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 王维《终南别业》
图片来自网络,这是青海茶卡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很喜欢这句诗的意境,这是出自“诗佛”王维的《终南别业》,带着独属于王维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王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佛系”文人。我曾经在明朝计成编著的古代园林建造专著《园冶》一书中读过关于王维晚年生活的辋川别业的建造情形,当真是清雅别致,可惜到明朝计成生活的时代,辋川别业早已经不见踪影,书中有一副水墨山水画,不知是谁所作的,是根据王维的诸多著作和后人留下的资料绘制的“辋川别业图”,成为了这个古代著名别墅的珍贵资料。
《雅舍遗珠》的第三辑被命名为“行到水穷处”,是梁实秋先生有关游记的散文合辑。
梁实秋先生的生卒年是1903年到1987年,出生时正值国家疲弱、战乱,读书时期成绩优异,正赶上“庚子赔款”退款事件,他是受益于“庚子赔款”退款,被选送出国留学的学员之一,这些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被输送至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们,归国后基本都成为了学术界、政商界的中流砥柱。胡适先生是,梁实秋先生亦是,他俩是同一期的好友。
梁先生20岁左右出国留学,学成后回国任教,老年后应女儿的邀请旅居国外,这一辑中,除了很多是他学习、工作时的游历,还有很多是他多次在国外的旅游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辑中的大部分文章,并不是他旅游回来之后写的,而是过了几十年之后,人到暮年时的回忆。书中多次提到,当时与他一同游玩的人已经作古。
我大致猜想下,有可能是在国内的特殊条件下,他与家人居住在国外,一面离家多年,思乡甚切;一面人到暮年,不知何日就将归西,记忆中的景和人,都如同回光返照般鲜活起来,于是,他写下了多篇回忆式的游记。
《南游杂感》是梁先生青年时期,独自从北京去往济南、上海、浙江嘉善、南京等城市拜访朋友时的见闻,每一个城市只选取了令他记忆最深的地方写下来,可见证当年的城市风貌。
《动物园》则是以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万牲园为主角,讲述了万牲园从他小时候兴盛到二十来岁时搬迁的往事。北京动物园很有名,我不知道现在的北京动物园是否就是这里所说的万牲园,但我相信这两者肯定是有很大关系的。北京的动物园我也去过很多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多和动物笼子太小。
《华清池》和《六朝旧梦——记六十年前的南京》是从他参观华清池旧址和生活在南京时的见闻,更多的,是抒发历史兴亡和人事变迁之感,充满了淡淡的英雄迟暮的忧伤。
《忆青岛》是他明确表示思乡之情的文,他对青岛推崇备至。认为青岛最美的不是山是水,认为自己最想安度晚年的城市,就是青岛。
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我在青岛居住四年,往事如烟。如今隔了半个世纪,人事全非,山川有异。悬想可以久居之地,乃成为缥缈之乡!噫!
这后一句,读来竟是令人潸然落泪,年入古稀,曾经的念想,已然变成了更加难以实现的缥缈梦境,这早已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差距,而是心理上的极大落差了,不知自己还能否有机会再回国看一看祖国的山水。
《美国来去》《尼亚加拉瀑布》《拔卓特花园》等篇则是国外的旅行见闻,读来也是令人如置身当地,美景描写极为细致美丽。
梁实秋先生的游记,不拘于一种风格,或记景、或忆人、或讲历史、甚至是凭报刊评论,如此多的变换,也带给我很多思考,比如,我们旅游回来了,我们记住了什么?
