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在变化着,万物都处于流变的状态;另一个哲学家巴门尼德则反驳说:没有事物是变化的。
02.
巴门尼德是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地方的人,鼎盛期约当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在年轻的时候(约当公元前450年左右)曾和巴门尼德会过一次面,——当时巴门尼德已经是一个老人了——并且从他那里学到好些东西。无论这次会见是否历史事实,我们至少可以推断柏拉图自己受过巴门尼德学说的影响,这是从其他方面显然可以看出来的。在中国,这已经是孔子死后三十多年了。苏格拉底与巴门尼德的故事,孔子与老子之间也似乎曾经发生过。但这两个故事,似乎又都是传说。最初记载孔子问老子的是《庄子》一书。《庄子》中提到老子的共有十六条。这十六条中有八条是记述孔子与老子之间的关系的。在这八条中,《天地篇》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至道”的问题;《天道篇》记述了孔子与老子谈《诗》、《书》、《易》、《礼》以及“仁义”等问题;《天运篇》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求道、仁义、古代典籍以及“三皇五帝治天下”等问题;《田子方》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天道”问题;《知北游》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天地万物的自发性的问题。各种故事前后矛盾。《庄子》一书关于孔子的记载都是不可信的,庄子只不过是用寓言阐发自己的思想而已。
《史记》分别在《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了孔子向老子问道的事,也是有一些矛盾之处,且记录了两个版本:
《史记·孔子世家》: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