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的逼格在于什么「1」?

作者: 醉了君莫笑 | 来源:发表于2014-11-12 10:21 被阅读1041次

    本文作者Flora Z大大。
    一说到听黑胶,旁边的人就会不由发出赞叹“好有逼格”。那么问题来了,黑胶的逼格究竟在于什么?
    “因为贵”,“因为买了别人听不了”。嗯~这确实是装逼的好理由,越少人能享受的,总是越有逼格的样子。
    当然,黑胶的珍贵不是为了装。那好在哪儿?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音质好。
    所谓音质,既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那么好音质是什么?音响店试音碟那样听起来圆润无瑕疵,天籁立体声,5.1环绕是好音质么?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那黑胶不适合你。
    越好的音质应该是越接近于原声,越接近于现场。但原声≠零瑕疵!

    从两个常规的载体来讨论,黑胶跟CD有什么区别?
    至今我们抛弃黑胶的理由还是那个:笨重又昂贵,需要护理而又容易磨损;在音质超凡和外形小巧的iPod面前,不被淘汰真没有天理了。
    但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倒退”,复黑胶之古呢?是因为「高逼格」?
    黑胶的高逼格在于它没有数模转换,CD是将声音数字信号进行二次转换之后刻录的。更简单的说,听黑胶你听到的是原声波形,听CD你听到的是10101。
    CD的标准采样率是44.1kHz,也就是每秒采集44100个样本。根据采样定理,这样的采样率只能保证还原20kHz频率以下的声音,20kHz以上的高频声音CD从根本上不能保存和回放。
    黑胶的采样率呢?黑胶不采样,而是把连续的声音信号刻录在沟槽中,直接的模拟信号刻录,也就是说,黑胶会把现场的一切声音都纪录下来,包括CD没有的20kHz以上的高频信息。
    听起来很抽象?那就具象的看一看,海上钢琴师的经典片段形象的展示黑胶的记录方式。


    影片里展示的是原始的黑胶刻录方式,现在的黑胶刻录原理一样,不过在器械上有了大进步,如下来自GZmedia刻录现场。

    早期的黑胶母版是用质地较软的材质进行刻录的,现在母版改用金属材质,更适合保存、批量生产、不易磨损。黑胶的刻录关键,是器械与材质的质量,每一条纹路都必须清晰,准确。
    显微镜下的刻录沟槽,藏着声音的精髓。

    与数字录音不同,模拟录音中,现场乐器的轻重、人声的波动、空气的流通、麦克风的摆位,都影响沟槽的深浅、宽窄、纹路。金属母版诞生后,会再拓出子版用于压印黑胶,是的!黑胶是压出来的!如题图。
    这时候就有人吐槽,人耳能分辨声音的最高频率不超过22kHz,而当声音超过20kHz时,绝大多数人完全听不到的。也就是听不到这部分采样对音调、音色有任何影响。 但是这些听不到的频率真的对感官一点影响都没有吗?若是如此,现场的意义又何在?
    我想,黑胶最珍贵的地方,便是每一张碟独一无二的现场质感,高保真度最大还原了录音当时的气氛。此非数字信号的转换以及后期能比拟的。
    当然,影响黑胶的好坏因素还有很多,不仅仅是现场的质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xXPzXj:在于我不听啊哈
      • UBqTkK:很好的文章,可惜看到我最感兴趣的时候,就没了。

        衡量音质最重要的有三个因素,分别是频率响应,动态范围和非线性失真。然而这是对音乐转录回放链条进行的技术性评判。人的听觉和对音乐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虽然在可听范围内的上述三个因素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音乐本身的内涵。这内涵已经超出音乐本身,而成为人格、社会地位和属性、自我认同、情绪表达等等「社会因素」的集合。这种内涵不仅存在于音乐本身,更存在于用来听音乐的器材——因为在当今,器材的「逼格」也成为了音乐所带有的「社会因素」的一部分。我每次谈这个话题都想说beats的耳机,其实这就是一个品牌市场营销大于产品本身质量的范例。有句话叫you are what you wear,其实也可以说you are what you hear. 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通常用音乐喜好来将自己归类于某一个群体。这和穿衣服一样,许多人穿衣、买包不是因为喜欢、舒服,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属性和生活态度。

        回到黑胶的问题上面来。如果CD和黑胶出现在同一个时代,那么黑胶肯定会被冷清。现如今,曾经被冷落了几年的黑胶由于成本高、器材贵起来没边、有历史韵味和价值等等「社会附加」,又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东东。在德国的电器超市有专门的黑胶唱片货架,几乎所有的最新的专辑都有黑胶版本。这个潮流也许很快会蔓延到国内去。

      • UBqTkK:@高磊 虽然说超过20kHz的声音人类听不到(一般认为人过了20岁以后就只能听到16kHz了),但是这种限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在采样靠近20kHz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非线性失真(事实上大部分器材超过10kHz左右之后就会急转直下),而这个失真发生在20kHz以下,是客观可以察觉的。
      • UBqTkK:@饱醉豚 这个我们系主任以前做过一个广播节目,他老人家的结论就是黑胶的优势完全是「Kopfsache」,也就是心理因素。
      • 草莓长毛:Oh, Arctic Monkeys
      • 醉了君莫笑:@饱醉豚 对的,私以为模拟声只是理论上的优势
      • 醉了君莫笑:@高磊 是的,有点太绝对,毕竟每个人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理条件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听觉能力,但不吹毛求疵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
      • ZUjqAZ:超过20kHz的声音人类是听不见的,拿这个来说事也太玄学了吧…
      • rHypHw: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模拟声优势在事实上完全不存在。黑胶真正的逼格在于其缺陷:必须压缩动态范围,必须接受噪音。在普通家庭环境中,经过压缩的音乐比原汁原味的现场实录好听得多。很多人用开盘机转录cd,或者用单端甲类变压器输出胆机功放,都得益于动态范围的压缩。
      • ac9dd98cba92:哈哈哈,我家里还有很多上几个世纪留下来的黑胶,因为播放黑胶的那个“庞然大物”被嫌弃了,所以黑胶在家里都成摆设了。原来这么逼格
      • LostAbaddon:看来要装逼也要有学术啊!

      本文标题:黑胶的逼格在于什么「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zb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