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城市轴线”
▽
来自古巴的专家Angela Rojas这样评价中轴线。她说:“我喜欢这种和谐的‘混搭’。一条线串下来,历史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经典痕迹都可以看到。中轴线的动态保护,为许多国际化城市的重建和复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一种城市精神
歌德说:世界上有两种和平的暴力,一种是法律;另一种是礼节。
与残酷暴力的统治相比,建立一套温和的礼节秩序当然是为政者的首选。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在国际上素有“ 礼仪之邦 ”之称,而紫禁城的设计更是将这种观点具象化了:一条皇城轴线穿城而过,像龙脉一样关乎着子民的命运。
每每看到西方国家的人不远万里来体验这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都会在心里留下一点触动:
“我们原本已经拥有的文明和文化已经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而它们现在正在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这很奇怪。我们追问,那颗继承了民族血液、浑然天成的东方之美的种子究竟去了哪里?”
奥林匹克体育公园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场国际盛事举办的主要场地。
既是皇城中轴线的向外延伸,又意喻中华千年历史文化的延续。
其设计汇集了海内外近百家单位的顶级建筑设计师的优秀智慧。
北京构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杜孝民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 杜孝民与奥体 ---—
2000年4月-7月参加国际竞赛,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北京城市的中轴线。在很早的时候,“中心”思想就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投射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上,梁思成先生也曾说过,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在世界城市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纪念性,所以如何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不破坏中轴线,又能体现纪念性,这是主办方迫切需要得到的一个答案。
当时全球有50多个设计单位参与规划,大部分团队来自境外,国内团队不多,在西方人眼里体现纪念性就是要有一个高大上的地标,比如埃菲尔铁塔、方尖碑、凯旋门等等。可是中国人也有自己独到的智慧,所以我们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面对这样有气魄的建筑总布局,我们没有勇气让任何一个人造的事物去影响北京轴线的完整,最后便选择了将大自然放在这里:
将森林公园作为这个轴线的节点,让奥林匹克的所有场馆都避开中心,包括附近的转播塔和北侧的景观塔,也是合理避开轴线的,从近处看是森林公园,从远处看则是燕山山脉。
没有任何人工制造的建筑,所有最完美的作品都自然地进入,朴素而不留痕迹,真正阐述了理念的本真境界。这个方案虽然在竞标的最后只拿到第三名,但是用广袤的自然空间来展示轴线源远流长的这种想法,成为奥运申办成功以后奥组委在进行第二轮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原则。
—--- 东西方差异 ---—
不同文化和宗教反映在建筑上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在西方人眼里,但凡是具有纪念性的建筑都应该具有单体的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扩展,突兀高耸,直指神明,城市布局则多为同心放射状,外向开放,追求外在的进取和自由性,反映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信仰。
在东方人眼里,中国建筑无论是多么高大雄伟,却很少会给人一种“直耸云端”的距离感。东方人喜欢研究对人的“理解与控制”,智慧的高低常常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物的相适性上,所以东方的建筑时而广袤无垠,时而深沉庄重,对意境的理解和塑造充满了哲学的思辨。
—--- 使命与责任 ---—
现在的孩子几乎很少有人能写得一手好字, 他们基本不太熟悉自己出生长大的城市、身边的历史、还有每天都擦肩而过的文化,他们也不太理解那些古老的木质建筑为何在没有钉子的情况下还能千年不倒,他们很少有人知道京剧里的花脸都代表了什么意思。
当他们徜徉在悠远仓古的古建筑之中,为那些随处躲藏的文化元素而感到震撼,却不知这种美的设计灵感和背后的文化规则同样耐人寻味。
梁思成说:“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
中国文化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有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有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理念……这些智慧同样蕴含着现代的力量,足以在每段历史进程中留下印记。
【档案讲解】
﹉﹉﹉﹉﹉﹉﹉﹉﹉﹉﹉﹉﹉﹉﹉﹉﹉﹉﹉﹉﹉﹉﹉﹉﹉﹉﹉
▼
▼
皇城中轴线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中轴线,2013.01.29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中国”名称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含有“中央之国”、在中国古代先民创立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就确定“土”的位置在中央。
1
轴线起源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 150 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2
发展历史
元朝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代至今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建筑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建筑亦位于此条轴线上。
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
明清
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
故宫的建筑多数东西对称。太和殿等主要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人们在后门桥的河泥里发现了石老鼠(地支子鼠),在前门附近的河里发现了石马(地支午马)。
新中国
● 天安门广场改造
1949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轴线上。
1952年,广场中央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则是基本对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1976年毛泽东逝世之后,在原中华门的位置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 中轴线北延
北京申办1990年亚运会成功之后,为了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北京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了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奥体中心。
● 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了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两个建筑一圆一方,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
再向北,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
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地下已有北京地铁8号线。该线将延长,成为贯穿北京南北中轴线地下交通大动脉。
中轴线再进行北延的设想已经出现,但规划尚未出台。
● 南中轴治理计划
2003年,北京市启动了南中轴治理计划。对前门以南的道路进行改造。
2008年,南中轴快速公交全线贯通,自前门至德茂庄,全程15.8公里。
● 前门大街改造
主条目:前门大街
2007年5月9日,前门大街前门至珠市口段开始改造,2008年5月28日完工,同年8月7日对外开放。改造工程重现了前门大街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改造恢复了前门大街的有轨电车“当当车”,2009年元旦开始运营。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