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家人,尤其是老公,向来是我们女人乐此不疲的事情。尤其生娃后,新手妈妈们“御夫”的热情一般会迅速高涨,简直比母性荷尔蒙的飙升速度还快——我当然不例外。六年多,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倒也积攒了一些所谓“干货”。分享给大家:
第一阶段:育儿先御夫
所谓“未雨绸缪”,从育儿的角度来说就是生娃前得做足功课。
不过婚后三年,我还没玩够呢,就被老公七大姑八大姨们催着生娃,所以孕前压根儿就没想过育儿这回事。及至孕后期,一想到老公一家和我的教育观念差异不小,就没由来地感到恐慌。对!搞定爷爷前,先搞定爸爸!于是,对于家庭教育一脸懵逼的我马上滚去求助度娘。
搜来搜去,找到一本冯德全老师的《早教革命》,看介绍还成,赶紧下单。不过,怎么搞定某人呢?开玩笑么,这家伙可是学思想政治的,搞不好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先被他策反了也说不定呢!
先下手为强!有天晚上,趁他心情颇嗨,我捧着书“温情脉脉”地说:“我做了好久的调查,这本挺不错,咱俩能一起学习么?”然后将它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他不情不愿地翻了几页后说:“你自己读呗!”
“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对孩子可不好啊!再说,作为爸爸,你很重要哦!我给你读行不?”我塞块“糖”,再退后一步。
“那好吧!多久?”
“每天睡前十分钟!”
“啊!太长了!”
“五分钟?”
成交!嘿嘿,“留面子效应”应用得不错,给自己点个赞!待宰的羔羊就这样乖乖掉进老娘我设计好的陷阱了!
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陪他读五分钟。这厮后知后觉,等发现掉坑后,又嚷嚷着只读三分钟。好吧,三分就三分!又过了段时间,连三分钟也不想听了!
怎么办呢?——嘿,有主意了!我跟他商量,每天趁晚饭时某电视剧还没开,一起听几分钟随书配套光盘。人家老师讲总比我“嘚啵嘚啵”强吧!
这招极为奏效!刚听第一次他就闭嘴了,还时不时主动跟我讨论一下。
——俩人终于统一战线了!嘿嘿,成功了第一步!
及至二老过来,关于养育孩子,温和的婆婆自是没话说,公公倒有一堆想法,他向来对自己教育子女颇自信。怎么办呢?
我故伎重演。您不是不认可我的育儿观么?没关系,您继续当吃瓜群众,我俩继续唱山歌!每次老公一坐到饭桌前,我就打开电脑,而这时公公也已吃完,要么出去散步,要么回卧室戴着耳机听他的秦腔去了。家里南北通透,冯老师中气十足的声音就这样在几个屋子间来回飘荡……
突然有一天,公公饭后竟没离开,放下耳机,专注地听起了讲座!
我窃喜不已,但表面上仍不露声色。果然,十多分钟后,他主动跟我俩聊起了讲座,说讲得真好!之后一段时间,关于我的育儿理念,他已经不再那么强烈地排斥了。
还有一次,经朋友介绍,我去芭学园听一个讲座。一上午下来,感觉很好。午间电话央求老公也去。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他还是坐了一小时车来了。晚上到家,公公问我都学了啥。哎!我向来嘴笨,一张口就磕磕巴巴。正发窘呢,老公竟然不请自来,在他爹面前侃侃而谈……我狂喜不已,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哈哈,成功了第二步!
以为事情就可以照着这样完美的节奏发展下去了,没想到一个乌龙事件,将一切彻底打回原形。
一天,在我的鼓动下,老公和公公随我去听讲座。到现场后,由于座位几乎已满,我们便坐到了第一排。老师一开讲,竟然直接切入儿童性教育,还以电影做素材,播放了很多场面“火辣”的片段。这些连我自己都难以接受,如坐针毡,更不要说一辈子固守传统观念的公公了!前半段从始至终,公公都涨红着脸不看屏幕,把头深深埋进两腿间掩饰窘相。一到课间休息,他马上跑出去透气,再也没进来!
后来我才意识到,搞砸的不只是这次兴师动众的听课,更是公公对我相关育儿理念的信任和接纳。他对我的理念多有微词,甚至发生过激烈冲突。比如,孩子一岁左右很粘妈。上班前我都要跟他打了招呼再走的,当然每次他都哭,我再安抚。老人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让我撒谎偷偷溜走。但我认为,分离焦虑是幼儿的正常反应,对他撒谎才会造成伤害,于是一直坚持己见。有一次,当我刚安抚完儿子、下楼不到半分钟,竟然听到了严厉的呵斥声和孩子陡然提高的哭声:“再哭就把你扔到外面去!”当我狂奔到门口时,禁闭的大门和无助地站在门外撕心裂肺大哭的儿子,瞬间撕碎了我做母亲的心,冲进去就跟公公大吵了一架。虽然后来和解了,但我们在育儿上的裂痕却越来越深。
而老公也渐渐不再听我“指挥”,依旧我行我素。我才逐渐意识到:老公也好,公公也罢,与其改造他人,不如自己单干!
第一阶段,总结来说,叫做“育儿先御夫(父)”,以惨败告终!
