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原来是向前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3:42 被阅读84次
    退步原来是向前

    ①无德禅师是宋代临济宗的高僧。

    有一天,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们在寺前的围墙上画了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僧人们打好草稿,修改了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又找不出是什么原因所致。

    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大家就请禅师评鉴一下。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你们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僧人们欢喜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借机说:“不但画画是如此,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僧人们不解地问:“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便念了一首偈子: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②《插秧歌》,传为五代时期的僧人契此所作。契此俗姓张,又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

    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

    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③《菜根谭》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 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林清玄老师在散文《水中的蓝天》中说:“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电视剧《潜伏》中有一句话:“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④虚云和尚开示:“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

    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

    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

    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

    但如何才做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是被苦乐境界转了。

    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抄》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

    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别心,不生烦恼心吗?若能则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长期在烦恼中过日子就苦了。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退步原来是向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a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