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知识也不会很扎实;要以忠信为原则,去主动结交比自己强的人;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这一章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章,如果说论语里那句话你是不用想的,那么非这句话莫属。
孔子把君子的威仪和学问、人品想联系。哪些轻浮的人,没有做人的威严,学问自然不会牢固。以忠信为道德为道德行为的主旨,在社会交往中,道不同不相为谋,近君子而远小人,有错必改,这种人,才能成为君子,才能付之重托。
我特别喜欢“重”这个字,在道德经里也有一章是我非常喜欢的,也和重相关。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有学问的人,都会给人稳重的感觉,回想一下上学时代,那时候的老师,上课不是拿个杯子,就是拿个扇子,我想就是要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吧。
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之前就是一个很轻飘飘的人,肚子里藏不住事情,比别人知道的多一点,就赶紧说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显摆完了,就会突然感觉没了什么方向,任何学到的东西都很浅显。
回忆了一下我高中时那些学习超级好的同学,都是不显山不露水,老师问什么,答什么,从来都不抢着回答问题,老师点名,才勉强做答。
这种重是装不出来的,因为庄重与学固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学习扎实的人,一般来说都会对自己有严格要求,不会轻易出口,一旦出口,必然是正确答案。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争议很大,古人习惯上认为“无”通“勿”,意思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亲近,这样的话,天下就不可能有人能交到朋友。其实也没必要太咬文嚼字,人往高处走,多结交一些比自己强的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拿西方那套逻辑来判定这句话的逻辑,那肯定就被带歪了。
不过我自己一直是另一种看法,“友”通“有”,“无有不如己者”,意思是没有不如自己的人,加之论语后问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千古金句,如果以经解经,这个说法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想想一个场景,别人反驳了你,你应该怎么办?怼回去?这明显不算庄重,要承认别人在某方面会比自己强,如果别人说的对,自己错了,默默改正,默默提升自己就好。如果别人说错了,一笑了之,这就是君子的风度。
“重”的性格很难养成,需要磨练,我在“重”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雪堂书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