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觉得,在大学里,我最后悔做的两件事,一件是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另一件就是在这个比赛中担任队长。
当时在学校组织参赛报名的时候,我脑袋里恰好闪过一个新奇的想法可以用来参赛,又因为如果参加比赛获奖,期末会获得综合素质加分,以一定的百分比记入期末成绩中,当时就抱着“拿点综合素质加分”的想法报了名。
在我参加的这一年里,恰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学生创业热潮,学校为了能在这个重量级的比赛中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可以走出去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所以非常重视这个比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请来各种投资人,创业大赛专家来指导我们,当然也相应地对各个参赛团队的作品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我们团队成员也渐渐从两三个人逐步扩大到十个人,两个负责技术开发,六个负责商业运营,包括商业计划书修改,答辩,展板设计制作,运营,PPT设计等各种事宜。借着以前参加比赛的经验,我带着团队从校初赛,校复赛,校决赛一直摸爬滚打地通过了省初赛进入了决赛。一路走来已然不易,但是这时候折磨才刚刚开始……
入围省决赛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推翻重来,做到精益求精,工作量陡增,学校隔三岔五组织模拟答辩,而每次答辩又要看到我们的进步,答辩所用的PPT隔几天就会完全盖头换面。但是整个项目是从零开始,而比赛又会有人员限制,所以在任务紧,人手少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承担很大的工作量。
更困难的,我们从“CEO”到“员工”都是一群毫无半点工作经验的“实习生”,一切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实践。我们的项目也只是诞生于学校的理想环境中,丝毫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而甚至有些项目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过来的。
另外,大学的比赛团队也不同于职场里的公司,这里没有激励制度,也没有强制措施。每个人在团队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责任心。时值团队很多成员都处在了大三这个大学最重要的节点上,想找工作的也需要考虑实习的事情,有希望保研的同学也在尽力提升自己的绩点,而下定决心考研的同学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备战起来。来自学业的压力,对前途的迷茫本来已经很是棘手,再加上需要抽出大量时间来“无私”地完成团队参赛的各项工作,本来就非常不容易。作为队长的我,不仅需要监督每件事的进度,还需要尽力提高成员们的积极性。
“我们是不是很傻,听说**同学买个专利就把综合素质分加满了,我们都有希望保研,而保研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学习绩点,这种比赛我们投入这么大精力是不是有点太不值得了?”这一天又同往常一样开会商量比赛的事情到很晚,散会的时候,团队里“二把手”小心翼翼地问我。在这些靠花钱“买到”综合素质加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面前,我们的做法显得可笑之极。
更重要的是,此时我参加的其他几个比赛早已使我的综合素质加分达到了上限,对于希望保研的我来说,继续参加比赛毫无必要,放弃比赛似乎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放弃同时也意味着对学校,对队友的不负责任。内心苦苦挣扎之后,我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撑下去。
就这样,在无数次起早贪黑与指导老师不断地交流,与整个团队不断地磨合之后,终于熬到了五月底,我们走入了省赛的赛场上。尤记得那几天格外燥热,连着三天呆在闷热的宾馆里,每个人都疲惫至极,但仍然都像上了发条的录音机,精神紧绷,一遍遍预演着比赛流程。那时的我们,项目介绍甚至可以张口就来。当然这也给我留下了“后遗症”,以致在比赛后的很长时间,我还能够脱口而出演讲稿的一大段。
五月结束,这个比赛也最终画上了句号。任何的努力似乎也抵不过比赛的不确定性。最终,项目遗憾止步省银奖。放下比赛回到学校,我又匆匆开始了保研的准备。然而祸不单行,由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特别是大三这学年的成绩拉了后腿,我与保研名额失之交臂,夏令营拿到的两个目标学校的offer也失去了效用。
这个时候怎么后悔都没有用了,距离考研已经只剩4个多月,我不甘心就这么失掉了读研的机会,又担心四个月的准备时间根本没办法把我送入理想的学府。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背水一战,为自己的未来拼一把!
考研的岁月非常难熬。有时候,学累了的我常常会想:是不是当时果断放弃这个比赛,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现在就不用这么辛苦考研呢?
尽管心有不甘,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考研的时光也在笔尖的舞动下渐渐流逝。初试、复试,一切尘埃落定,幸运的是,我险之又险地获得这场背水之战的胜利,还是如愿以偿考上了研究生。
但是,从此一旦谈论起读研有关的话题,我总会愤愤不平地加一句:要不是当年投入大量精力在这个比赛,我哪需要考研!
前两天,和团队里的一个成员聊天,回想起准备比赛的那段“峥嵘岁月”,她问我:“你觉得我们当时选择把比赛坚持下来,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下意识地正要脱口而出:“当然是错的!”忽然,我觉得我一直以来以考研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比赛,那么,在其他方面呢?我歪着头想了很久,这样给出了答案。
诚然,单单在挑战杯这个舞台上,我们确实没有得到完美的结果。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完善的作品借着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东风,在其他比赛中斩获了包括国奖等各种奖项,也拿到了不少比赛奖金,每个当初奋斗的队友,都意外地能够拿到一个数千元的“大红包”。
当然,在比赛的磨砺中,团队成员也进步了很多,负责技术开发的成员也在校招中PK掉一大波本校学生,获得了华为实习生资格,据说当时和HR就这个项目聊了很久,另两个队友也顺利进入研究生深造。
对我自己来说,在研究生复试的20分钟时间里,作为我本科能够拿得出手的两个项目之一,我和面试的老师们在这个项目上聊了很久,又由于对项目的非常熟悉,老师很满意,这也有效地弥补了我英语的弱项,在英语面试环节用中文问答的劣势中,依旧得到了复试总成绩第一的结果,完成了考研的逆袭。同时,也免去了面试问到自己不会的专业知识的风险。
当然,这次参赛中我收获的“财富”还远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我在了解了整个商业的运作过程,培养了我的团队组织能力与互联网思维。也告诉了我怎样在高压下处理棘手的难题。我相信,这些“财富”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依旧会不定时的出来冒个泡,给我一个惊喜。它们不单单是花几百块钱买个专利就能得到的。
恰好,几天前,我遇到了一个做智能车的大神,他虽然在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中拿到了国家二等奖的成绩(按规定这种奖项可以直接保研),但由于翘课去调试智能车而平时成绩不达标挂了科,同样痛失了保研资格,所谓成也智能车,败也智能车。当问到他后悔参加这个比赛吗?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回答:“后悔个锤子!做智能车的时候老子才感觉真正上了大学。”对了,虽然多折腾了几个月,但他同样因为强大的专业实践能力,在研究生复试中逆袭,去了一所非常好的学校。
临近毕业,回头再看看大学的经历,走过的路,总会在生命中留下痕迹。那些大学中貌似“吃亏”的事情,最后似乎都会让我受益一生。此时,我算真正明白了:时光不会辜负任何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会将你的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还给你。现在的一分耕耘,总会在未来送还你一个大礼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