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关心的教育问题
《背影》讨论之前,云南教师高度赞扬韩军的《背影》课

《背影》讨论之前,云南教师高度赞扬韩军的《背影》课

作者: 韩军在线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21:15 被阅读0次

生之背,死之影,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云南昆明老师     王位圆

2013-12-16

原文网址

12月7日,星期六。在讲完课开始讲座时,韩军老师说,朱先生的〈背影〉被人浅读,甚至误读了好几十年!听完之后,冷汗直淌,屈指数算,我一不小心竟也是误读了好几年。下面我们随着韩军老师一起走进背影真相。

韩老师在解决了生字词之后,直奔主题的提了第一个大问题:朱家几个人物?学生有的说2个,有的说3个,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有4个:祖母,父亲(甲),父亲(乙)儿子。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追问与交流,虽然学生不时把关系弄错,但始终在活泼而风趣的气氛中,逐渐搞清了这四个人的关系,并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四世同堂——1个家庭,2个父亲,3个孙子,3个儿子,4条生命。

专家的课堂总会流淌着一种内在的逻辑。韩老师抓住生命,顺势而为,自然过渡到“生命的链条”,他把生命分为“已逝的()”、“将逝的()”、“壮年的()”、“未来的()”四个类型,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生命状态,对应地理解出四种生命:祖母、父亲,我,儿子。为将语文导入生活,唤起孩子的生命意识,利用已知的经验,认知世界。韩老师指出自己问学生:“我属于哪种生命状态”,学生因为过于紧张,先回答是已逝的,发现不对立即改口为将逝的,发现又有些不妥又想改为壮年的,学生还没说完,全场已是笑声一片,既佩服老师的智慧,又享受着这种可贵的幽默的教学气氛。最后在老师的深入引导下,学生认识到包括自己甚至几个月大的孩子都将可能是将逝的生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学生沉浸在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里。不过,韩老师并没有在这种浅层面停下引导和思考的脚步。生命的旅程终将走向深入。“当面对这些都可能将逝的生命,作者最直接的表现会是什么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惟有“哭”才是最正常的表现,是啊,第一次流泪,因为祖母死了;第二次流泪,因为父亲老了;第三次流泪,因为父亲走了;第四次流泪,父亲将“大去”了。这是生命的坚强,还是生命的……,是生命的永恒,还是……,生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还是一个短暂缥缈的过程?一连串振聋发聩的问题,挟着生命的气息,将人团团围住,逃不离。这是生命链条中生的意识传递,这更是生命链条中死亡告别的深沉哀叹!堂下之人无不惊叹,赞美,喟叹,以为妙绝!

更妙的是,韩老举重若轻,妙拆背影,把标题一拆为二,其中的“背”可以是身体部位,因为这字最能体现男人、雄性、父亲。这个部位最有负重感,责任感,是孩子、妻子的依靠点。“背”字本身也有丰富的意蕴,它构成的成语也有强大的内涵,如“虎背熊腰”,堂堂男儿的象征。背井离乡,不正是爷儿俩真实的生活写照么!甚至东北那噶哒的“背时”之意,也不正是背影里面家中的光景么。“留下的是背影,又是别影。”在过渡到影字的时候,韩老师总结道。

关于“影”子的佐证,韩老师举了许多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匆匆》里的影子,《毁灭》中的影子,无一不是指向生离死别,“背的影,是生命的虚幻,From背to影,是生命的过程”,韩老师不失幽默地说,“生之背,死之影,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由此说来,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子,还是生死?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听完韩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他的专业素养高,文本解读深入,观点见解独到,他的课让我们对面文本的解读,有了新的思考!


不一样的背影

—听韩军老师指教背影

云南昆明老师 李廷梅

2013-12-25

原文网址

背影这篇经典的文章,被千万个人读过,也被千万个学者研究过。各种各样的解读都离不了父子情,儿子愧疚情,父子矛盾等等。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背影这样一篇经典的课文一个课时是无法上出背影的感觉来的。刚好在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有个年轻的老师就选了背影一个课时上完。评课时大家都说:背影一个课时是怎么都上不好的,你怎么选背影来参赛呢?当时我也为这个老师的勇气所感动,同时也认同背影一个课时真是上不好。

可是韩军老师把背影一个课时讲完了,而且讲得很深。让我深深得觉得我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是啊!这是经过自己深入的解读和研究以后,呈现出来的精华,所以一个课时也能上得很深。这真是让我惊讶,更让我震撼!

