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动一场战争是需要师出有名的。男女婚配是需要明媒正娶的,在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妾再受宠也没有妻的名分与地位。就和我们在影视作品看到的那样,后宫的一群妃嫔每天必做的功课便是要向皇后请安,看来皇后的名分还是很重要的。
好像这样说名分重要不重要,角度多少有点小。换个大点的角度吧。说说古代有关名分的那些麻烦事。
尧舜禹的时代,名分是靠禅让来取得的,禅让的基础是被禅让者本身贤能为人所拥戴。这个时期,名分的取得,说来也容易,像击鼓传花一样,下一个贤能者接盘,然后传给再下一个贤能者。这个时期因为名分的问题,也没有发生多少争斗。仿佛,名分就在那里,不够贤能的不惦记,够贤能的在努力。
随后的时代,据说殷商纣王昏庸无道,周文王举起了大旗替天行道,推翻其统治。功成名就时刻,姜太公替天代言,论功行赏,封各种名分的神,成为了名分的分发师,掌握着命名权。姜太公还是大气的,给自己的死对头又是师弟的申公豹也封了神,唯独自己没有留下名分,却留下了一句千古传说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原来神仙也是在乎名分的,还是回到世俗世界来。如今我们都对一个词敏感,就是什么什么“第一”,这应该也是个名分问题。始皇帝,好么,这帽子扣的不小,秦王嬴政为了争这个第一,灭了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可不幸的是,名分有时候也是害人的东西,称始皇帝之前经历过图穷匕见的荆轲刺秦王,称始皇帝之后面临过博浪沙的张良之击。为了名分,积怨太深,暂时的压制过后,迎来的是秦二世而亡。
后来,名分又成为了有力的杀伤武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楚霸王项羽追求名分名声,动了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之上放走了刘邦,最后不得不以感人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为谢幕。名分,真是杀人于无形。名分,也可以当名誉讲吧,其实还是可以学学刘邦的功利主义,不为名所累。
话说回来,刘邦也是很在乎名分的。刘邦还是亭长之时,醉酒,斩杀大蛇,陪同的路人与刘邦一同遇到老妇啼哭,老妇说所斩杀的大蛇是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所以才啼哭。众人听完之后,对刘邦很是敬畏。也许这是刘邦后来的御用文人们为了神话刘邦,给刘邦以统治的合法外衣,有意捏造或升华的故事吧。以及我们后来知道的,很多古代帝王将相,出生必有异象。这些异象也是为了名分而酿造的吧。
看来名分越来越重要了。以至于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名分还真麻烦,直接自己做了天子不就得了,为什么还得找汉献帝这个招牌代言人发号施令呢。刘备更是为名所累,刘皇叔,皇叔叫的很亲,可是其实在早之前,皇室宗亲太多了,皇家的表叔数不清,还真是没有大事不登门,一登门就是要挽救家族,匡扶汉室。孙权在荆楚之地,也没有挟天子令诸侯的条件,也没有刘皇叔的沾亲带故,不得不在三分天下之中,左右逢源。好麻烦啊,不过再麻烦也得在乎这个名分。名分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给起义以情谊的名分;三顾茅庐才请出的诸葛孔明先生,因为这程序的繁琐,才有了这军师的名分,也有了之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名分。
在分配名分时候,往往会因为蛋糕切的不匀称,不公平,能力德行不配位,引来纷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获得了名分同时也失去了兄弟亲情,想来,生在帝王家,也不容易,椅子只有一把,不可能轮流来坐。可怎么也没想到,会轮到一代女皇武则天来创造历史。女皇帝有了名分,也有了大唐盛世,可最后也许还是内心确证不了自己的名分,无字碑放在那里,任凭后人评说吧。
名分,也可以虚虚实实。元代,中国领土最广域的朝代,怪就怪,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味的强调进攻,不注重实际统治治理。这买卖还是好做的,派兵过去了,好歹打两下,问服不服,服了,好的,换上咱家的大旗,就属于俺们的领土。然后快马加鞭,又继续到下一个地方跑马圈地,也真是徒有虚名了。
名分后来成了束缚。明武宗,也就正德皇帝受够了文人官僚体制对皇帝的种种限制,他搬出紫禁城,另建别院,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也算是惊世骇俗了。看来这皇帝的名分,这名分背后的礼制,没有点耐心与耐力,一般人还真是承受不了。
受不了这份束缚,却有人还翘首以盼进入这名分的地界。清王朝说来就来了,少数民族马背上打来的天下,也不得不遵从儒家文化来进行统治。到王朝末期的一系列改革,君主立宪制,还是恋恋不舍这君主的名分,只不过已经无力回天。
说了这么多,古代有关名分的一些事,才知道小小的名分问题原来是个宏大的历史课题。不过后来想想,名分终归是在物质丰腴之后,人们才想起来追求或者追认的东西。如果物质匮乏还追求名分的话,应该值得敬佩了,应该可以称作为气节,为人所尊敬,当然,也有不切实际追求名分的,那样的就贻笑大方了。
想通了,看透了,才知道,我要去解决温饱问题了。要是放在以前,我吃饱了就行,今天不同了,研究完名分问题后,谁要问我今天晚上吃的啥,我就说,咱不差钱,一个人吃的满汉全席。其实就是一碗有名有分的麻辣烫。
乐水淘淘心灵毒汤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