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容许我起这么个奇葩的标题。但倘若施耐庵与曹雪芹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碰巧是知己好友,两人都是心高气傲、才情超绝的大文豪。
试想这样的一个硝烟弥漫的场景:施拿着《水浒》,曹拿着《红楼梦》,两人针锋相对,都认为自己写得更好,誓要比个高低,决出胜负。“《水浒》依仗的是逻辑,《红楼梦》依仗的却是反逻辑。”逻辑与反逻辑,到底谁胜谁负,施和曹谁更技高一筹?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好,步入正题。参考资料,林冲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水浒传》局部);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红楼梦》第十一回)。
01
逼上梁山,落草为寇。(这是施耐庵为林冲安排的命运,是不可抗的宿命)林冲,朝廷命官,骨子里是个“怂”到极致的人,安分守己,根本没想到造反,但偏偏林冲戏剧性地上了梁山,还成了造反团体的骨干成员。
这个复杂、精彩的过程,被施耐庵描写得出神入化,刻画得炉火纯青,这本身就体现出了施强大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规避它的到来,一切行为,皆是徒劳。就像死亡,就是生活的必然性。
笔者讲述了很多,来证明施强大缜密的逻辑能力。最令我喜欢的,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这一章节的精彩与玄妙。其中最使我受用的闪光点,就是看似是自然性(也就是偶然性)的风和雪。“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石头将林冲与陆虞侯、富安隔绝,石头又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联系起来。”既刁难又挽救,既隔绝又联系,只有一流的小说家,才能使笔下的故事情节有这般登峰造极的效果(此处不照搬《小说课》笔者的解读,有兴趣者可以拿出名著细细品味、揣摩,或者私下交流)。
上文说到,风雪看似是偶然的(是属于气象,是自然的,人力不可控的),但这一偶然性,被施耐庵用严谨、缜密的逻辑能力,润物细无声地将其转化为必然性。
林冲在听闻迫害自己的那两人的消息后,街前街后找了三五日(要注意时间“三五日”);到第六日,林冲工作调动,到达草料场。(再次强调,注意时间,第六日。《水浒》原文这样写大六日的天气“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大雪来。
别林斯基: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
“风来了,雪来了,林冲的工作被调动了,一切都是按计划走的,一切都是必然。”那两个鬼鬼祟祟的人(陆虞候和富安)在前五日都隐在暗处,到了(朔风、大雪)的第六日,陆虞候和富安终于出现了。由此可以看出,看似偶然性的风雪,其实是早有计划,苦苦等待的。这一切,都是必然性的体现。
在昨天的文章中,提过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一种文学都有与之匹配的文化背景,也有它与之相对的文化诉求。将《水浒传》放到施耐庵所在的年代,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可以看出《水浒》有一定的借古讽今功效,旨在劝谏君主,这和中国的历史背景有紧密联系。
(添几句话,经典名著,一定要精读细读,倘若我们有幸窥得小说内部盘根错节的人物、情节等关系脉络,即使是冰山一角,我们也会油然而生深深敬佩之感。任何一部名著拎出来,活脱脱是一本无价的写作教科书。)
02
秦可卿,真真一个妙人儿。奈何曹雪芹让其在《红楼梦》里走了个过场,就绝情地安排她化作一缕香魂,随风逝去。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红楼梦》第十一回)中,有王熙凤看望病重不起的好闺蜜,秦可卿这一故事情节。单单这一情节,反逻辑的地方就不止十处。(不一一列举,只选取令我最震撼的几处进行讨论。)
乱伦(反逻辑)的两处:“快来倒茶,嫂子(王熙凤)和二叔在上房还未喝茶呢。”看似客套的普通话,却细思极恐(我根本没看出这句话有任何猫腻,凤姐和贾蓉有一腿,你看出来了吗?)。秦可卿死后,秦可卿的公公,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呼天抢地,不顾身份和体面。儿媳妇死了,身为丈夫的贾蓉都不见得这么失态,你身为公公,用生命在抢戏,不太好吧。(儿媳妇和公公乱伦,我只想说,贵圈真乱)
尤氏的反逻辑:尤氏具有多重身份:贾蓉的母亲,贾珍的妻子,秦可卿的婆婆。(这种封建家族的大家长,看似人畜无害,可,你懂的。荣宁两府的各种秘辛,污秽肮脏,尤氏不知道,傻子才相信)。身为秦可卿的婆婆,秦可卿死后,尤氏理应出场。但,祭奠时,尤氏胃疼,未出席;葬礼时,尤氏又胃疼,再次缺席。吃瓜群众表示,胃疼的太是时候了。(尤氏对丈夫和儿媳妇的乱伦,心知肚明,却并不说破。我只能呵呵呵呵。)
王熙凤的反逻辑之处:王熙凤去探望自己命不久矣的好闺蜜,各种“诉衷肠”“眼圈一红”,伤心难过悲痛。但,刚探望完好闺蜜可卿,转过身来立马“凤姐儿正自看院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凤姐,你这么善变,秦可卿造吗?(由此,体现出曹雪芹对复杂、深邃人性的精准把握与刻画。)
正因为曹雪芹深谙人情世故,他也相信读者同样通人情懂世故,他才敢肆无忌惮地反逻辑。
“正因为反逻辑,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这些飞白构成了一种惊悚的、浩瀚的美,也给我们构成了极大的阅读障碍。”但倘若我们跨过障碍,就会发现,那些“飞白”,构成了另一部精彩绝伦,毫不逊色的《红楼梦》。(《红楼梦》,真的是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
03
笔者讲述了大量与美学相关的知识,这对我这个审美为零的人来说,想哭。但还是要努力理解,多熏陶,缺席了二十年的审美万一回来了呢?
小说语言第一需要的是准确。美学常识,准确是美的,它可以唤起审美。美学思想里头的两个基本概念:和目的性、和规律性,审美的心理机制来自于我们现实生存,它首先是符合生命目的的。(联系唐诗,对每一个字的斟酌与推敲,换一个字,就换了一个人间来看,稍微理解了准确与审美的关系。)
美学上有两个名词概念。“席勒化”“莎士比亚化”。名词解释:“席勒化”,说空话;“莎士比亚化”,把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每一个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思想性,能引人共鸣,发人深省。但往往写作者心有力而力不足,才情跟不上梦想。“思想性的传递需要作家的思想,其实更需要作家的艺术才能。”
美学距离,西方习惯于“实——实”,东方更习惯于“实——虚”。纵观中国文化史,钟嵘“文已近而意有余”,朱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意在言外”,都体现了古人对美学距离这个概念的理解与领悟。
(OK,今天到这儿就Happy ending了。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