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何辜?利何罪?

作者: 微危道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0-31 21:23 被阅读166次
    名何辜?利何罪?

      应该把利放在名前面才对,因为利可以概括大部分社会生活,名附着在利之上,而且多是求利的垫脚石。

      至于淡泊名利,那是圣人能做到的。自称看透名利跟自诩圣人差不多。世界上有多少圣人不知道,但自诩淡泊名利的比集市上大萝卜少不了多少。

      淡泊名利,永远在路上。

      利是推动发展的最大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没了好利之心,社会早停摆了。再高洁的文人雅士也得吃喝啦撒,再清纯的玉女仙子也不能餐风饮露。有资格把利踩在脚下的只有死人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勤劳,靠智慧,靠行侠仗义,靠教化世人,不算取之有道吗?就算你因此赢得整个世界,也是天经地义,理直气壮,不容他人说三道四。

      “利”字究竟得罪了谁,让这么多人以谈利为耻?

      不知什么时候,勤劳被视为无能,智慧多用作诈骗,行侠仗义变成欺行霸市,教人智慧也变成教人投机取巧。获取钱财的手段肮脏,钱财却成了替罪羊。

      以肮脏手段得利之人多目空一切,嚣张跋扈、为富不仁。赌博吸毒、抛妻寻欢屡见不鲜,欺男霸女、杀人越货也有所闻……钱财何辜,本是无知无识,却说它助纣为虐。

      钱财是实施行为的工具,却因使用者肮脏的行遭到唾弃,显然是板子打错了地方。宝剑还是那个宝剑,拿在土匪手里就杀人越货,拿在侠客手里就除暴安良!

      太多人畏惧土匪,只等侠客拯救,侠客累死也救不过来,为什么不自己拿起宝剑呢?有人欲得宝剑而不得,斥宝剑为不祥之物。于是,在故作清高的失意者嘴里,“利”成了不可言说之物——这与“酸葡萄”何其相似!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名是大白菜,利是白萝卜,神仙不屑一顾。曹雪芹的经历我没有,他的感慨我不懂。我,一个小人物而已,不偷不抢,喜欢萝卜白菜何罪之有?自己种的萝卜白菜,吃着放心,更能保平安!

      小孩子时候,一个小红花哄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上班了,领导的一句表扬照样鼓起我的干劲;写简书了,普通简友的一个点赞、几句评论让我兴奋不已。我做不到古井无波、宠辱不惊,我就是虚荣,碍着谁啦?

      老师给的,领导给的,我都喜欢。简友甲乙、路人丙丁,我更珍惜,他们的赞赏更无顾忌、更纯粹。

      我倒觉得淡泊名利才问题多多……

      ——老师,我不要红领巾,给我一块钱吧!

      ——领导,几句空话能骗得了我,我有这么幼稚吗?

      ——简友,我的大作就值一元钱?

      接下来呢?

      民族英雄?命都没了,真是傻瓜!国家卫士?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国,我才不去拼命呢……

      个个视功名如粪土,谁还会爱我的民族、我的国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汗水和生命铸造民族魂魄的英雄们,青史留名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徒有虚名、名不副实,这些让人讨厌;名不虚传、实至名归、青史留名,这些不是很美好吗?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终究还能披着画皮。公开叫嚣“不求名垂千古,但求遗臭万年”,就是挑战公理良知,人人得而诛之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名,“好之有道”,不必羞羞答答。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学生外出做官前拜会老师,老师担心新环境不好适应,学生说逢人送顶“高帽子”就好相处了。老师怒道,怎可做阿谀之事。学生委屈,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奉承的有几个啊。老师消了怒气,微微点头。学生出门说,送出一顶“高帽”了。

      读了笑笑,却觉得这老师也蛮可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古板怪物。谁不喜欢被人赞美呢,自己的学生夸奖自己,就不能高兴一下?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的两大基本需求,“名”是更高层次的需求,淡泊名利则是圣人境界。用只有少数人能达到的修养去要求普通人只会适得其反,正如“乌托邦”实验的失败一样,美好的理想未必适应现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名利本就是人的需要,只要取之有道,为什么要强行扼杀呢?

      名就在那里,君子不取,小人窃之;利就在那里,君子不取,小人窃之。为“淡泊名利”之名,撇清了自己,成全了小人,绝非圣人之道。

    名何辜?利何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何辜?利何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sipxtx.html