第二阶段:育儿自学“术”
“单飞”后,倒也粗粗地翻过几本书,包括蒙特梭利、孙瑞雪、李跃儿、尹建莉等几位老师的,也偶尔读些文章、听过几次讲座,有时奏效,有时却不能;也接触了点儿传统文化,发现它们各执一词,网络上的口水仗打得不亦乐乎。具体到我家,就是我这个“西”和老公的“中”总在“交战”,孩子夹在中间,自是受罪。
就这样举步维艰地走了一两年,直到德远出了“状况”——中班第一学期,他的状态很糟糕,老师的反馈也经常让我忧心忡忡;第二学期,他竟然严重抗拒送园。
静下来反观自己,我才意识到:儿子的状态与我关系极大。那时,不善也不喜管理的我刚接了一个全年级最聪明,能量也最大的班,五六个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个顶个聪明。尽管后来有师傅的帮助,但我仍然感到很吃力,火爆脾气。在单位已近耗竭,回到家就很难心平气和去面对正处在小中班转折期、需要妈妈全心陪伴的儿子了。如果妈妈自己没力量,就无法给到孩子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悟到:
第一,在育儿之初,我拉全家入伙,看似是为了孩子和家人好,实际上是在操控和改造他们。没人喜欢被说教、被否定、被改造。所以,必遭反抗。
第二,《大学》开篇就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相对于“育儿”、“御夫”(齐家),“修身”更近“本”。我都没能做好自己的功课,却舍本逐末,当然一无所获了!
第三,古语云:“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我执着于学习育儿方法——“术”,却忽略了修为自己——“道”,这是另一种“本末倒置”。自己内心不定,面对五花八门的育儿术,自然会乱了阵脚。
因此,第二阶段——自嗨型的学“术”也宣告破产。痛定思痛,我决定放下老公和对“术”的执著,先改造自己。
第三阶段:育儿先“自变”
进入第三个阶段,我开始致力于个人成长,核心是改造自己:坚持禅修、读成长类书籍和文章、参加工作坊,甚至做过心理咨询;也从妈妈的角度,试图改变对孩子的养育态度。
情况渐渐有所好转,但我也发现,一旦精力不济或心情糟糕,对自己的极端否定就会卷土重来;不仅如此,这种状况仍会波及老公和孩子。因为否定自己太过痛苦,就会把气撒到他们身上。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发现:“改造自己”仍然是在跟自己较劲儿,不接纳自己,就更难以接纳和认可家人和孩子。
因为,一切外境都是心境。
至少在意识层面,我终于放下了“改造”的千秋大梦!
第四阶段:育儿先育己
经过一次次碰壁,直到被撞得头破血流,我才逐渐懂得“育儿先育己”这句隽语的真正内涵。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而性格又决定了命运,所以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孩子越小,这种影响力就越大,最重要的时期是出生后的前六年。
然而,由于很多父母在心理上尚未做好养育子女的准备,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婴幼儿往往在人格发展上遭遇各种阻碍和破坏,因此心理发展就会滞留在不同阶段。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表面上已经长大,但某些心理层面人格的发育水平仍停滞在婴幼儿期,这就是心理学层面的“创伤”。带着心理创伤长大的人,一旦遭遇与幼时相似的情境,就会无意识地启动早已内化的关系模式,使创伤再现;一旦有了孩子,这种创伤的代际传递就会更为明显,形成魔咒般的轮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最讨厌的毛病都会出现在孩子身上,他们总会触动我们最激烈的情绪情感。
所谓“成长”和“育己”,就是去养育我们的内在小孩,从那些停滞的阶段开始发育,逐渐发展出成人应有的成熟人格。而养育的核心便是“爱”——即看见、滋养和接纳。经由这样充分的滋养,妈妈自信阳光、放松豁达,终能成就自己;孩子受到妈妈的影响,自然也会放松自在,活在丰盛喜悦中。我的朋友豆豆妈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带娃之外,她并没放弃热爱的事情,有空就坚持学习并练习画画。你能从她的画中感受到这个女人内心的柔软与强大!我想,看到妈妈如此热爱一件事,那般专心投入,作为孩子,一定会被妈妈所感动,她本身就已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榜样!
(朋友的习作,均已授权)
因为看见了自己,才能真正看见孩子、老公和他人。我逐渐发现,作为爸爸,老公身上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担当、耐心、细致、体贴、又充满童真……而当初只因为我自以为是,才会那般一叶障目。做自己,同时守住边界,允许孩子和老公做他们自己,即使偶有问题,都会很快化解,家庭关系就会越来越健康和谐。
有天早晨不到六点,儿子就已爬起来让我给他读漫画书,可那会儿我正在上厕所。他不满地哭嚷,吵醒了沉睡的爸爸,遭到批评后哭得更厉害了。若是以前,我一定会挨个儿说一顿。这次,我没指责爸爸,而是带儿子到没人的屋里,把他抱在怀中,耐心地等他哭够了再陪他读书。因为充分释放了情绪,儿子终能破涕为笑。后来,爸爸也跑来加入其中,这样不仅避免一场战争,而且彼此之间更亲密了。
我终于明白:根本不存在所谓“改造”——改造老公、改造公婆父母、改造孩子,甚至改造自己,所谓“育儿”,终归只有先尊重、看见、接纳自己、爱自己、做自己,进而尊重和接纳孩子和他人,允许他们以自己本来的样子生活而已。
心理学大师荣格离世前跟学生说:“你永远不要有企图改变别人的念头!你能够做的就是像太阳一样,只管发出你的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会觉得很温暖,有的人会觉得刺眼,甚至有的人会选择躲避。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深以为然。
后记:估计能坚持看到这里,很多想要“干货”的朋友都会直呼上当受骗了!只是希望大家能避免我所犯下的错、走过的“弯路”。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有更多康庄大道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前行。
这六年多下来,碰了这么多壁,走了这么多弯路后,我依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而儿子也依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娃,甚至在别人看来我们依然“问题多多”。但经历了这个过程后,我逐渐感到内心越来越顺畅和通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健康和谐。在物质层面,我们给予孩子的极少;惟愿通过重新修复和养育自己,尽可能多地用温暖与看见浇筑他稚嫩的心芽,使他在以后生命的几十年里,即使前路艰险坎坷,也依然相信世界和人生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