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最近有一次在玩的时候,跟我说:“噗噗听话,XX小朋友不听话。”我愣了一下,因为“听话”这个词语不在我的语境里。
我过去对噗噗说过一次,“要听话”。说完以后,我自己都愣住了,噗噗也愣住了,然后哇就哭了。我赶快向她解释,“妈妈的意思是说,希望你能理解妈妈现在的需求。我们现在要马上出门,已经耽搁了一个小时了。不能再耽搁下去,我们现在真的需要出门了,你看,天都黑了。总之,妈妈的意思不是说你一定要按照我的话去做,因为妈妈的话不一定百分百都是对的,也会有错的时候,不能全盘什么都听。而是希望你能理解配合。”
听话,是从上到下的上下关系。理解配合是平级关系。
我们都会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说“听话”?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对孩子说“听话”?“听话”这个词语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如果说“听话”不太好,那么有哪些替代方式,或者有什么更优化的解决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457/b12dcc0a423af780.png)
什么情况下说听话?
之前我在“听从指令”的文章里提到过,点击这里:听从指令≠听话顺从父母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喜欢对孩子说“你要听话”,是在当时当刻孩子的行为给家长带来了“麻烦”。父母一时又搞不定,又没有其他方法时,就会发出“你要听话”的大招数。
像我上面那一次,其实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是不是当孩子给你带来了“麻烦”,又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的时候,这句话就出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457/87dfa722422853e5.jpg)
为什么喜欢说听话?
1.听话是最常见的评价词汇:听话几乎可以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评价词汇,是一种惯性思维。最近我就在小区里,听到好几个人(不太熟或者不认识)说噗噗,“真听话!”当然,对方肯定没有任何恶意,只是随口说出来的话。
我听到的时候,有时候会说,“她是比较容易理解别人,并且执行力很强。”因为有很多时候,对着好多小朋友表达一件事,噗噗都会积极地去做,还会积极地提醒其他小朋友(幼儿园的习惯和氛围,他们班小朋友都是这种“风格”,哈哈)。
可见,我们很多时候,是将孩子的有些能力,用“听话”这个词语统一概括。
比方,孩子执行力很强,听到指令后立即去执行,就很像语境中的“听话”;比方孩子很有同理心,能够理解对方的意图和心情,并且愿意去配合,也很像语境中的“听话”;比方孩子各种习惯非常好,做事就很快且顺,跟不执行的孩子比起来,就很像语境中的“听话”......
其实,很多人说的听话,还是上述“麻烦”的思路。像我上面的举例,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就是没有给大人添麻烦。执行力强,没有给成人添麻烦;理解和配合对方的想法,也没有添麻烦;习惯好,也没有添麻烦.......所以,是“听话”!
换句话说,听话其实抹杀了孩子很多的“能力”!用各种能力来理解孩子,是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用“听话”理解孩子,其实是从成年人自己的角度理解他,因为没有给成年人添麻烦。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457/3511f71af5691b23.png)
2.传统文化与当代矛盾:我们的文化就是强调顺从,“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样几千年下来,几乎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所以,听话原来是夸奖孩子的一种语言。只是,近年来,社会变迁,好像听话没有“会喊饿的孩子有奶吃”,有时候,很多人又不愿意自己孩子听话。
这就是矛盾,听话,自己会方便,不会给自己添麻烦,省心;不听话,好像日后混得会开一些。所以,很多人就在这两种心理之间,来回摇摆!
添麻烦了,就说要听话!不会给自己添麻烦的时候,又会希望孩子灵活机灵不听话一些!
这种心理的最重要的问题出现在:一切都是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孩子出发!从自己的喜好与“利益”去定义孩子,并且要求孩子。如果既不给自己添麻烦又灵活机灵不听话,那当然最好了!
