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都趁早读书小组阅读即光荣读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胡适的异同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胡适的异同

作者: 雅楠原创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09:32 被阅读403次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胡适的异同

在社会几十年,难免遇上各种各样想不通的事,有时候感觉已经很努力,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有时候自己一片真情,但关系总是出现问题,以前总希望万事顺遂,遇到不如意的事便心存抱怨。

我想我们唯一不需要学习的事情便是为自己找一个理由,于是不论工作还是生活,如果一切都好那便是自己这个人具身的智慧,如果不好便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诸如环境、时机等等借口和理由。

或许是生活的积累,或许是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对逆境会不那么抗拒了。人一旦心平静下来了,头脑就比较容易放松的思考。不再钻牛角尖的时候,才能诚恳的看自己为什么遇上这样的境遇,是自己什么样的行为导致的,又是什么样的思想引发了这样的行为。

如同大多数无神论者几乎也同样没有信仰一样,真正要追究起来行为背后的思想,有时是混乱甚至矛盾的。我们太像空中飞舞的蒲公英,没有方向和落脚点,忽上忽下,却不心甘情愿的被大势绑架,上时得意下时失意。每个人或多或少在这个过程中都会长出一点哲学家的影子,不论通过书籍还是通过朋友交流,不论是通过别人给予还是自己总结,总有一些对生活的感悟,总会摸索出一些个自的处世之道。

碍于自己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先哲的理论的确如登山的拐杖可助一臂之力。不论是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或休漠、康德,还是东方的孔子、老子或王阳明、慧能,抛开所有见解的不同,弄清楚每一种思想诞生背后的历史有助于理解这个思想的发展和局限。

对于本土的思想,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便是在做这个工作。我是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本英译本,还有比较完整的中国哲学史,但我认为无论如何对于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形成已经够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同时参考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各取所长。

1.

哲学的兴起

冯友兰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从上古诸子百家到近世心学、理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各家哲学的兴起是与私人讲学同时开始的,因此说孔子是第一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

而胡适却认为最初的哲学思想完全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现状所引起的反应。当社会阶级秩序已经被破坏的混乱不堪时,政府组织不但不能补救维持,反而呈现出同样的腐败纷乱。便出现有心人想要寻求一个补救的方法,最初的这个有心人便是老子。

从这里也看出对哲学的不同定义,哲学是学科还是思想。有些人可能认为塔尖内的体系学习才真正能称为哲学,街边老太的人生论只能算做粗浅的思想;然而哲学正是产生于思想,也许普通人思想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容易碎片化,但不排除最不起眼的人也有可能有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学。这其中要紧的是完整、体系、一致性。我们什么时候不再用矛盾的思想指导行为,什么时候就不再心动。或者说,无论采用哪一套哲学处事,怀疑也好批判也罢,不论是儒还是道,只要以一贯之,便是菩提。

2.

哲学的方法

冯友兰说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如何统一,他提到了两个概念,一种是直觉的,一个是种是假设的。并且结合的地理环境,认为希腊哲学产生于海洋国家,他们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贸易,通过数字打交道,因此强调实在和演绎;而中国是“农”的概念,生活顺乎自然,面对田地和庄稼,一切都是通过直接领悟得来。

因此中国哲学没有发展出知识论,也不会认真区别主观和客观,所以也缺乏演绎推理。西方的立足点是贸易形成的社会,东方的立足点是农业形成的家族。而最后的统一便是以单纯为特色中国哲学,通过清晰的思想的作用,再回归到哲学的单纯性。也就是冯友兰先生说的: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这有点万法归宗的意味,最后仍是一片混沌。

胡适认为人生的意义要么是积累得来,要么是直觉得来。而得到意义的唯一方法只有刻苦积累,必须将从前积得的知识一件一件用怀疑的态度去评估他们的价值,建设一个理性的是非,最终直觉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虽然说法不同,但结论恰恰都是一致的。在发展出成熟的方法体系前,我们即刻应该开始培养起清醒思考的能力。这是在阅读这本书或是任何一本书都必须持有的态度。从学习批判的眼光看,胡适更甚冯友兰,一个是西式的清晰,一个是中式的中庸。

3.

哲学的目的

这一点从对庄子的认识可见分效。冯友兰在庄子这里提到绝对幸福和相对幸福两个概念,自由发展人的自然本性是相对幸福,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理解得到的是绝对幸福。这两种幸福都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自然本性,万物的本性不同,但都做了能做想做的,幸福就是相同的。冯友兰说:

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任何政治、任何治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

这个“不过如此”便是冯友兰的立场。但恰恰和胡适的立场完全相反,胡适十分鲜明的指出:

庄子是知道进化的道理的,但他不幸把进化看作天道的自然,以为人力全无促进的功能,因此他虽说天道进化却实在是守旧党的祖师。

冯友兰的相对幸福可能正是胡适认为对社会进步的巨大阻力。这便是开始提到的冯友兰是站在东方“农”的家族立场,胡适显然是站在西方“商”的社会立场。

比如一个为工作过劳死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来看他是悲哀的,站在社会的立场来看他因做出了贡献是荣耀的;同样的,有些人在个人来看是幸福的,在社会来看是无用的。不论是追求个人的相对幸福,还是追求在社会的最大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看清选择带来的的得失并义无反顾,身在其中的人心安即可,追求不同无需强求。

最后,从冯友兰和胡适两本不同的哲学史来看,都足以为哲学入门的人提纲挈领。冯友兰偏重框架,文字较通俗易懂,胡适偏重考据,基础好可看到更多引据出点。学术观点不同实乃正常,必竟冯胡的人生本身也是完全不同的哲学观。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最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捕风儿:我看了道德经,了解王明阳心学,现在处在三观混沌阶段。
  • 菁蓉生活圈: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成都美食霸王餐来袭——VX“菁蓉生活圈”与你分享成都美食
  • 青城少白:略不同,进化并非判断标准
    雅楠原创: @青城少白 同感
    青城少白: @雅楠原创 就是这段话:庄子是知道进化的道理的,但他不幸把进化看作天道的自然,以为人力全无促进的功能,因此他虽说天道进化却实在是守旧党的祖师。我的意思,进化不应该作为判断标准,进化是中性的,所以,我是比较讨厌胡适的
    雅楠原创: @青城少白 请教,进化的对象和内容是具体指什么?
  • Kalr:马克,待看完冯友兰的这本,再来瞅瞅

本文标题: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胡适的异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hm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