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知道语言启蒙要趁早,所以孩子两岁出头,我就给她报名了宝宝玩英语的网络课程,坚持学习了快一年的时间。
那时候正逢我全职在家,时间比较充裕,孩子毕竟年纪小,需要全程引导,不然没有主动性。课程里涉及比较多的儿歌、动画,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我想没有孩子是不喜欢看动画的吧?所以趁此机会与她约定,每学完一课,可以看两集动画片。
那时候她学习热情高涨,为了看动画,都会主动来催我学习英文了。渐渐地输入多了,也能看到一点成绩,就是词卡上的单词基本难不倒她了,有时候看图猜动物,都能不假思索,俨然词汇量都超过她爸爸了。
可是后来宝玩课程改革,课程学完还有跟读练习,且会根据跟读的准确性来评分,打分40以上才能通过进入下一步,孩子觉得比较难。而且有些句子对孩子来说确实有点长了,一般能记住前面几个单词的发音就不错了。所以跟读句子就老是过不去,总在这上面耗时间,她也心急,越发不能静下心来听老师的念法了。而且时间长了,孩子耐心有限,就有些坐不住,还记挂着想看动画片。
可是没有读完,我怎么会答应她?这么一来二去的,孩子的兴趣渐渐地就淡下来了。而且没两月我就开始上班了,下班后也有自己的课程学习,所以能带她学习的时间逐渐地就压缩的没有了,靠孩子自己更是没效果。两个大人都没动力,老是强迫她也没意思,所以后面就干脆不提了。以致于半年多过去,再检查孩子之前的学习成果,发现大多都忘记了。
其实我也有考虑过送早教班,可是大多数课程很贵不说,光是来回接送就很费时,且效果也很怀疑。毕竟最了解孩子的还是父母,要说教她,我的底子也够,启蒙模式也学了不少,可是实践结果也是这样,故而慢慢地对于英语启蒙的心也淡下来了。没法创造语言环境,对于学外语来讲,确实有些难为了。
最近朋友圈看到好多小朋友都在做iEng阅读打卡,翻开打卡记录就能看到很多数据,把每天的学习情况记录的非常详细,包括每天学习时长、单词数量、等级分布、学习排名等等。
通过系统外教领读、让孩子跟读的模式,不断地练习开听说能力,通过大量的朗读输入培养语感和词汇量。每天坚持,通常10个月下来成绩就很不凡了。
老实说这种学习外语的理念我还是很赞同的,不谈发音、不谈语法,对于孩子来说这两项都算强求了。你看哪个孩子学习母语,小时候发音有很准确的?他们懂得汉语语法吗?分得清主谓宾、定状补吗?但是一般两三岁的孩子能不能跟我们自如交流?一般都是没问题的。
所以英语的习得真不是抠单词和语法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学语言也是这样,不要先定条条框框,只要坚持反复听、开口说,即便不懂意思,不认字或者单词,只要说的多了就能听得懂,也会有语感,知道该如何对答。
语言的功用不就在这里吗?只要你说出来,对方能听懂,不影响正常交流即可。有谁会和你抠字眼吗?有人会说你语法不对吗?正常生活中,都没有,对吧?所以母语都做不到这样,为啥对外语要这么苛求?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理解了这个基本点,我们才能把重心从单词发音和语法上转移出来,重点集中在能听懂、能开口上才好。
听说读写,你看听、说都排在前面,前面的基本功都没打好,就强求后面的读、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呢?只要听说过关,基本的单词量有,那读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你说是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