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和我聊天时候说起:我小时候没人管,现在也挺好,为什么现在我要每天看孩子?我想就几点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1、时代不一样
原来,您小的时候,所有同学的父母基本都忙于生计,所有人都不管孩子。这个时候只能靠孩子自己,当一个孩子努努力的时候就会冒头,就会慢慢的出类拔萃,获得自信感,这促使他更加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如果父母言传身教做得好,这个孩子会有更大的优势。
现在,所有人都管孩子,都意识到了父母对孩子来说作用有多重要,当所有人都管的时候,您本着自己的理论,放弃教养自己的子女,即使孩子个人素质再优秀,也很难拼过父母给提供更多捷径的孩子。寒门再难出贵子,不是寒门的孩子没素质,而是寒门的教养方式只顾眼前,无法没有办法想到未来。
原来一家好几个孩子,现在一家顶多一两个,原来孩子之间都想争到父母的宠爱,怎么做?努力学习,出人头地。现在不努力一样能得到宠爱。甚至有的家长会劝孩子别那么努力,家里养的起你。
当然您非要跟我争执说想让孩子靠自己,我也不会和您争执,因为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夏虫不可语冰,意思是说没有见过冬天的夏虫永远无法理解“冰”是个什么东西,也就是指“认识的局限性”。其实我们从这里也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每当翘首长空,仰望浩瀚无边的未知宇宙,是不是会感到我们自己也多少有点象“目光短浅”的夏日小虫呢。但是,只要我们懂得自身的局限,经常保持一种宽容、谦卑的态度,我们就可以不断突破自己,实现认识和生命的升华。
2、制度不一样
原来,教不严师之惰。当学生在学校没写作业被老师留下补完作业再回家,家长回家后肯定是一顿揍,配合老师的处置方法,虽然当时家长没有过多的教育理论,但让孩子知道了,没写完作业就是不对。当学生的行为扰乱课堂记录被罚站,或搬着桌子楼道坐一节课,回家也是吃不了好果子。奖惩有度,让教师的话真的能起到作用。
现在,教之严师之则。当学生在学校没写完作业被老师留下补完作业再回家,会追着打无数个电话,这还是好的,在学校门口骂骂咧咧的也是常有的。当孩子做错事,老师批评两句,孩子回家情绪低落,马上致电学校,弹劾老师教育方式,损伤孩子自尊心。老师管的严,最后出现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老师不是不严管,老师是不敢严管。严师出高徒,现在严师不存在。
3、家长的态度不一样
原来,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说的话,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因为他知道自己缺少教育理论,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是为了自家的孩子好。
现在,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说的话,家长都会认为是挑自己家孩子的刺,自诩有些教育经验和理论做基础就对老师指指点点。看见他的错,教育他会导致您的误会,我可以不教育他,但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前些天我被家长在朋友圈不点名的批评了,说为教育界有我这样的人感到羞愤和可耻,说我不配为人师。因为我说了句:好的学生不用教,坏的学生教不会。读完我就想笑,特想为他点个赞,最后真点了,没忍住。
之前请您来学校聊孩子教育问题,您在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伸着食指,对我说:老师我见多了,你们老师都有一个通病——爱教育人。其实从那一刻起,我已经知道老师在您的心里一文不值了,话有点重,但对老师,您没有丝毫的敬意。之前有很多老教师和我说,家长要配合你,你付出才值得,不然你付出半天,还落不着好。问题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看了您的举动,我还心存幻想,能不能再努力一下,不为您,只为帮帮孩子。现在我觉得我想的太天真了。您早已把我当成了敌人。
好的学生不用教,坏的学生教不会,我说了,我承认。但请您别站在敌对面想我说的这句话话,这样您就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了坏的学生范畴,认为他是教不会的那一类。您就会感觉老师觉得他差都不教他了,事实是么?我哪天没教他?他忘了,再讲;他走神,提醒;他举手,第一时间叫他。至今没有一次我曾想过放弃过他。
回到这句话,您的爱人是幼儿园老师,我想试问是不是好的孩子不用管纪律他们也会做得很好,坏的孩子管了半天还会出现事故,这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呢?再比如:一年级入学,有个孩子已经识字量上千,100以内进退位毫无问题,是不是老师什么都不教,也能拿到不错的成绩?那那些今天教了三个字,下课就把三个字全忘了的孩子,是不是一堂课教不会他。
您可以不管他,您可以每天吃鸡在朋友圈分享,您可以以家里长辈护着他为理由放任他的错误。我身为老师,一次次的看到他的不足,我替孩子着急,因为这样的环境,他对老师没有任何的尊敬之意。给他讲题不听,叫起来回答问题乱晃,说了他一句他说:靠,我反思我应该能力有限,没教育好他,但所有老师,他都这样的行为,是我们都没有能力教育他,还是他的这种态度有您给撑腰。
算了,没法要求您理解我,更不奢望您支持我,请选择您认为对自己孩子好的方法就行,不要后悔即可。我对得起我这份职业,我以当老师为荣,我以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为幸福。
4、社会不一样
原来,家长下班回家顶多看看电视,做饭,吃饭,睡觉。
现在,家长回家抱着手机、平板玩游戏、看视频是绝大部分,吃饭都外卖解决了。
社会发展了,原来不会的题真的要自己想,去书店买本参考答案都是一种奢侈,现在手机一搜答案就出来了。丢失了动脑筋的那一个环节,孩子的思维会有提升么?
家里有意识的周末带孩子出去参观个博物馆,开阔眼界,课上一提问通晓古今。没有意识到周末扔给他手机,打开电脑打网游,出了村就哪都不知道,自己的意识把孩子局限成了井底之蛙。更别说给孩子培养一门兴趣爱好了。看见班里聪明的孩子,我多想成为他的妈妈,陪着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收获自己的幸福人生。也许是我异想天开,作为局外人,在指手画脚,可能处在那个位置,远没有您做得好。
社会在发展,对大人、对小孩,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都在提高,孩子可以不管,但是您要知道,您给孩子的陪伴、支持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