听话也有控制的意味。听话顺从,其实,都是强调一个人(群体)对另一个人(群体)的服从与不能反抗。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强调孩子要听话,也是想控制住对方,让对方在自己的意愿下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457/c7f92d81ddcc5dc0.png)
3.自己太辛苦:这是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讲的,她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心理了。她说“原来的时候,常常觉得我这么辛苦供你吃喝,供你上学,让你做点事,你都不做。就一下子火冒上来,太不听话了。”
所以那时候常常发生冲突,后来,慢慢想通了,反而生活愉快起来,和孩子的沟通也变好了。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观点,但是可能这个观点会招来谩骂:我一直都认为,人不能太自怜自艾,自我可怜。我知道很多人的生存处境真的很差很差很差,我只是想表达,如果你真的生活很辛苦,可能过分自怜自艾会更加让自己辛苦。
当然,如果太辛苦而真的常常自我可怜,也不是说就是错的,毕竟自己都不心疼自己,谁还会心疼呢?只是可能会让自己更辛苦。
这个话题,我很有感触,因为“三八妇女节”还有“母亲节”等节日,都会强调,“妈妈辛苦了!”过两天父亲节也是“爸爸辛苦了”。
以前也常常有人说,“噗噗,你要对你妈妈好,你看,你妈妈为你付出这么多,对你这么好,让你生活得这么幸福。你妈妈太辛苦了。”
每当这种时候,或者噗噗有样学样跟我说“妈妈辛苦了”这句话时,我都会对她说,“妈妈辛苦吗?可能确实是,可是这是妈妈自己的选择。是我选择了这条路,这与你无关。这是妈妈自己的选择,我也只是在承担我选择带来的结果,仅此而已。这在你出生前,我就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比起让你觉得我辛苦,我更想和你表达,和你在一起妈妈是快乐的。谢谢你给我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你主动带给我的!我们生活在一起,是幸福。妈妈希望你记住这个角度。妈妈希望下一次你告诉妈妈的是,你真的感受到,和我在一起很幸福。谢谢你!”
当整个社会都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就更重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457/21073cb83003631b.png)
听话背后的潜台词
简单要求孩子听话,可能会让有一些孩子更加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没有自己的想法。让另一些孩子,十分不服气,从而更加“对着干”,反抗这种不合理。
虽然我没有怎么说过“听话”这个词语,但是,经常反思的时候,还是可以发现,自己有这种“希望孩子听话的心理”。每次我都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她不能犯错吗?你在追求完美吗?显然不是。或者,只是不经大脑地愚蠢反馈。”
因为孩子很多时候制造出来的混乱,是他这个年龄段或者是他作为人,的正常表现。也就是说,只要是人,就会有多多少少的麻烦和混乱,这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在心里,总是在默默期盼“孩子不会带来混乱”,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
我们每天都在期待不可能发生的事天天发生!这会带来多么大的沮丧感。
我觉得很多人的“听话”,其实可以翻译成另一句话,就是“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让我静一静,让我歇一会儿等等。说白了,还是和麻烦有关。不要给我惹麻烦,不要增加我的负担。
就像前面讲过的,其实,除去惯性思维,也是很多时候,压力或当下情况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就会希望,孩子可以少一点麻烦!
所以,比起让孩子听话,可能增加自己的能量,是更可行的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457/5c3d5db91300ae5a.png)
听话的替代方式
1.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
“我希望你安静一会儿,我有点累,想休息一下。”(听话,妈妈累了。)
“这个玩具质量不好,所以不可以买。因为质量不好的玩具,玩一玩就会丢掉。而且,你已经有很多这这样的玩具了。”(听话,这个玩具不能买。)
“我刚刚说你要把凳子放回去,请把凳子放回去!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可以请求我的帮助。”(快点把凳子放回去,说了几次了,怎么这么不听话?)
“请快一点穿衣服。你今天穿衣服的速度比昨天又快了一点,又进步了。”(说了多少次了,穿衣服不要玩,要好好穿,一点都不听话!)
2.用各种具体的细节描述代替听话评价:
“妈妈刚刚告诉你,我们要快点出门,你很快就找到鞋子穿好了鞋子,而且还找到了自己的水壶,准备好了其他需要的东西。”(真听话,说出门就准备好自己的东西。)
“我们刚刚说要玩木头人游戏,你很快就站好位置,做好准备了。”(真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47457/454dd15e3dd5ee7e.png)
3.表达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玩具要大家轮流玩,因为是公共的玩具。你想要玩玩具,可以等小朋友玩完以后,就轮到你了。哦,你很想玩。你想想可以怎么做?”(要听话,小朋友正玩呢。你这孩子,不能等一等吗?)
“你想吃这个糖,但是小朋友只有一个了,没有办法分享给你。你很想吃,但是吃不到,你很伤心。”(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让吃糖吗?牙都坏了,还吃糖。)
不知道大家对听话,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交流,让我理解地更深刻一点。
今天就酱!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