当韩军老师问学生:本文写了朱家几个人?这一问题一提出来,我就被惊着了。自己上了那么多遍的背影,我没有考虑过写了朱家几个人,甚至我都没有意识去想写了朱家几个人。

然后韩军老师以朱自清是以什么身份怀念父亲,很自然的带领学生们解读出:

一个家庭

两个父亲

两个孙子

三个儿子

四条生命

以自己和学生相比,参照物一变生命类型就变的,接着解读出:

已逝的生命

将逝的生命

壮年的生命

未来的生命

仅仅扣住生命这个词,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还是虚无缥缈的过程?

赞美父性?加喟叹生命?

背+影,背的影是生命的幻灭,由背到影是生命的过程的解读。韩军老师在讲座时说:他还解读出:“这是一个背叛的背影”。只是他不忍心说。仔细想来朱自清已父亲的矛盾不就是这个“背叛的背影”所造成的吗?韩军老师,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关注生命的成长教育的老师对背影不一样的解读。

真是一节让我们深思的课。


语文的境界是情怀

—听韩军《背影》课后有感

云南昆明老师 梅树组   罗娴

2013-12-23

原文网址

韩军老师是会议安排的第一位授课的名师,一出场,我感到心内一震,头上已泛起了苍苍白发。曾记得听过他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知他已年过半百。智慧和情怀往往是伴随阅历而生的。

他执教《背影》,大出我的意外。他没有引导学生感受父子亲情,而是从生命的高度引导年仅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直视生与死。从课文中朱家出现了几个人物开端,得出这是“一个家庭、两个父亲、三个儿子、四条生命”的故事。跳跃进入课堂发展阶段,文章写了四次流泪“祖母死了、父亲老了、父亲走了、父将大去”。课堂高潮出现在“为何流泪”的分析上,“生命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生命是永恒的、还是短暂的?”生生间、师生间进入深度思考交流。朱自清的四次落泪,是因为他感受到生命的短暂缥缈,感受到人生的苦涩无常,窥见了人生残酷的真相。从而让学生用心体味更应该珍惜这弥足珍贵的亲情。当一个大大的黑体字“背”无限夸张与醒目地呈现在屏幕上时,让人感到呼吸的滞重。“背影”,原来是“背”和“影”的组合,背影,不正是浸透生命苍凉的悲影嘛!

在互动环节中,韩军说起他读《背影》的感受。那次,在飞机上读《背影》,他不禁泪水涟涟。连读四遍,他突然领悟这篇文章写的是“生与死”,而这种阅读感悟是他以前所没有的。韩军说:“没有人世的沧桑和历练,读一万本书也是苍白的。”这句话,在我的内心激起层层涟漪。但韩军的这句话却更直击内心:“阅读能力不大靠读书、上课、写教案,最根本的是靠情怀。情怀,是你对人生的感悟,是你生命的状态,你悟不悟透人生,你怎样活着,你的价值观。……你的情怀,会被带入对文本的理解。”

韩军老师说,《背影》他有六种上法,可见备课的用心,挖掘之精深。自己深感用心不够,也缺乏了这样的情怀!

韩军老师说:“最高的境界是情怀”。是啊,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真的需要一份源自心底的情怀,走进经典,走进语言,走进孩子的内心。

何谓语文?韩军即是语文。

韩军老师还谈到了现在语文教学中三种不好的现象:

一、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

多媒体占用太多时间,学生没有低头看文本,语文课变成了镜头课,用镜头来讲故事,少了汉字的夸张,比拟,等手段来讲故事,少了文本解读的时间,感性化的情景是肤浅的,这样的情境无法深入。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多媒体影像对文本解读是一场灾难。多媒体音响效果虽也能影响孩子,但朗诵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力。

二、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

语文课从小学到高中,都开始煽情,麻木的煽情,来源于电视台催泪的技术。韩军老师主张,语文课应该是由催泪到催思的转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反问,要培养思想者,教育不是使人麻木,教育者深入的思考才能引导受教育者思考的更深入。理性高于感性,思想高于情感。

三、文本解读不够,外加来凑。

所有的时间都交还给文本,所有的文本都在一节课解读,反对文本的膨胀。外加的延伸太多。

最后韩军老师还指点语文课如何上的问题:

1、文本不厌千回读,千读都有千读新。

2、语文教育乃情怀,悲悯博大显真魂。

3、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备考分。

4、且深且新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

5、语文课堂需瘦身,课文再长一课论。

6、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永唯本。

7、枝繁叶茂成大树,多诵文言扎深根。

听韩军老师的《背影》让我再一次深受震撼,做一个有情怀的语文人,以情怀解读文本,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背影》讨论之前,云南教师高度赞扬韩军的《背影》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e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