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怀左同学训练营小荐荐的读书社
《我·世界》:你认为的不可能都是因为你的大脑认知不够。

《我·世界》:你认为的不可能都是因为你的大脑认知不够。

作者: 7f99d087fe24 | 来源:发表于2017-08-12 10:22 被阅读751次
《我·世界》:你认为的不可能都是因为你的大脑认知不够。

这本书更偏向于理科,作者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融合到一起,发现了一些共通的东西。

但是,你看,宗教和哲学,本身就很高深,很难理解。作者说的科学,主要是高中理科生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有些概念更难懂。

其实翻开书的时候我就庆幸自己高中学的是理科,否则的话,这本书真的很难看下去。我大学以及现在的工作,都是文科类。我家里的书,大体都是文科类。但是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学过三年的理科。因为你学过理科以后,未来可以很容易的读文科类书籍。但是如果你学的文科,理科书籍很难懂,而且也很难花上几年的时间学习理科知识。

接着说这本书。它不是一本纯科学的书,也不是一本纯哲学的书,是二者融合的书。

举个例子:

被截肢的人能感受到自己并不存在的肢体的疼痛吗?
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梦境吗?
月亮在没人观察的时候是否存在?
时间有起点吗?
有没有一种科学技术能让人感到神就在身边呢?

……看了这本书以后,前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yes。

这本书一共有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章,但我个人认为最后两张纯粹是凑字数的,没啥价值,读了浪费时间。前五章还是可以看看的。因为这本书偏向于理论,有一些概念不是很好理解,我就挑几个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人类和世界的关系,类似于小蚂蚁和大盒子,也就是所谓的“盒子世界”。

第一,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科学上讲是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空间的爆炸,而不是空间中物体的爆炸。是空间本身膨胀了,而不是空间中物体在膨胀。宇宙的由来,就和老子《道德经》“无中生有”的理念不谋而合。原文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二:那么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物质和能量。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能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世界阴阳互补的两面。这和佛经中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出一辙。这两个例子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家这种阴阳理论和现代科学神奇的一致。

第三:对立统一概念,对立即互补。

万物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子性。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都只能看到其中一面?用普通人能懂的话说,就好比一枚硬币,有正面也有反面,你用相机拍照,怎么都只能拍到它的一面。它的正反两面貌似互斥,实则互补,缺一不可。这多像中国的阴阳理论啊!

这里我想到电影《大护法》里面的一句台词:能成为对手的一定是知己。还有电影版三生三世的设定是夜华和墨渊其实是一个人,一个死了,另一个才能苏醒。合二为一才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以上就是第一章,基本就是这些科学的定理和传统阴阳理论的相似之处。

第二章:讲的是真实的世界。

眼见的就是事实吗?

意大利蒙扎市议会曾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残忍的,因为鱼缸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这挺有意思的。我们自己也许就生活在一个人类还无法察觉的鱼缸里,我们看到的,并非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从眼球的构造来看,世界是我们脑海中的投影,而这个投影不一定是真实的。这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庄子的“庄周梦蝶”如出一辙。唯物主义竟然论证出了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具有阴阳互补的特性。世界就在那,并没有唯物和唯心区分隔阂,是人类的思维太狭隘,必须把世界放在唯物或唯心的格子中。

第三章,点了书的名字。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的中心,这个以“我”为中心的世界,简称“我·世界”,也就是本书的题目。

每个“我”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独特的世界里,并不存在一个大家共同认知的世界。测不准原理、相对论、量子物理都在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

正如霍金说:并没有独立于观察者之外的绝对真实,只有相对于观察者脑海中某种模型为基础的真实。科学强调“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人类能检验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每个人的经验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窦娥冤里的六月飞雪,那如果是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呢,六月不下雪才不正常。

接下来说“自我为中心的宗教”。宗教最根本的基石是信仰,但是人们的信仰并非一成不变的。举个例子,印度的埃洛拉石窟,分别属于三种宗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因为不同年代流行的是不同的宗教,这和当时统治者的信仰、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都有联系?不同的宗教会有更替,同一个宗教一般都有很多个支派,所以,追求完全相同的、一成不变的信仰,美名其曰真理,与宗教的历史和行为是自相矛盾的。而且,教义是由人写在传播媒介上的,又由人来解读。教义随历史演化,是人的东西,不是神的。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信仰,因为他们有各自的精神世界。即“我·世界”,两个人的“我·世界”发生交集时会有同步化,佛教把这种关系叫做“缘”,缘分的缘。

第四章:

人类“我世界”的来源,要么是自生自灭的,要么是由一个外面的世界设计导致的。

地球和它周围的环境就像是专门为人类设计的摇篮。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整个宇宙都像是被精心设计和搭建起来的积木,哪怕稍微改变一点就坍塌了,人类将无法存在。比如说空气,水,阳光,等等。后边还解释了人类起源的过程,我就不多说了。

第五章;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讲梵和轮回。古印度哲学家认为,灵魂是从一个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被称为“梵”的东西里来的。梵像个海洋,所有的灵魂都是相连的,一体的,处于一种没有悲喜,没有时间的状态。老子所说的“道”也同理,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也同理。人类在梵的海洋里周而复始的涌起来,落下去,就是所谓的轮回。所以古今中外的哲学都有相通之处。

再有就是说,神是超自然的,人类尚不能理解的智慧或力量。人类总是把不能理解的事物归因于神迹,一旦理解,又去相信新的神迹。是不是神迹,是以人的认知能力划分的。科学和宗教也是阴阳互补的,道教的“天人合一”也能解释这个问题。

这就是我要分享的前五章。看这种科普类的书很容易睡着,大家谨慎入坑。但是对于提升自己的认知,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宗教,哲学与科学,融合到一起,挺好玩的。

相关文章

  • 《我·世界》:你认为的不可能都是因为你的大脑认知不够。

    这本书更偏向于理科,作者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融合到一起,发现了一些共通的东西。 但是,你看,宗教和哲学,本身就很高...

  • 加速成长

    【执行力不强,归根结底还在于认知不够。】 我认为执行力不强还是在于认知不够。因为我的个人例子就是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我...

  • 年过完了,撸起袖子干吧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或者也可以说几乎所有你所认为的不可能,往往都是因为你还没找着能翘起这个不可能主要的支点,所...

  • 不要纠结自己的一时沉寂

    文/林江影月 你世界里所有的不可能都是你自己认为的,跟事情本身无关。 你经常有不可能的信念或许来...

  • 一切都是对的

    世界上没有不对的事情!所有的事都是对的!就连你认为“你自己是不对的”,它都是对的! 因为你一切的想法、认知和行为,...

  • 520

    我认为我还不够爱你…… 因为我给你发了红包,是因为我觉得担心你会认为,我不够爱你! 因为你没有表达对我的感情,什么...

  • 提升认知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 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世界的认知有缺陷。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

  • 共生的思考——群的力量

    别人的大脑都是我的大脑的一部分延伸,要充分利用起来。如果你觉得自己这个大脑不够聪明,运算能力不够,那么你需要...

  • 因为你,我的整个世界都是你

    文/慕新阳 巷升说,他感受过这个世界的冰冷,品尝过这个世界的艰辛,庆幸的是,最爱的那个人,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 和...

  • 因为你,我的整个世界都是你

    图片来自网络 文/慕新阳 巷升说,他感受过这个世界的冰冷,品尝过这个世界的艰辛,庆幸的是,最爱的那个人,始终陪伴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世界》:你认为的不可能都是因为你的大脑认知不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bd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