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作家冯骥才曾提出这个疑惑,所有吃的是满足我们的嘴巴,到了过年了,好好吃一顿,这是最朴实的想法。
我认为,年更是一种仪式,我们的人生需要仪式,但在小镇里,民俗仪式是这个小镇文化的支撑,也是小镇人精神世界的支撑。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细细碎碎的仪式也慢慢在消逝。
大扫除
先是大扫除,我是家里的小女儿,家里虽不是很富裕,但父母总是宠着,平时轮到我做家务活的机会也特别少。
这个小镇当时以讨海为生,男人们都在船上搏风击浪,一去起码两三个月。女人们的圈子就是把家料理好,所以家家户户,无论你什么时候进去,都会是一尘不染的。外面的街道可能垃圾满地,只要踏进任何一家的门,都有应该脱鞋的想法。
即便这样,年前的大扫除却还一件浩大的工程。母亲是这次大扫除的总指挥,除了父亲还在出海外,每年的大扫除,总是全家总动员。即使上大学了,母亲总要等我们兄妹俩放寒假回家才进行这一项工程。
母亲会挑一个晴好之日,早早地将我们从床上拎起来。是个晴好的天,母亲总用一句“太阳照到屁股后”来刺激我们起来,更绝的是,直接将我们的裤子拿出阳台去晒,我们兄妹俩只好乖乖地起床。
母亲会进行分工,楼上的一人负责一个房间,交代好应该整理哪些物品。甚至是大床,也要一家人一起搬起来,将床底下的粉尘、零食屑等全部清理干净。在搬大件时,即使如我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也要充数参与,也许这也是全家出力的仪式吧!
从三楼到二楼的房间全部清理后,母亲拿着一桶水,将木梯子从上往下一格一格地擦拭下来,擦得油漆光亮光亮的。
一切完毕后,我们就全员开始进行一楼的清洗了。
当时家里用的是青石板地面,而且当时烧煤烧灶,一楼的地面经过一年的踩踏,肯定是黑乎乎的;当时的橱柜也是很老式的,有很多小抽屉、小门以及格子,总会有很多灰,清洗起来确实是一项大工程。
我们先将所有的物品都搬到外面,房子的后门有一个洗衣漕,需要清洗的全搬到后门,不需要清洗的全部搬前门是晒太阳。
搬完东西后,就是大家一起洗地。我们都穿上了套鞋,接好水龙头,从后门冲到前门,包括墙壁。因为当时墙壁下面是贴瓷砖的,可以用水直接冲洗,我们同样分工好,两个女士刷墙壁,两位男士刷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拿着水管来冲水,在大冬天的而且是得到母命玩水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而且有水管,最怕的是哥哥拿着水管,调皮的他,总是要拿水管吓唬我,所以拿水管的事,总是被我们兄妹俩争抢的。
其实青石板的地面还是不好洗的,先冲水,然后洒上洗衣粉,母亲和哥一人拿着一把刷子一块一块地刷过去,把原来积在凹陷处的污泥都刷出来,哥哥干得马马虎虎,而母亲却是非常有条理,蹲着一块一块地刷过去。小时候不知道母亲有多累,而我们兄妹俩却只顾着玩。接着我得时时刻刻地将他们刷出的脏水给冲走,然后母亲拿着旧衣服,一块一块地吸干水份。洗完以后的青石板地面真是非常漂亮,古朴又透亮,之后的好几天,我们都喜欢脱掉鞋子直接踩在青石板地面上,感觉很踏实,很满足。
最后,得收拾那些橱柜里的东西,母亲会让我负责小样的盆碗的清洗,而大件的由他来洗,而这个时候,两位男士早就罢工了,一直洗到中午,母亲粗粗地烧点面糕地就打发了午饭,通常下午还要将这些洗好的东西一件件地摆回去。
虽然打扫时并没有用什么香料,但打扫后的所有东西,经阳光一晒,感觉家里都是一股阳光味,很香,很舒畅。
经过这一次打扫,我们兄妹俩的乱堆乱放的坏习惯也会收敛好几天,可能都付出了劳动的缘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