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猪读史 第037期
1.
1643年,离明朝灭亡仅剩几个月时。张献忠重兵围攻武昌城。
城内兵穷粮尽,急红了眼的大明官员们齐聚楚王府:跪求75岁的楚王朱华奎捐助军费。
朱华奎只冷漠地拿出了楚王府的那把包金椅子(明太祖所赐),扔下一句“此可佐军,它无有”,甩袖而去。
老楚王真没钱吗?
数日后,弹尽粮绝的武昌城陷落,张献忠扑倒了楚王,搜出“金银各百万”,以至于“载数百车不尽”。朱华奎被扔进长江淹死。
与此前后,洛阳的福王等大明藩王,亦是如此表现,如此命运。
2.
我们回看这段往事,简直匪夷所思,怎么也想不通楚王为何会这么傻逼?
然而,可怕的是,如果你站在朱华奎的视角:这么做是对的,是理所当然的。
于公:打仗剿贼是官员军队的事,自有朝廷安排军费;
于私:钱财是孤王自己辛苦挣下的,凭什么割我的肉;
于情:天下是我们老朱家的,朝廷法规制度的设立是为保护我们龙子凤孙千秋万代,一切人物都是为我家奔走的随从。
朱华奎从小锦衣玉食,12岁继楚王爵位,当了63年太平王爷。63年的高居王位,63年的颐指气使,63年的人人为我、我不为人人。这种积习,一时之间他调整不过来。
3.
你的身上就没有朱华奎的影子吗?
你不觉得自己比普通人高明一些?高贵一些?
你没有这种总是要高人一等的习气吗?
这种习气,必然会导致一是眼睛只盯着上位者;二是瞧不起下位者。
这么做,必然一是与精英虚假抱团;二与绝大多数普通人隔离,不可能真正理解亲近众生。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会陷入思维狭径:他不知道绝大多数的人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心声,怎样的需求;他不知道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我们不排除这里面有个别聪明人,或是白手起家者,能与黑白道贵贱阶层都打成一片。
但大多数的人,在积久的习气之下,会变成大大小小的朱华奎的样子:白白胖胖,养尊处优,不知春秋。如同温室里的花。如果朝廷太平,大抵无事,看它千娇百媚,怒然绽放。一旦出现阶层下坠,或明末那样的乱世,立刻会被狡官、狯吏、地痞、豪奴、匪人所制。哭天无地,哭地无门,上无所应,下无所靠。
4.
如果我们换成楚王,身处明末的洪流,应该如何保命?大抵如下:
一、带头捐款,劝慰全城士民募集资金;
二、提前搜罗人才,募集大将、谋士,与地方官府共同协防;
三、宣传流寇的可怕,城破后果的严重;
四、亲冒矢石,鼓舞士气;
五、……
可惜,一个“高人一等”的王爷根本无心、无力去做这样的事。甚至,只怕他的触觉早已被浸泡的麻木腐朽,连危险的程度都已判断不清。
他一生从未想过这些“琐事”、“麻烦事”。这些事与他无关。他生而富贵,应该享乐,不该操心。
所以,不要嫌弃坎坷。人间难得是坎坷。坎坷是一把磨刀石,磨刀砺剑。磨练你的能耐,让你的思维、眼光、言语沟通、办事能力、办事效率,都一步步更宽阔有效。
那些痛,那些疼,那些孤立无援,才是让你真正扎根生长的力量。
我们都是一颗种子:
长在温室里,任它再娇艳,根系阔不过一丈。
长在荒野里,根系宽可以涵括土地的四面,深可以抵达土壤的核心。
虽然都仍只是一棵植物,同样的干、枝、叶、花、果。
但所见、所闻、所感绝不一样,所能历练的风火冰霜更是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