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蚂蚁先生
某女子抬头走路不慎跌入无盖下水道,只因轻信网友谣言:“别低头,皇冠会掉”。——沃 · 兹基 · 硕德
-01-
很多年前上语文考试的时候,写过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的细节记不清了,大概的情节是:男孩出了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很难过,在雨里狂奔。碰见一个陌生女孩,给他打伞,鼓励他,安慰他。男孩有了希望,有了勇气,乐观生活,终于治好了自己的眼睛。最后才发现,事情的真相是,那个女孩,也是个瞎子。
那时候的自己虽然很中二,但是心智已经发育,这篇心灵鸡汤,被我一眼看穿。虚假的故事,矫揉的情节,扁平的人物,肉麻的文笔,俗气的结尾,完全没有分析的价值,完全无法感动苛刻的我,反而引发了自己延髓部位的呕吐中枢兴奋,进而激发了我大脑皮层吐槽回路的活动,最终也直接导致了那次考试中,我语文成绩的崩盘。
可即便如此,在我过去20多年短暂的人生经历中,我曾经还是被一碗能给人打足鸡血的心灵鸡汤荼毒了许多年,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碗鸡汤我相信每一个学生时代的人都听说过:合群,是走向平庸和堕落的开始。
乍一听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在透露出反鸡汤的味道,言辞犀利,语意冰冷,甚至还有点负能量,让你仿佛触摸到了社交现实的冰冷。可推敲之下探究其本质,与心灵鸡汤别无二致,尽信之,你就输了。
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桀骜不驯,自命不凡,在期末考试周的时候,我每天起早贪黑跑图书馆,认真啃书复习,自认感觉充实,可当我晚上回到宿舍里和室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自学的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我向一位学霸学姐求助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到现在我都记得她当时和我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单打独斗。我经常被朋友调侃是个伪文青,经常夜静阑珊,室友们都已经睡觉,我还在电脑面前码字。自己的书单里也常常列着许多被人或听过或未曾听过的著作。可是!每逢考试周,我还是抱紧学霸室友的大腿,每逢心情不好事业不顺,我还是会求助于自己的好朋友。平心而论,我在写作、阅读、思考上倾注了比大多数人要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为此牺牲了社交和娱乐的时间,这算不算“不合群”?可为什么我在学习、求职、情感、生活上还是会去寻求朋友们的帮助?
对于“合群,是走向平庸和堕落的开始。”这句话的语境之中,有两类人——一种是勤于律己,求知若愚,每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的“现充党”;另一种是整天宅在寝室,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喜欢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堕落党”。可是联系实际,你会发现这样的人群区分实在是太极端了。无论是兢兢业业刻苦努力的人,还是每天沉迷游戏堕落其中的人,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肯定有,但绝对不多。
“合群,是走向平庸和堕落的开始。”这句话其实本身的确代表了一种现象,《乌合之众》里对这种合群现象做过详细的解释,就是在群体中习惯性地和别人做一样的事,容易丧失自己进取的动力,于是变得平庸。平心而论,这句话本身有点偏激但是的确说出了一部分事实。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句话没有给出一种解决的思路,而很多人会想当然地得出“不合群就不会走向平庸和堕落”这样一个结论。于是就会往“不合群”的方向发展,而忽视更深层次的内心自省和独立思考。
事实上,很多人花了一辈子,依然没办法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心灵鸡汤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格不独立,一个人精神价值等等的体现要依附于外物而非自己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我以前不懂,直到我曾和一位老先生聊天的时候他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你们现在这些娃娃呀!老想着出人头地,争破脑袋要做人上人,那是最日侬的事情;要做就做人中人,不过那可能得花一辈子。”(日侬:云南方言,语意愚蠢的行为)
-02-
有限的人生经历经常提醒我一个简单粗暴的道理:冰冷的逆耳忠言总好过违心的励志劝勉。回首过去,太多人将人生中那些言不由衷的赞美之词,都送给了一些泛泛之交。
然而现在想来,这简直是一种由修养带来的出于礼貌的“恶意”,因为我不自觉地充当起别人的人生导师。众所周知,热衷于充当别人的人生导师的人,多半是个愚蠢的傻逼。
在我中学的时候,网络小说开始在各大初高中校园里流传,每个男生都有一个屌丝逆袭变人赢的白日梦,每个女生都有一个玛丽苏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幻想。而我那时候,想着的,是我也想写小说。热血上脑加上看了不少“韩寒式”的文章,我开始写小说。中二病最严重的年级,很多人常常幻想自己能成为一个韩寒式的作家,幻想着随便编几个故事,百万版税就能收入囊中。
于是乎,对“喝酸奶不用舔瓶盖”式美好生活的意淫,成为了我幻想成为一个作家的最大动力。我曾经在网上私聊过一位热门网络小说的作者,我问他该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在和他聊过对文学、对写作、对小说世界观架构等等之后,我异常兴奋,我以为对方会给我一个“加油,为你的梦想努力吧!”、“你一定会成为像海贼王那样的男人的!”、“认定了的事情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这样的励志鸡汤,可良久之后,屏幕那方只是给我回了几个冰冷的微软雅黑:“我觉得你现在的能力写不了小说......学生就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