先来讲讲旅行的目的,我大致归纳下:一种是为了增长见识,学习知识;一种是为了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一种是为了疗伤,治愈自我,为了洗涤心灵;一种是为了感受异域文化,寻找创作的灵感,等等。不管是为了何种目的,是哪种方式旅行,那些曾经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成为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通常,我们回来之后,消除了旅行的疲惫感后,大多是感觉兴奋和充实的,我们的脑子里充斥着旅行时的各种美景美食。时日渐久,就会发现,那些景色,被分割成了很多个记忆的碎片,一些印象深刻、色彩浓烈的,就会更加清晰,那些平淡的、无特点的,最终被湮没在记忆的洪流里,到某一天,我们走过相同的路,遇到同样的事,才惊觉,哦,原来我曾经来过这里。
旅行真的能学到知识吗?真的能都记住看了什么吗?真的能让人忘记烦恼,忘记伤痛吗?真的能净化心灵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并不是绝对化的。
旅行的确很能增长我们的见识,从宏观上讲,“五岳归来不看山”,不登泰山不知山之高,不登黄山不知石之怪,不去迪拜不知缺钱的厉害,不去泰国不知男人妩媚起来的厉害。有一句网红语“先要去观世界,才有世界观”。但是,从微观上讲,未必去了泰山才知道泰山的海拔是多少,未必去了黄山就知道黄山石为什么怪,未必参观了博物馆就能记得多少展览的知识。
旅行也真的能开阔我们的胸襟,能调节我们的情绪,能让我们忘掉失恋的痛苦,忘掉生活的重压,忘掉工作中受到的种种压迫,但旅行回来之后,我们面临的,还是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压力,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得靠内心的坚强和自愈,挺过一地鸡毛的日常。
旅行也并不总是顺遂的,高兴的,我们也有可能满怀着希望去往一个旅行地点,结果发现,名不副实,也不过如此。我们可能在陌生的地方遇到各种各样令人抓狂的突发事件,定好的酒店没有房间了,钱包被人偷了,被当地人当作冤大头宰了,火车或者航班延误了等等。
那我们旅行,能记住什么呢?
1. 记住那些最令你心驰神往的美景,哪怕只是彩虹出来的一瞬间。
几年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寝室的几个小姑娘及家属,一同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和坝上草原作毕业旅行,哪怕才仅仅过去了几年,很多景物,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茫茫的草原和蓝蓝的天空和在草原上悠闲吃着草的马儿的时候,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觉得我走进了儿时看的《还珠格格》场景里了,只是缺少一群拖着大辫子带着旗头的清朝人了。草原的广阔和满眼的绿色和蓝色,让我觉得天地是如此广阔,大自然是如此讲究审美,而人类是如此渺小。
2. 记住那些让你感动的人或者事,尽量记得那些好的,正能量的事。
有人说“那佛前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尽管这句话现在听来无比玄乎无比矫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和人的缘分,真的特别奇妙,不然,为什么是我们在万千的陌生人之中相遇,产生交集,而不是和别人呢?当然,并不是所有遇见的人都是善良友好的,我们也会被讹被骗被欺负。我们遇到的大部分人还是和平友好的,他们给素昧平生的我们以帮助,以 温暖,以感动。我们记住那些友好的、善良的、正能量的人即可,至于不好的,就没必要时时记在心里了,我们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我大二的时候,独自背包去了长三角地区,途中遇到不少困难的事情,但是,我还是记得那些对我很友好的人。我记得在杭州六合塔前遇到的要与我拍照的三个黑人,我记得在上海主动给我带路的老爷爷,我记得在南京邀请我一起游玩南京海洋馆的高中生小魏父子。
3. 记住那些让你成长的事情,不管是自己遇到的,还是在旅途中学到的。
旅行是最锻炼一个人的独立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当你处事还不成熟的时候,或者在你还小的时候。策划旅行的人,往往比较辛苦,需要提前安排的事情也比较多,假如恰好你就是安排行程的人,那么,你需要考虑的问题,就要尽可能的全面,景点的选取、路线的选择、机票车票的预定、费用的预算和支出、酒店的安排、天气的变化情况等等,都需要一个人统筹。倘若你全都做下来了,那你在面对别的事情的时候,也会考虑得很全面了,至少领导安排你组织一个小型会议的事儿,就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了。
4. 记住那些与你一同游玩的人,是他们给你的旅行带来安全感,是他们给了你最宝贵的陪伴。
不管是跟家人还是跟朋友一起旅行,比起沿途的美景,我们更容易对与我们同行的人记忆深刻。与父母家人同行,创造属于家庭的集体记忆,是一件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是很放松愉快的一种旅行,可以不必讲究那么多,可以不必总是迁就别人,照顾家人小孩。与陌生的驴友同行,在未知的挑战中,也许能发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造一段新的较为长久的缘分。如梁先生这样的,自己年事渐高,而当年一同游冶的朋友,大多已去世多年,独留自己回忆着曾经同游的乐趣,缅怀已经过世的友人,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了。
我走过千山万水,仍然记得你掌心的纹路。原我们走过的路,都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的风景,成为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气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