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单纯地认为,那些曾经饮用过鸡汤的老人,现在阻止年轻人喝汤,是一种主观的自私与不道德。
这么说有些原因:
一、鸡汤是特定阶段的特定需求:
特定阶段意味着【年轻】这段有限的时间域,而特定产物意味着自然产生的需求。
该需求倾向于一种疲软期的激励机制。
那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吮吸鸡汤时,还不需要勺子。直接往心里灌即可,那鸡汤便如回春术一般滋养心灵。“加油、努力、行、你可以、相信自己”,当年轻人盯着这些字眼的时候,困顿感全消,之后再度打起精神,朝着目标迈进。
一股心灵之火直冲天灵盖,他们的成功欲被点燃了,对鸡汤的虔诚度一时有如基督徒。
谁让鸡汤是这么写的,谁让在我的三观与心智尚未搭建完毕之时,鸡汤就已悄悄进入了我不完备的施工区。我只知道,我见到了,我吸收了,我兴奋了。
那种时候,鸡汤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可是,不得不提的是,它是以“态度结果”为导向的,也即省略过程的意义,以及与他人生活经验的对接。
俗称喝鸡汤不给勺。
现在那些经过社会与时间洗礼后的成熟大脑,在喝鸡汤前,都会主动要勺子。
因为这是成熟阶段的需求。成熟更诉诸理性,理性诉诸动机与目的,过程与执行。
现在各个年龄层的互联网网民杂糅于一体,众说纷纭,老幼不齐。
当年纪尚轻的人在鸡汤文评论栏中表达喜欢+赞同的意思时,有较成熟心态的老人便看不惯了。
“这帮屁孩又瞎鸡巴看无脑鸡汤,没救!naive!”
于是他们扬起嘴角,先给文章贴上“鸡汤”的标签,以保自己的逼格不失。然后自然地,骄傲地忘记曾经的无知及渺小,忽略过往一无所知的幼稚年代,变得莫名满足。
好像自己的成熟与思辨是空降的,是与生俱来的,好像自己从来都是这般牛逼的模样。
所以才有了那种看鸡汤时的不屑。
以之为耻,以之为辱,宣告与其决裂。
假借成熟的心态来批幼稚,却又昭示了另一种形式的幼稚。
可笑吗。
就像一个在深水区里的游泳高手,笑话还在浅水区里的菜B一样。
两个处于不同阶段的人隔空对话,对话的有效成分是值得商榷的。
这也是互联网鱼龙混杂的缘故,上至饱学之士,下至胸无点墨者,都在虚拟世界里敲键盘。在虚拟的生态圈里,自然诞生一条鄙视链。
所以本质上讲,爱鸡汤与厌恶鸡汤之人的根本不同,是跨阶段者的隔空对话所致。
二、为鸡汤说几句:
(1)从鸡汤的传播媒介上看,线下真人互动or虚拟网络?
面对面式的真人对话里,如果有人跟你讲“加油、努力、奋斗。”,你会很感动,甚至能与之结友。要把同样的文字放到网上,就会被贬为鸡汤之流了。
人们对文字的各方面期待值均更高,而且线下互动时的环境与虚拟网络无实名评论环境有着根本不同。以至于有一批键盘侠与口水帝的诞生。
(2)某种程度上说,二次传播表达的内容本身有限
从创造者来说,文字驾驭能力与表达力是一种考验。同时,创造者除了讲那些能放在台面上讲的东西,他还有内心更深处的东西是不会说的。这就是你们要的真正干货,但这种干货有一种潜在的阻碍:创造者根本不会说,就算TA说,许多主观感受的流变与客观过程的描述,是很难通过文字百分百展现的。
(3)适量的鸡汤有益身心
撇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对鸡汤也是。
鸡汤有毒吗?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大量摄取的确会致人晕眩,致人脑残。可小部分的摄入却也能促人前行。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是全然没有意义的。
(4)吐槽
有这样一些人,看了文章,二话不说,直接评论一句:鸡汤。
粗暴地贴标签、贬低,以进行自我标榜。
幼稚得可怕。
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才会意图控制别人。
没本事包容的人,才会一言以蔽之地嘲讽。
而这些人,都曾与鸡汤为伍。
(5)对鸡汤定义的边界正不断被模糊
正因为定义的边界被模糊,流行于大众的语汇并没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所以谁都能肆意放大或者缩小概念。
谁都能吐口水,谁都能往上涂屎抹翔。反正在我把它定义为“鸡汤”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自己已经更胜一筹了。
那么,请问普希金的这首诗是鸡汤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另外,《易经》乾卦里的这句,是鸡汤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尾声,不看也罢————————
从前,有一座鸡汤之城。
城里有一位城主,每天供应居民喝鸡汤。
鸡汤之鲜之美,人人褒赞。
鸡汤的鲜味成为了该城居民最为沉醉的味道。
可是有一天,一位哲人发现世界上除了鲜味,还有苦味。
苦味,起初无人问津的,人人避而远之。因为品尝它,是痛苦的。
后来,哲人在广场上向民众宣扬:
“这是世界上最智慧的味道!”
民众便纷纷效仿哲人的行为,开始尝起了苦。在鲜味占主流的年代,苦味似乎高人一等。
令人奇怪的是,此后苦味逐渐流行起来。
民众发现:苦味虽苦,可却在苦味流失之际,能品出一丝回甘。
而这种先苦后甜的味觉体验实在是太棒了。
胜过鸡汤一成不变的鲜。
于是,这座城市的居民分为了两派:鲜派与苦派。
爱喝鸡汤的鲜派支持者固守鸡汤之城,而苦派信众离开了这座城。
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里,鲜派与苦派不断斗争。
前者嫌弃后者不懂世间之味美,后者嫌弃前者难辨人间之真味。
几千年后,城里的人想出去了。
城外的人开始想回来。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