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流逝,如此可惜又如此自然。纵然常有感叹,可人们总说不清逝去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对于自身的怜悯和爱也总让人原谅自己的遗忘和错过。有时候怜悯是必要的,灵魂独自在世间摸索本身就不容易,倘若自己再不宽容些,可怎的是好?但有时候又不免对自己过于怜悯,以至于浑浑噩噩几日几月也总有借口抚慰忐忑的心灵,然后任其再耍无赖的小儿脾气,变得懒散而脆弱。
这一年即将过去,有时候觉得这一日日时光像一个个顽石,需要人去研磨才出各种的奇珍异宝,每一日日的财富就是这样积累下来,靠的是工匠的坚持。然而,总有些时候,懒散的工匠颓丧着,任日子黯淡无光甚至显得丑陋狰狞,得过且过。
如今很多人已经无法想象长期独处,也不将独处视为一种选择。(于现代社会而言,长期的独处是非常不可行的)然而,唯有在独处的时候人方与自己有了最近的距离,越发看得清日子是怎样被虚掷,又怎样散发勃勃生机。
更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成功是一件不容刻缓的事情,也时常看到有少数运气与实力兼具的英才于少年时便功成名就,如今却越发觉得许多事情合该“尽人事,听天命”,过分营求必有后患。有太多人在人生最接近顶峰的时候,得意忘形,最后害人害己。这是万万不想重复的路,故而对自己缓慢的步伐也越加从容——总归最终要攀登的山峰林立在那儿,总有一天会攀爬到顶峰。当然,倘若生命终结在某一个节点,除了遗憾也不应当又多少怨怼。
我们如今不怎么讲因果了,虽然人类学本身是极其重视整体观的,但是鲜少将这一因果整体观应用到人生上来看。如今看来,因果确实不得不加以重视——这里的因果并非神学玄学中的神秘因果轮回,只是切实的唯物主义因果关系。幼年时四岁即进入学堂,其后又各种辗转,鲜少与父母和兄弟姊妹又相处的日子,以至于养成性格中对父母弟妹的漠然,更对责任一词感到嗤之以鼻,直到在二十岁之际重新与父母弟妹相处,方才理解何为家,又应如何对待家。人没有家也能够生活,但若是有家而不能理解家,多少是令人沮丧的。羊羔尚思反哺,何况为人。“孝悌”之说,似乎也很少再听到了。
想起当年某老师对学生毫无道理的诋毁,“自私自利,丝毫不为他考虑”。或许确实有些如此罢。只是普通老师和学生之间注定是有这样的距离的,再进一步,能够如何呢?还能重现古代恩师徒弟之间的情谊吗?本身就不应该对于他人有过多的索取。消费主义的盛行确实让许多东西变得更加冰冷,市场是最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然而人情并非是资源。
胡扯良多,文章本身也不图主题明显。只是随意说些,久未成文,内容也琐碎。这些日子继续翻阅《格言联璧》,看古人的思想,总感觉古人的理想真是高,不求名不求利,却想的是立揭地掀天的大事业、万古流传的大功名。说到底,我们现代人又何尝比他们差呢?如果说,我们比他们更加认得清现实,不会没头没脑的妄想——其实也说不通。
有时候想想,比起古人,我们现在渺小了许多——大多数人的理想不过一房一车一生顺遂。然而,反过来看,倘若在古时候,即便是平民化程度极高的秦汉之交,出身卑微如我,恐怕只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更或许早早地夭折了——所以,谈何如今的人变得渺小了?在看历史的角度上,我们总得带上阶级和性别的眼光,否则总显得过于自大。(我是期望不用带上的)再换言之,如今大多数人的理想只是古时候少数人才有的生活,而著书立说立志百世流芳的人,更是少数人中的少数——有幸的是,普通的我们,如今能够轻而易举地阅读古代精英少数派流传下来的文章。
我们确实还应该学习古人的精华,时代是在变,但我们依旧得是我们。
社会进步赋予我们的自由,不仅是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无视这些自由,一股脑地跟着时代毫无目的地跑并不一定是明智的、也不一定是幸福的。
文| 时间与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