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逍遥
21.曹吕大战
曹操撤军,窝了一肚子火无处释放,半路碰上败退下来的曹仁。
曹仁哭诉:“兄长,现在吕布兵强马壮,又有陈宫辅佐,连取我们兖州、濮阳,只留下鄄城、东阿、范县三座小城,这可如何是好?”
曹操道:“吕布小儿有勇无谋,何足担忧。”
此时的曹操对吕布竟是一脸的不屑。
其实,曹操错了,至少是心态错了。
吕布虽然有勇无谋,但是有一个聪明的陈宫在身边,还有一个强大的张邈在身后。只要吕布肯听从陈宫的意见,曹操至少会败一百次,并且一次会比一次难看。
曹操急于抢回失地,吕布急于扩大战果,曹吕大战一触即发。
吕布提前出手,安排副将薛兰、李封坚守兖州,自己带兵迎战曹操。
陈宫拦住问道:“将军不守兖州,意欲何往?”
“我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不妥,薛兰肯定守不住兖州。不如在正南一百八十里,在曹兵回兖州的必经路上设伏,可一举拿下曹操。”
吕布不肯,执意屯兵濮阳。
既然吕布没有安排伏兵,曹操自然就躲过一劫。但是曹操并不领情,对吕布又是一顿嘲笑,奉先小儿真乃有勇无谋之辈!
一个大将,有勇无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听劝告,不听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还自以为是。所以说,自古为将,傲慢者必败。
曹操派曹仁攻兖州,自己攻濮阳,下定决心要亲自会战吕布。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你不服对手的时候,对手恰恰也不会服你,这就是针尖对麦芒。曹操来得气势汹汹,吕布也毫不示弱。
陈宫建言,不等曹军休息,趁其远来疲困,立即开战,速战速决。
而吕布坚持待其安营下寨再战。不得不说吕布真的是有勇无谋,又错失一次捉拿曹操的绝佳机会。
曹操在濮阳城下扎住寨脚,吃喝拉撒完毕,双方正式开战。
曹操手下有夏侯惇、乐进、于禁、典韦等猛将。
吕布也不差,旗下有张辽、臧霸、郝萌等八员虎将。
第一阵,曹军大败。为什么会败?因为吕布本身无人能敌,况且身边还有个叫张辽的大将。
第一阵,曹操输了,输在了明打。既然明打不过就采取暗战,曹操发动第二阵,夜袭吕布西寨。
第二阵,曹操又输了。为什么会输?当然会输,因为吕布身边既有能武的张辽,还有一个能文的陈宫。
陈宫早就料到曹操会偷袭西寨,所以安排吕布在背后来了个反偷袭。要不是典韦奋力相救,曹操性命不保。这是典韦第一次救曹操。
曹操接连败了两次。而第三次失败又很快来临。
陈宫再使一计,叫做瓮中捉鳖。瓮是濮阳,鳖自然是曹操。
陈宫让濮阳大户田氏诈降做内应,谎称吕布移兵黎阳,濮阳城空,骗曹入城,而后瓮中捉鳖。
果然,曹操上当,虽然进城时加了万分小心,兵分三队,一队入城,两队城外接应。但是,曹操终归进入濮阳,进入濮阳就等于进入瓮。
刚到城中央,就听人喧马嘶,杀声一片。吕布带人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曹操像一只陷入狼群的小兽,丢盔弃甲,狼狈逃命。
关键时刻典韦杀入城中,把曹操救走。这是典韦第二次救曹操。
曹操回到寨中,众将过来请安。大家本以为会看到一个垂头丧气的曹操,但是,却看到一个笑容满面的曹操坐在大帐中。
曹操大笑道:“我误中匹夫之计,一定要报此仇!我有一计必能生擒吕布。”
众将个个面面相觑,以为主公被吕布打傻,开始胡言乱语。
吕布站在濮阳城上,远望曹军大营,想象着如何活捉曹操。
突然,曹营中升起一片素白,旗杆上挂起白幡,军士们穿上白衣,俨然是一副死了人的样子。
谁死了?难道是曹操死了?吕布暗问。
正是曹操死了,一个探子来报,曹操被火烧伤,回营不久后便死了。
“真是天助我也!曹操一死,曹军必败!最后一战终于来了!”吕布二话不说,火速领兵杀向曹营。
这一战,很快分出了输赢。只不过赢的不是吕布,而是曹操。
曹操用了一招诈死计,引诱吕布出兵,沿路设伏袭击。
曹操终于用自己的智商扳回一局。
吕布败回濮阳,自此坚守不出。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曹操军粮耗尽,撤兵回鄄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