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14102/b1908731a16ef329.jpg)
我一直都没读过《嘉莉妹妹》,据说是一个叫德莱赛的美国作家写的世界名著,我也不知道里边的嘉莉妹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这个称呼似乎让人感觉嘉莉妹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尽管我有如此的想象,可也仍然无心去读,因为在我后桌有一个真实可感的“嘉莉妹妹”。
1994年的暑假显得有些焦急,因为我要为文理分班做出决定,尽管我没有什么长项,但终究要有一个选择,想想令我头疼的物理化学,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学文。
那一年的一中文科班比较拥挤,十个班竟然有四个,我被分到了九班。来自各个班的文科生陆续九班,其中有一个大眼睛的女同学,皮肤并不是很白,梳着最常见也最质朴的马尾,迈着碎步飘进了教室,坐在了我的斜后方,她就是“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少言寡语,不太善于与周围人接触,她的眼神中有些寒冷,让人难以接近,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由于座位是前后排,渐渐地我们便熟稔了。她学习很努力,字写得很隽秀,也很喜欢读课外书。我们常常会针对某一本书里的情节人物展开讨论。那真是文科生特有的氛围,也是志同道合的最好诠释。其实,嘉莉同学似乎更理性一些。记得,那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刚出版,她便手不释卷地读了起来,然后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看法,我只是配合做听众。我更喜欢小说,更喜欢具体而生动的故事,那时候我们会感叹《平凡的世界》里命运对少安与润叶的不公,我们会疑惑《鲁滨孙漂流记》里探险对鲁滨孙的磨砺,我们会知晓《青春之歌》里革命对林道静的鼓舞。正是这种文学的志趣,在毕业的时候,我和茂刚送给她一本书——《嘉莉妹妹》,并为书名与人名巧合的灵感而欣喜不已。
后来“嘉莉妹妹”考上了长春大学,之后做了几年教师,又从教育系统转入政府部门。说实话,我还真是很难想象,她一个走路都像飘着女子,做了政府干部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人都会随着环境变化的,谁能一成不变呢!不过,我还是希望,不管时光怎么变换,那个不善言谈眼光灼灼的“嘉莉妹妹”,仍风采依旧,仿似烟雨江南的小巷,油纸伞下缓缓前行的姑娘,优雅,悠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