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这才是习惯真正的样子忘忧社坚持写
聪明人的选择: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聪明人的选择: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作者: 张云教坚持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6:09 被阅读0次

    你是不是一直在让自己快快快,再快点,以便做更多事?生怕慢了事情就做不完?

    听听这位速录员的故事吧。

    1

    有一次,我帮电视台翻译字幕,因为节目采访对象刚好是我们老家的,他们说的方言,字幕组听不懂,不太容易翻译成普通话。节目编导刚好认识我,就请我去帮翻译一下。

    在“非线”办公室的时候,编导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她是一名速录员。

    工作的时候,这位可爱的速录员抱着一个黑乎乎的机子,放在膝盖上。过后我去百度才知道那叫速录机。

    那机子按键上一个字都没有,有些像钢琴的键盘,只不过只有黑键没有白键。我说一句,她记一句,她的十指就像弹钢琴一样娴熟地在键盘上上下飞舞。

    为了配合速录员记录,我有意地一句一句慢慢说,说一句,停顿一下;再说一句,再停顿一下。

    记了几句后,她说:

    你不用停下来等我,你只管一直说。

    我诧异地问她:

    那,你来得及记吗?

    她信心满满:

    没事,来得及的。

    于是我试着按正常说话速度说着,没想到,随着她的十指翻飞,电脑屏幕上输入的字几乎与我的语音同时出现,话音刚落,对应文字就出来了。

    我放心了,试着说得更快一些。我发现,她录入的速度也更快。有时候当我酝酿词句时,她还能很悠闲地停下来等我。

    这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我是用五笔打字,花工夫练过的,自认打字速度很快的,还可以盲打。没想到这位速录员的打字速度竟然能与语音同步,比我的五笔快了不知多少。

    工作结束之后,我问她:

    你怎么能够打字这么快?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微微一笑:

    我靠的是慢。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她接着说:

    慢,即是快。

    我感觉很玄,等待她接着讲。

    她跟我说,她一直想当一名速录员,所以报了一个速录班。最开始学习速录的时候,很心急。恨不得一个月就学会速录,然后去一些重要会议上当速录员。

    但是,她发现越急越学不好。打基础指法的时候,第一阶段还没熟练,就急吼吼地练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刚刚了解,就又忙不迭地练第三阶段。

    然而,三个月培训结束的时候,她却发现,那些看上去很笨拙,一点一点慢慢练的同学,录入的速度却已经远远超过了她。

    她痛苦地认为自己不是这快料,想要退出。

    可是速录老师告诉她,其实她很有天赋,只要沉下心,慢慢来,一个步骤练熟了,再练下一个步骤。看上去慢,实际上却是快。

    听了老师的话,她放弃急躁的心理,重新来过。一点一点慢慢来,打每组词的时候,先在脑子里过一下,应该用什么组合,然后向手指发出相应的指令。多次练习,直到固定成手指的习惯,才进行下一步。

    就这样,她耐心地练了一整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习速录。

    终于,一年以后,她的录入速度突飞猛进,对于熟悉的内容每分钟能录500多字,即使是不熟悉的内容,每分钟也能录入300多字。所以成功地应聘到电视台当了一名速录员。

    2

    美国象棋冠军乔希·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一书中提出了“划小圈”的理念:

    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

    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

    乔希·维茨金不但纵横西方棋坛十年,象棋经历被记录成书并被拍成电影《王者之道》,而且当他转为学习太极拳时,两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后来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太极拳王”。

    他告诉我们,不管学习什么,在做得既快又准之前,我们需要从慢动作开始。一个一个慢动作反复练习,直到正确又熟练,再进入下一个慢动作。

    这些看上去很慢的动作,实际上却是通往成功的最快之道。

    所以,不用图快,慢下来,学好每一个“小圈”中的动作,它会带领我们走上人生的快车道。

    欲速则不达,慢,即是快。

    与此对应,还有另一个看上去违反常理的理念:

    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原本是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的,他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

    他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将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再简的境界,不少作品的结构几乎完全暴露,可是它们的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3

    少即是多虽然是建筑艺术层面上的,但实际上在时间管理方面也是如此。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少则得,多则惑。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做更多的事情。而是要少而精。

    我们常常希望在一天中能做更多的事情,恨不得一天把一辈子的事都做完。

    在我刚刚学会用清单的时候,下载了清单App,然后把要做的事填上去。结果却越填越多,一天竟然有六十几件待办事项,看上去密密麻麻一大片。

    而到了晚上,发现只做了七八件,还都是不太困难的事。而一些要动脑、费脑力的事都仍然在清单上静静地躺着。

    我感觉一天都白过了,十分的焦虑。

    后来我开始精简,对于一些已经养成习惯的事情,不再列到清单上。

    把其他要做的事分为三类。一类是要动脑筋的,比如写稿子。另一类是不用动脑,可以直接执行的,比如回邮件。还有一类是轻松的,比如整理抽屉。

    每类事务中不超过三件,只选最重要的三件。其他的,要么委托别人做,要么干脆不做。

    在早上刚起来,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做要动脑筋的事情,也是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

    在《吃掉那只青蛙》一书中,博恩·崔西把它称为“三只青蛙”,也是最丑、最难的意思。

    如果每天早上解决了最困难、最需要动脑的三件事,那么一天中其他事务都是轻而易举的。可直接执行的直接去做就是了,轻松的可以用来奖赏自己。比如整理出一个抽屉,又清空一个柜子,会给自己满足感。

    4

    少即是多,还有一层含义是步骤要少。

    英国作家马丁·伊顿在还不是作家的时候,与伙伴乔在洗衣房工作。

    乔每分钟都在为节约时间而奋斗。能够用三个动作完成的,决不用五个动作。一不纠缠二不等待,专心致志,流水般一件接一件地干。乔的诀窍是消灭多余动作。

    所以,马丁说乔一个人抵得上十二个魔鬼。

    如果你做一件事就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事上,把手机拿到一丈开外,那么你一个人也能抵得上十二个魔鬼。

    深挖下去,你会发现“少即是多”,在时间管理上奥妙无穷。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时间很少时,往往能高效地做很多事情?

    比如说一个报告今天晚上十二点前要完成,那么你不吃不喝不睡也能专心致志把它完成。

    而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比如看一本买了半年都没时间看的书,本打算趁双休日好好看书,结果却发现还什么都没做呢,睡个懒觉,忙忙家务,刷刷手机,两天就过去了,书仍然没有翻几页。

    这是因为大脑是善于“偷懒”的,时间一多,人就会松懈下来,没那么专注和紧迫,所以反而效率变低。

    别再抱怨时间不够用了,你的时间越紧,越是提高效率的大好时机。

    真给你大把时间,你会在低效与自责的反复中纠结。

    慢慢来,慢即是快。宁少勿多,少即是多。

    【作者简介】云姐,【云姐坚持系统】创始人,朋友眼中的“坚持魔鬼”,公众号原创日更,人称“三分钟热度的克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聪明人的选择: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hj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