪门的幻想,你就必须足够优秀,否则你自己做豪门好了。
门当户对在古代是势力的结合,在现代是精神的契合,而在影视剧里是为了配合剧情的狗血。它不安排一些看点,你怎么看下去呢?你看下去了,又说这不合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何必要在你身上浪费呢?
人是在变化的,思想也是在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看的更多的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剧,婚姻生活、家庭伦理、养儿育儿、养老健康、犯罪心理等等,它们同样教会我很多东西,不是亲人、情人和朋友能教会我的东西。
只要你永远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在哪里都可以学到东西。
看影视剧,剧中人物的成长经历、思维逻辑,心理变化都会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嫉妒心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帮助别人反而成了仇人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让人困惑的问题,只要你看剧的时候多点思考,就会很容易明白。
所以说生活经验没必要你必须在现实社会中去撞的头破血流获得,在看剧中就可以获得。
看剧也能增长知识,不同的人物,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工作背景,生活环境。所以你可以获得天文、地理、金融、旅游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看书是一个道理。
当你沉浸追剧时,能体会到一种想象不到的快乐。你的情感可以跟随主角的喜怒哀乐,或者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把你当成她/他,如果遇到他/她遇到的情况,想象一下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个角色,那么他/她的一切可能就会成为你努力的目标,你可能一下就会找到你人生的方向。所以影视剧中的角色也会激励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无关心灵时,女人可以任打任骂,但千万不可以毁了她心中的那点诗意,那是女人生存和受苦的动力。生活越是困厄,越要给她一点空间,让她能够寄放诗意。”
这是来自中国最美的人物散文之安然的《怀念一个叫李玉和的人》。现在这个时代,女人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可能不会任打任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忍受苦难,为家庭牺牲。
没有人会欣喜于一成不变的生活,每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辛劳、重复和压力。
如果说小时候影视剧带给我的是快乐,那么长大后除了快乐还有激励、支撑、改变以及“那点诗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书籍,它们都是我精神的通风口。
大家都说,处于婚姻或恋爱中的女人都是攒够了失望才离开的。我认为,对现实失望,可能就是因为她们的生活被迫安排的太满且在精神上受到另一半的蹂躏,没有空间或者没有找到那个空间去寄放诗意。
所以你爱不爱看影视剧也没有关系,如果你对你的生活产生失望,就赶快去寻找你能够寄放诗意的那个空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