我不服气,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写出一个像样的故事,让一堆网友为我点赞,然后我再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啪啪啪打他的脸,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而且大错特错。由于没有任何艺术修养,更不知道文学创作的技巧,更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去开拓故事的世界观,让我写出的稿子在网上无人问津,评论区里网友们连个“垃圾”都不削于留下。我把稿子给我的一个同学看,他是个网文的重度发烧友,看完之后,感慨万千,给我留下了一首藏头诗:
蜡照半笼金翡翠
基连岛屿规模壮
玩影冯妃堪比艳
意行着脚到精庐
嗯,我可能真的不适合当一个作家。
-03-
很多人在给别人输出建议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在意自己是不是滴水不漏,是不是足够有修养,有没有让对方尴尬,根本就忘记了其实对方在问自己意见的时候,是想听到自己真正的内心想法。如果你不好意思实话实说,宁愿避而不答,也好过给别人以错误的信息。毕竟,很大程度上,问问题的人想知道的是答案,而不仅仅是赞美。
冰冷的逆耳忠言总好过违心的励志劝勉。
任何形式的偏见都无处不在,我们一直都包含成见,但我们自己并不知情。尽管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对任何群体都无偏见,但我们大脑的活动却说明并非如此。每当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想要去做某件事情却又觉得自己可能不太适合而犹豫不决,寻求他人的建议的时候,情感上总是希望对方能给予自己理解、肯定和鼓励,然后再自欺欺人一番,告诉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电影《分手大师》里影射了当下中国最具讽刺意义的一个现象,就是许多一事无成的人,竟然靠着宣扬充满鸡血的“成功学”获得了财富自由。的确,李太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打动了很多人,当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大谈《将进酒》的豪迈之时,我心里存疑——太白先生只说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并没有告诉我“你是什么材?”、“哪里有用?”、“什么时候能有用?”、“该怎么用?”,是的,什么都没有!我幡然醒悟,无论是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曹阿瞒的“望梅止渴”,都是一碗碗毒鸡汤,原来古人熬鸡汤的手段比我等草民高到不知哪里去......
而他之所以敢逼格尽显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是因为人家“腹有诗书气自华”,可别人呢?这么一想,难免心疼高力士一秒钟,本来只想安安静静地在玄宗欧巴身边做个太监,结果既要看别人装逼,还得躺中枪给人脱靴。
别太相信别人对你的励志劝勉,生活中每一个决定终究还是需要由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分析。他人友善的鼓励你,是因为他们根本和你的人生没有半毛钱关系,更不可能为你的错误决定负责。这类来自别人的违心鼓励,常常让我们陷入到一种判断力指南针失灵的磁场之中,而这种失去方向感的暗示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逆转的,非常容易让原本踌躇不定的你愈加滑向错误的陷阱当中去,然后眼睛盯着已经付出的成本扼腕叹息。然后又投入到“坚持就是胜利”的幻境之中,心存不甘,执拗地将自己本来就贫瘠的金钱、精力和时间,继续投入到错误的事情上面。
你问,你适不适合做篮球运动员?
很多人都说你的个子很高适合打篮球,可是你发现乒乓球更适合你;
我问,我能不能像李云迪一样有艺术细胞?
很多人看到我手指修长就鼓励我说应该去学钢琴,可是我发现修长的手指让我在撸代码的时候行云流水。
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老鼠儿子会打洞。但很多时候,很多被鸡汤荼毒的人错误而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是个全才,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可现实是:大多数人在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被解雇了,穷游一圈本以为自己会调整个状态变得更好,可生活却还是一团糟。
我并不是排斥那些背包客和旅游族,我想说的是,生活中最令人欣慰的事情,是你即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又找到了自己的特长,而那些能把兴趣和特长结合起来生活的人才是真的充实。因为兴趣能为你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内驱力,而特长能为你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成就感。
人生任何一个阶段的“筛选”都只是一种形式,别被这些一时的标准迷惑。
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世俗的选择永远都会给努力的人以入口,也永远都会给想离开的人以出口,只是你无论怎么选,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那么认识自己这件事情,恐怕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越早,你就可以以越小的代价去选择你是应当离开,还是应当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