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地风采散文特辑芳草集
《锦江街巷》24:春熙路上看电灯

《锦江街巷》24:春熙路上看电灯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09:14 被阅读0次

【作者:谢开体 ;摄影: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

        距今70多年前的成都,一律都用清油灯照明(很少用“洋油”)。就算是开夜市的店铺,如较大规模春熙路北段的三益大戏院、漱泉茶楼、饮涛茶楼几家开夜堂的外,天成亨金号、精益眼镜行、亨得利钟表行以及百货绸缎等大商行都是天黑前就关门闭户。开办夜市的照明工具大都是用土瓷烧制的三角瓦壶壶,安装上用棉纱做的芯子,装满清油或煤油,吊在店铺中或戏台前,名“满堂红”的灯盏以照明。家户人家是不用这种“三根鸡”的瓦壶壶照明的,因为它一点就是三个火苗,一户人家用不着,一般人家都是“打黑猫(不点灯)”睡觉。非点灯夜读或作业的,都只点一盏灯的“灯盏(生铁铸造的,内为一节灯草做灯芯)”。

        1928年,成都的工商业逐渐发达,由陕西人陈维伯承头集资30万元成立的启明电灯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故而在总府街、上东大街、春熙路、商业场开始架设电线,安装电灯。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电。1931年,军政界的大员们逐渐发起筹办电厂的运动,掀起成都第二轮使用电灯高潮(编者注:第一轮是在1909年劝业场开业时,曾吸引市民争看“电球来电”)。邓锡侯的手下马德斋、谢德堪创办了“新业水电发电厂”,资本号称50万元。彭植先、刘俊逸等在科甲巷成立了“光明电灯公司”。投资10万元,装有24千瓦的电机两部。供给春熙路、城守街、西御街、皇城坝等处的电灯。

        1931年中秋节前,电灯架设完毕,宣告准备在商业场、春熙路“试灯”。

        “试灯”那天下午,市民们提前吃了晚饭,抬起板凳、椅子,争先恐后地去商业场、春熙路占位子,以便观看吹得神乎其神的电灯。

        有人说:“电灯,一不用清油、洋油,更不用洋火去点,它自己会燃;二不用人去劳神费力,只用手轻轻一按,它就亮了。在北京,上海还能演电火戏(电影),人在壁头上走路,飞檐走壁,不费吹灰之力,比我们这儿悦来、三益公演的大戏安逸得多…”

        众人七嘴八舌,谈论纷纷。有的听得点头哈腰,有的听得摇头晃脑。

20世纪40年代的成都启明电厂。启明电厂是成都电力事业的先驱,是四川电力史不可或缺的一页。20世纪30、40年代启明电厂重整旗鼓,成为四川的电业老大(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家住慈惠堂街的私塾老师熊应举听后,大为不服,接口道:“人见稀奇事嘛必定寿命还长,我就不信,这个电灯不用点火就会亮,世间从来没听说过!”家住三道拐的鸡贩子马大兴说:“世间上的怪事多得很,电灯嘛只是一种嘛,这是大家讲的现代科学。科学,我也不太明白。”收荒匠朱天明接着说:“现在的怪事多得很,岂止电灯呀?汽车、轮船总比黄包车、鸡公车快好多倍呢。”熊应举更不服气地说:“哪个来打赌?如果这电灯不用火点就燃了,我愿输10碗赖汤圆!有莫得人敢来!”“我来!”收荒匠把手举起。许多人把他二人盯到,有人相信,有人半信半疑。

        突然,电灯一下子亮了,而且真的比清油灯、煤油灯亮很多倍…人们“咬哟!”一声,犹如潮水般的声音:“亮了!亮了!”私塾老师熊应举愣愣地望着电灯,怎么想不通它是啷个点燃的!而且那么多盏一下子全亮了,这是啷个一回事?他久久得不到答案。收荒匠这时笑嘻嘻的站在熊老师的面前:“喂,10碗赖汤圆唷,不得放黄嘛!”

        “哪个说话不算话嘛,啷个啊!”熊应举只好同收荒匠走向赖汤圆的店铺。

        从此,春熙路也有了电灯。

        抗日战争打响后,上述一些电灯公司先后与启明电灯公司合并,直到解放后改为国营电灯公司,启明公司走上新生之光明大道。

      (下篇:《春熙路上购书记》)

哈哈,一年多了,今天又一次点亮了久违的“电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24:春熙路上看电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fy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